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霞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取的处方用处方点评工作表填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2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占34.5%,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占28.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75.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99.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3.9元。结论我院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君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1例患者血压下降,1例患者心慌气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司献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早产儿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代谢的影响,使静脉营养更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早产儿。方法将202例须接受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胎龄28~33周,出生体质量≤20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措施,观察组于出生后12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2.0 g/(kg ? d),每日递增1.0g/(kg ? d);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1.0 g/(kg ? d),每日递增0.5 g/(kg ? d);两组大剂量均为3.0 g/(kg ? d),以“全合一”方式经周围静脉24 h 缓慢均匀输注。若出现黄疸,两组均常规光疗。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的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比较黄疸发生率和观察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50.05±15.44)、(242.86±46.35)、(89.57±10.32)μmol/L 和(15.24±3.78)d,对照组分别为(161.29±19.73)、(254.81±52.45)、(92.23±16.60)μmol/L 和(16.59±4.15)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在生后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增高、黄疸持续时间无明显延长(均 P >0.05)。结论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无明显的早期临床干预。
作者:李明;王晓东;祁海滨;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无痛分娩当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与体会。方法选取75例待产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其分娩过程当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疼痛进行缓解,另外,选取75例自愿不接受无痛分娩的待产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疼痛程度、转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从产程、疼痛程度、转剖宫产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占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 Apgar 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与分娩当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安全性较高,对新生儿损害极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作者:谢星彤;范端阳;王武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案,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水平。方法采用五常法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管理中,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应用前后,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结果应用五常法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士人员在30 s 内可取出及放回药品的正确率、卫生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更高,药品随意放置率更低,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采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显著提高,使得医院的高危药品管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粤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治疗概况,探讨本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与分析我科近4年来4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自觉症状、诊断情况、治疗情况和病理资料。结果40例患者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皮疹的演变过程及类型与文献的描述都非常吻合,皮损周围0.8 cm 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切实可行。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首诊正确率,做好健康指导,尽量手术切除,丰富了本病的临床研究资料。
作者:李伟权;高晓芬;陈宏辉;周秀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8例静脉全麻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静脉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就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紧密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咪达唑仑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均采用全身麻醉的直肠癌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长托宁组(A 组)40例和咪达唑仑组(B 组)40例,于术前1 d、术后2~7 d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 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估其认知功能,术后低于术前2分为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POCD 的发生例数对比,于术后2~7 d 内,长托宁组(A 组)和咪达唑仑(B 组)分别为5例和17例,B 组 POCD 的发生率为42.5%明显高于 A 组的12.5%(χ2=22.3214,P=0.0000)。结论长托宁用于辅助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 POCD 发生率,较咪达唑仑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咪达唑仑可能会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 POCD 发生率,应用于临床时应多加注意。
作者:胡英雄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对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患者,实施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愿进行药物流产的120例育龄妇女的门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腹痛明显时行益母草冲剂、当归丸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腹痛时行其他止痛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流产妇女腹痛消失时间、月经转归时间、恢复后月经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流产妇女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药物流产后,患者会产生腹痛以及月经失调,而益母草冲剂、当归丸联合配伍的实施,总体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黄瑜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 Lorenz 散点图图形特征。方法83例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其中15例为频发单源房性早搏患者,68例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中部分呈二、三联律12例,部分房性早搏未下传10例,频发房性早搏合并多源室性早搏患者28例。所有均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各组患者 Lorenz 散点图图形特征。结果频发房性早搏患者散点图可呈4~8分布图形,比较复杂。结论本资料分析总结得出多种频发房性早搏散点图特征,为临床分析诊断频发房性早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建平;杨泽福;蒋子裕;杨伟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电图改变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明显减少(P <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金梅;薛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肾肿瘤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 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在评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包头一附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DM 组, DN1组、DN2组,同时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同时检测血 CysC 及尿 A/C,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 NC 组比较,其余实验组血 CysC 及尿 A/C 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且 DN2组血 CysC 及尿 A/C 明显高于 DN1组(P<0.05),各组血 CysC 及尿 A/C 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升高,且两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除目前公认的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尿 A/C 外,血 CysC 也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婧;张悦;魏枫;薛晔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内科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此类疾病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诸如急救护理、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内科治疗联合周密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动脉夹层受到进一步损害的概率,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晓君;林海容;谢小明;黄蕊棉;许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30例资料,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按照糖尿病诊断方式对30例患者详细诊断,确定其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对确诊患者提供胰岛素泵装置进行自我用药治疗,提供相应的胰岛素泵使用指南。结果护理干预应用于胰岛素泵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帮助老年患者掌握正确的装置使用方法,提升了其日常生活中用药的准确性。本次30例经过用药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症状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接受护理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避免措施。方法对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1例标本,进行再次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进行复检。其血细胞计数方法为手工细胞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结果上述1例标本在后三种方法复检时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与初次 EDTA-K2抗凝血血细胞分析仪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不符。结论 EDTA 抗凝剂偶尔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产生的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增多会导致患者临床辅助检查增多,严重时易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因此,PTCP 应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
作者:王明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目前手术室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对手术室制度加以完善,相关流程加以优化,医护职责加以明确,比较流程改进前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提高第1台手术开台准时率,缩短连台手术的接台时间,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超时,增加手术室每日手术量。病患等待手术的时间大大减少,每台手术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患者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P <0.01)。结论工作流程的改进具有降低手术资源使用成本并提高手术时效的双重作用,值得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谭庆敏;欧洁梅;寻凌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肠球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观察其耐药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所有菌株用常规方法分离,用 API20Strep 鉴定;药敏试验采用 K-B 法。结果50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42株(占68.3%),屎肠球菌130株(占25.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率为4.5%。肠球菌庆大霉素高耐株(HLAR)检出率高达51.3%,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种间鉴定及进行 VRE 和 HLAR 株的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孙丹丹;刘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法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疗效。结果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腹腔端梗阻1例,过度分流2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有确定疗效,但是临床有一定的并发症,通过改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成友军;郭旭东;欧益金;穆林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本研究将对无痛人流手术过程中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以及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治的120例自愿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联合咪唑地西泮注射液以及布托啡诺注射液来进行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联合丙泊酚注射液来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对两组患者的宫颈口松弛、呕吐、恶心、肌肉颤动以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后1、20、40 min 末的宫缩疼痛情况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在临床治疗中,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联合的丙泊酚注射液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联合咪唑地西泮注射液以及布托啡诺注射液来进行麻醉处理的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叶壮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