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损害的评价指标

杜婧;张悦;魏枫;薛晔霞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胱抑素 c, 尿 A/C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 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在评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包头一附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DM 组, DN1组、DN2组,同时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同时检测血 CysC 及尿 A/C,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 NC 组比较,其余实验组血 CysC 及尿 A/C 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且 DN2组血 CysC 及尿 A/C 明显高于 DN1组(P<0.05),各组血 CysC 及尿 A/C 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升高,且两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除目前公认的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尿 A/C 外,血 CysC 也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S-ROM假体在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总结 S-ROM 假体设计特点及 S-ROM 假体在治疗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 Pubmed、CBM、维普等数据库,查阅近年 S-ROM 假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S-ROM 假体因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在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结论 S-ROM 假体是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可选择的佳假体之一;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作者:孙则干;徐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某院2012年门诊处方评价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取的处方用处方点评工作表填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2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占34.5%,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占28.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75.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99.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3.9元。结论我院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君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儿静脉全麻的护理体会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8例静脉全麻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静脉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就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紧密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标本,标本来自于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对衣原体、支原体予以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结果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57.9%,UU 24.48%、Mh 4.56%、UU+Mh 28.8%。药敏研究表明支原体敏感性药物主要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支原体耐药性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发现支原体感染比衣原体要高,主要为 UU,首选应用药物交沙霉素,支原体耐药性高为左氧氟沙星,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临床特点,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选用准确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郑克茂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

    目的:中医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及生活指导,对照组60例给予谷维素片、复合维生素 B、21金维他常规对症治疗及生活指导,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到达100%的总有效率,其中痊愈的有21例(35%)痊愈,有22例(36.7%)显效,17例(28.3%)有效,0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亚健康疲劳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宋乐芹;马传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 Lorenz 散点图图形特征。方法83例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其中15例为频发单源房性早搏患者,68例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中部分呈二、三联律12例,部分房性早搏未下传10例,频发房性早搏合并多源室性早搏患者28例。所有均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各组患者 Lorenz 散点图图形特征。结果频发房性早搏患者散点图可呈4~8分布图形,比较复杂。结论本资料分析总结得出多种频发房性早搏散点图特征,为临床分析诊断频发房性早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建平;杨泽福;蒋子裕;杨伟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糖尿病是目前国内人群中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因异质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就必须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认识和了解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存在恐惧,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直接降低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糖尿病辅助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加权秩和比法用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职业卫生监督质量的高低,与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关系,如何提高职业卫生监督质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作者试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某地2005年~2012年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质量资料,并绘制普通线图探讨其发展趋势,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曙明;孙爱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内科治疗的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研究高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40例高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利用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变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消除了不良情绪,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护理前后患者情绪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促使其配合医院的治疗。

    作者:张祖惠;吴兴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方法治疗的经手法复位满意的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2~15岁,平均8.47岁。跌伤129例,坠落伤43例,交通伤21例。右侧92例,左侧101侧。伸直型164例,屈曲型29例,有尺偏移位者97例,旋转移位者114例。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和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结果骨折均于5周内临床愈合,并发肘关节骨化性肌炎5例。解除外固定后随访6个月~4年(中位数20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89例,功能略差4例;无肘内翻畸形18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肘内翻<15°)12例,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6.22%。结论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张斌;夏万荣;邓友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顽固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1例患者血压下降,1例患者心慌气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司献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当归四逆汤属温经散寒方,其来源《伤寒论》,其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用法与用量:汤剂:每日2剂,煎2次,合液分服。蜜丸:10 g,一日2~3次。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经。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微或沉细。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该方为临床常用方。现就其现代药理及临床新用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熊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前行 MRI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资料,主要研究 PCNSL 的发生部位、病变边缘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15例中8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12例,半球周边白质区3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6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1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病灶边缘有“棘状”突起及分叶11例。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 T1WI 低信号, T2WI 等稍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14例,1例表现为边缘环形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轻度到中度,以轻度为主;大脑半球周边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绝大多数 PCNSMRI 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曾元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探析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其中研究在住院期间加强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组前和出院时分别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出院时的 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分较对照组而言,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研究组患者 ADL 评分从入组前的(18.89±5.76)分变为(12.78±5.11)分,对照组患者有干预前的(18.74±5.71)分变为(17.12±4.83)分,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住院期间积极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萍香;陈宇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早产儿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代谢的影响,使静脉营养更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早产儿。方法将202例须接受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胎龄28~33周,出生体质量≤20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措施,观察组于出生后12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2.0 g/(kg ? d),每日递增1.0g/(kg ? d);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1.0 g/(kg ? d),每日递增0.5 g/(kg ? d);两组大剂量均为3.0 g/(kg ? d),以“全合一”方式经周围静脉24 h 缓慢均匀输注。若出现黄疸,两组均常规光疗。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的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比较黄疸发生率和观察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50.05±15.44)、(242.86±46.35)、(89.57±10.32)μmol/L 和(15.24±3.78)d,对照组分别为(161.29±19.73)、(254.81±52.45)、(92.23±16.60)μmol/L 和(16.59±4.15)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在生后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增高、黄疸持续时间无明显延长(均 P >0.05)。结论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无明显的早期临床干预。

    作者:李明;王晓东;祁海滨;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颈复康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几十年的中药大复方制剂-颈复康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 HPLC法测定颈复康颗粒中芍药的含量,采用 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14∶86);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所建立的芍药苷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0.4896m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1.27%(n =9)。低检测限为4.938 n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按现行工艺制备的阴性样品无干扰,专属性强;通过方法的优化,通过不同年份、不同批号的多批数据检测,认为可作为颈复康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张灿;段树卿;李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未婚女性中期引产60例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研究未婚女性怀孕中期引产6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处于妊娠中期的患者引产未婚女性60例,把她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护理,可改善妊娠中期未婚女性患者引产后的心理状况,使产后出血量减少,还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所需时间。

    作者:张艳梅;邓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及治疗

    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及治疗的医学论述: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成因、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病状表现、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以及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

    作者:王世禄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灌肠在外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腹胀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因手术对腹腔脏器组织的牵涉及原发病所致的腹腔炎症,导致肠麻痹引起,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本病早在《素问》中即有记载: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应以疏通气机为主,兼用扶正祛邪、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活血通腑等中草药治疗,胃气则随之通畅。目前西医对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下床活动等方法,效果不显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利用灌肠使药物通过肠道吸收治疗疾病的先例。另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缓解腹胀症状[1]。

    作者:郝良为;郑京玉;李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实验组进行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行普通膀胱功能训练,于术后3、9个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9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2组患者3、9个月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9个月生活质量评价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结论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是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掌握和适应新排尿方式的有效途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可以有效提高控尿和排尿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袁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