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流120例临床分析

董建美

关键词: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人流术
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对240例来我站做人流手术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在年龄、孕次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观察两组手术时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比较,观察组120例中,无痛114例,轻度疼痛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无痛0例,轻微疼痛12例,明显疼痛108例,总有效率10%。两组宫颈松弛程度比较:观察组120例中显效10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20例中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110例,总有效率8.3%。结论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麻风足底溃疡的预防及自我康复护理观察

    目的:通过康复护理使麻风足底溃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畸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麻风单纯麻木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及对16例麻风患者足底溃疡面的护理,观察溃疡的发生和愈合情况。结果通过自我护理9个月,20例麻风单纯麻木足无1例发生溃疡,12例麻风患者足底溃疡的溃疡面全部愈合,4例足底溃疡面有所好转。结论麻风足底溃疡是能预防的,自觉、坚持自我护理可以避免畸残的发生或加重。

    作者:林绍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参附注射液在心肌缺血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于全麻诱导前用30 min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按常规实施全身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入室时(T0)、全麻诱导期间收缩压低点(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气腹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心电图ST段水平及此期间血管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本组T0相比较,实验组T1、T2、T3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MAP、H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4时间点MAP、HR与本组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时间点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时间点HR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参附注射液后ST段变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维持循环稳定,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

    作者:邓碧;黄文忠;林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早期微创术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38例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术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微创术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与神经内科保守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创术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迅捷简便、易于掌握、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减少病死率,是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晓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6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实施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3±1.1)d。结论临床面对重症肺炎患儿时,给予其实施有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这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一个特殊生活环境,其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大,面临术式创新和难度增加以及使用一些高精尖医疗器械设备,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紧张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家庭压力,使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资料显示,手术室护士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护士,如何维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总结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如何通过院方的干预和自身的心理调节予以防范。

    作者:胡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倍氯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80%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通气/血流(V/Q)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祖华;陈益梅;钟德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把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于护理效果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对比,得出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实行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98.00%,没有出现1例医疗纠纷,患者家属也对于患者情况更加满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外科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曾惠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铜绿假单细胞菌(Pa)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致病病菌之一,随着各种抗菌药物及抗生素与各类侵入性手术的广泛应用,该病菌引起的各类医院感染情况日益突出,且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发展。因此,对铜绿假单细胞菌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及阐述。

    作者:黎忠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尼古丁成瘾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尼古丁是烟草成瘾的主要物质,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等技术在尼古丁成瘾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尼古丁摄入的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两个方面,综述应用影像学技术探究尼古丁成瘾机制的进展。

    作者:高万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比较分析使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4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等剂量(20 mg/d)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30 mg/d)甲巯咪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和复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和大剂量甲巯咪唑近似,但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值得借鉴。

    作者:蔡雪;黄汉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ICU重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两组正常的ICU医院感染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的67%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为(41.21±1.63)g/L,与对照组的(31.65±2.23)g/L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形成ICU感染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头皮花针疗法治疗肿瘤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化疗普遍引起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通过头皮花针疗法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证实头皮花针疗法的作用,为解决肿瘤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寻求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头皮花针治疗和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两组,通过对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停止治疗后睡眠治疗改善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证实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作者:石彧;王志祥;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0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切除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有无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登记比较。结果实施护理路径的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少。对患者问卷调查中,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建议推广。

    作者:谢会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与护理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总结监测情况来达到对护理效果的评估。结果60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他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减少肠内营养补给所带来的并发症问题。

    作者:施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缩泉胶囊配合膀胱训练治疗小儿遗尿症63例

    目的:观察缩泉胶囊治疗小儿单纯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实验组63例口服缩泉胶囊,对照组63例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两组均配合膀胱训练,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2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实验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胶囊结合膀胱训练治疗原发性小儿遗尿症疗效确切,与醋酸去氨加压素相当,但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探讨临床路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有效的临床路径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在患者中具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于我院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根据现阶段实行的诊疗护理方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表。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表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满意程度等指标,分析他们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测评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1,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1,他们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合理、严密到位的临床路径下,可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所需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其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许波;刘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中颅窝非典型性脑膜瘤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诉:左眼视力下降伴左侧面部麻木20余天。查体:BP: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R:16次/分,P:80次/分,T:36.8℃神志清楚,颈软,左瞳直径2.0 mm,光反应迟钝,右瞳直径2.5 mm,光反应灵敏。左侧视力粗查下降,右眼视力粗查正常,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余NS(-)。四肢活动可,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梁佐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09例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的优质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温馨及时的心理护理,正确的人工肛门袋使用方法,正确的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方法,对造瘘口并发症的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13.2 d,所有患者都很快接受了现实,没有患者发生明显的心理障碍,更没有自杀和自残的患者,术后发生造瘘口狭窄5例,经过扩肛后,5例患者均解除了造瘘口狭窄,造瘘口周围皮炎6例,仅是皮肤发红,无皮肤破溃病例,经精心护理后治愈,切口感染10例,经换药治愈7例,二期缝合治愈3例,出血1例,经压迫止血后治愈,无造瘘口肠坏死病例。结论术后的优质护理能够解除Miles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障碍和减少造瘘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但敏;淡莉莉;刘震;邓君;陶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MRI在脊椎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脊椎是转移瘤好发的部位之一,要减轻脊髓压迫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因MRI具有独特多方位成像和软组织显示良好之优点,对于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较高。为此,笔者对17例脊椎转移瘤患者的MRI征象进行分析,以做到临床二级预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泽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二甲双胍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患者的6%,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大约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为I期并需要行子宫切除术。一些肥胖、糖耐量异常、月经不规则、长期不排卵和多囊卵巢的年轻患者易患子宫内膜癌[2]。这部分患者面临着治疗的困境,非常关心生育功能的保留。因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对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3]。

    作者:谢娅;孙红敏;张颖;史明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