王吉松
儿童输液室是专门为儿童输液的场所,平均白天输液人数就达到了350人次左右,儿童患者流动性很大。为了减少儿童患者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形象和效率。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0正式启用门诊电子信息输液系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此对儿童输液流程中的电子呼叫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子呼叫系统的应用操作步骤,并分析了电子呼叫系统的优点。
作者:李雪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现代医学已经对哮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GINA为哮喘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并在世界范围内不遗余力的推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基于GINA方案的哮喘治疗手段,能够解决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患者,根据GINA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我们在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针对一些西医治疗后哮喘症状仍然不能控制的患者,开展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哮喘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其中一部分自血穴位注射的哮喘患者进行了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对照,初步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雄;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10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积极治疗。结果102例 ICU 患者,确诊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68例,发病率为66.7%,经过积极治疗,40例患者病情康复或者好转,2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1.2%。结论对诱导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昌盛;蔡宗洋;杨锐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创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18/2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16/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比较,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显著,指导临床推广。
作者:黎前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给予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探讨其在缓解患者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床位单双号分组将选取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后疼痛情况和睡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疼痛护理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术后疼痛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而对照组效果则较差。结论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疼痛管理模式可把握住改善疼痛的关键,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病理痛苦进行缓解,故效果显著。
作者:汤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说明书上未明确有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与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及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使用时单独更换输液器是保障输液安全的好方法。
作者:于清;任丽芳;朱雪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随机分为 AMI 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和UAP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采用 ELISA 法对患者胸痛发作6、24 h 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其体内肌钙蛋白 T(cT-nT)含量进行测定,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0例),对三组患者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痛发作6 h 内患者血清内 TPP 含量及胸痛发作24 h 内 CK、CK-MB、cT-nT 含量,AMI 组患者含量显著高于 UA 组、健康对照组,且与之差异性显著(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胸痛发作6 h 内 CK、CK-MB、cT-nT 及胸痛发作24 h 内其血清内 TPP 含量三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 >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TPP)可作为 ACS 早期诊断敏感性极高的标志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PN)风险的评估价值,分析 DPN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为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震动感觉测量仪对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VPT 测定,并按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水平分组,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PN 组、病程>5年组、年龄>60岁组、HbA1C 异常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风险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PT 测定方法简便、无创,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 DPN 的存在,为糖尿病足风险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质量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肛肠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过程中是否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和健康教育组100例。结果健康教育组肛肠科患者对于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肛肠科患者术后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质量工作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评分,降低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引入其中,促进了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以飞利浦 DR 机为例,将其与传统的 X 射线成像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阐述 DR 系统整体和各个环节的优越性能和先进技术,从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陈植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用药。方法笔者结合文献复习,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上,有5条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须全面考虑,权衡利弊,适当加减,不能简单地对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将药物常用日量大大提高。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健康宣传教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加强健康宣教有助于培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地降低血压,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作者:曾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组织功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骨关节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约束了关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1]。对于病况严重的患者,则有可能发生骨组织受损、关节功能失调等问题。骨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多见的疾病,因其致残率高而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2]。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的方式是氨基葡萄糖,其不仅保护了骨关节组织的功能,且对软土退化、抗炎症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次结合氨基葡萄糖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作者:刘志强;车兆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用护理程序指导工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功不可没。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整个带教过程中,首先进行评估,了解护士实习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实习计划,并进行有效落实,后进行评价,以上过程发挥了护理程序的科学性,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由此前的86.87%提高到96.68%,因此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推广使用,并将大大提升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人次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门诊工作月报表,采用时间序列季节指数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的门诊量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量随季节变动出现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每年7、8月份为高峰期,1、2月份为低谷期,季节方面以第3季度为峰顶,第1季度为谷底。结论根据门诊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合理有效利用医院医疗资源,科学制定医疗工作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周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 ALT 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 ALT 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 ALT 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爱霞;于俐丽;张剑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房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药房管理的如花是保证患者疗效的重要节点,如果药品质量没有保证,即使有再好的医师,也很难保证治病的疗效,因此,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及职业药师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从充分发挥其作用势在必行。在本人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及了解大陆及台湾地区药房管理的人员,总结和分析了大陆和台湾地区药房管理模式的区别及优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刁燕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机械通气护理所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法,提升机械通气护理的质量。方法2009年至2012年期间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结果机械通气护理的问题涉及了操作的规范化、护理的人性化以及技术水平等等问题,需要进行加强工作管理来实现这些问题的解决。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强化护理的培训以及管理,提升机械通气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姣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园;曹雅俊;田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组)3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法加痰热清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 FPS-2R 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 FPS-2R 评分分别好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于提升临床效果及改善患儿不适感均有极佳的临床作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