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娟
目的:探讨有效的临床路径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在患者中具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于我院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根据现阶段实行的诊疗护理方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表。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表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满意程度等指标,分析他们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测评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1,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1,他们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合理、严密到位的临床路径下,可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所需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其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许波;刘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于全麻诱导前用30 min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按常规实施全身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入室时(T0)、全麻诱导期间收缩压低点(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气腹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心电图ST段水平及此期间血管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本组T0相比较,实验组T1、T2、T3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MAP、H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4时间点MAP、HR与本组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时间点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时间点HR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参附注射液后ST段变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维持循环稳定,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
作者:邓碧;黄文忠;林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加强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放气时间、出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改善等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给予全面、细致、周到的、科学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晚间生活护理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制定晚间生活护理项目,根据产科患者的情况,在晚间生活护理项目中开晚间护理护嘱,晚间护理护士,根据晚间生活护理项目对产科患者进行晚间生活护理。并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将100例产科患者的晚间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按照晚间生活护理项目进行晚间护理,观察组按照晚间生活护理项目进行晚间护理,对两组产科患者的晚间生活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晚间护理落实率、患者满意度、护士陪护率等护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晚间生活护理落实率为98.2%,患者生活护理满意度为98.7%,陪护率为4%,对照组的分别为82.3%、88.2%、14.0%,观察组护理工作平均满意度为99.75%,对照组的为93.53%,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晚间生活护理项目,可以将患者的晚间护理工作进行落实,并有条有序的进行实施,为产科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和修养环境,所以提倡晚间生活护理项目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
作者:田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更换活动义齿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在这些患者当中,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为120例,占总数的88.2%;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P<0.05);义齿使用的时间和黏膜损害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利用义齿清洁剂对义齿进行浸泡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黏膜损害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影响原因进行总结,并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出现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可能性,提高义齿应用的安全系数。
作者:佟光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3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报告的3例患者均发生在输血后6h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双肺水肿、低氧血症、肺部弥漫的毛玻璃样影。通常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结论患者在输血后出现迅速进展的低氧血症,应考虑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邱娜;魏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机构的要学逐步的兴起与发展起来,相应的医疗机构的药师们也逐步的涉足到临床用药的领域中。“药学保健”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这一模式开双了医院要学的新时代,自此,医院小学的模式由之前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药师的工作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辅助医师治愈疾病转变为通过预测药物治疗的结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药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下,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相比较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而言,种种的条件限制使得目前以临床医疗病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临床药学的发展并没有赶上我国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的脚步。药物调剂业务是医院要学中唯一具有法定医疗责任意义的任务,而对药物调剂业务的研究在临床药学的研究领域中至今仍是一片空白的。本文对于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王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化疗普遍引起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通过头皮花针疗法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证实头皮花针疗法的作用,为解决肿瘤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寻求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头皮花针治疗和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两组,通过对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停止治疗后睡眠治疗改善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证实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作者:石彧;王志祥;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病例摘要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3岁,以“周身乏力以双下肢尤重半年”为主诉于201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尤其以双下肢明显,同时伴骶髂关节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查骶髂关节CT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及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关节面不规整,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未见确切异常改变,所摄入骨盆骨质密度不均,局部密度减低,局部呈类磨玻璃样改变。CT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炎,查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曾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症治疗,但周身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双下肢无力,双髋关节无力,骶髂关节疼痛,双膝关节僵硬,上楼梯需扶行,双足疼痛,怕冷,食欲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患者既往健康,无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2012年曾因意外摔伤致左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后自愈。否认输血史,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未婚未育。月经正常。
作者:刘松岩;王镁;于世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观察2周。结果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体温和肺部啰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冯波;彭丹;陈长江;欧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诉:左眼视力下降伴左侧面部麻木20余天。查体:BP: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R:16次/分,P:80次/分,T:36.8℃神志清楚,颈软,左瞳直径2.0 mm,光反应迟钝,右瞳直径2.5 mm,光反应灵敏。左侧视力粗查下降,右眼视力粗查正常,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余NS(-)。四肢活动可,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梁佐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92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于术前7 d及术后7 d行血管彩超(双下肢),分析年龄、性别、BMI、激素应用、TG、糖尿病、高血压等15项因素与术后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彩超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28例患者于术后发现DVT(30.43%),血栓均分布在患者小腿肌间。其中,13例患者(46.43%)无相关临床症状。女性、肥胖、高龄、O型血、高血压、糖尿病、总输血量大、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RR值>1。其中,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1.7 mmol/L)与DVT发生密切相关,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是诱发术后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我们应严格控制患者输血量;若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我们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血液;此外,DVT还应引起B超医师及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滋阴利水法治疗肾阴亏虚、水湿内停证型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肾阴亏虚、水湿内停型水肿患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观察水肿好转率。结果治愈6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6.7%。结论滋阴利水法治疗肾阴亏虚、水湿内停证型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廖友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吉林省精神科护理亚专科水平,自2010年起我院对吉林省14家精神科卫生医疗机构护士专业能力、职业水平、学历学识、学科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解、调研,2012年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培训基地在我院落成,并成功举办首届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自我管理的模式,营造了宽松的培训环境,极大激励了学员,并在培训过程中探索适合吉林省各级精神科专科医院专业护士的培训模式。建立长久的沟通机制,通过省内学术活动、相关培训、业务指导对培训学员采取终身负责制,网上指导,定期回访,形成了我院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了全省精神卫生机构护理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作者:孙立春;徐艳华;吕庆梅;刘丹;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研究身痛逐瘀汤加味对于痹症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促进痹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在我所接受治疗的痹症患者45例,开展分析研究,主要采取的是身痛逐瘀汤加海风藤、鸡血藤以及防风等对患者开展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析身痛逐瘀汤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45例中,其中治愈的患者为8例,好转的患者为14例,显效的患者为18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9%,总体而言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身痛逐瘀汤对于痹症治疗有着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对治疗痹症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崇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铜绿假单细胞菌(Pa)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致病病菌之一,随着各种抗菌药物及抗生素与各类侵入性手术的广泛应用,该病菌引起的各类医院感染情况日益突出,且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发展。因此,对铜绿假单细胞菌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及阐述。
作者:黎忠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等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门诊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患有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的患者146例,患牙为178颗,经患者同意后将所有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颗患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9颗患牙采用多次根管治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d、1周以及1年的牙痛情况,随诊1年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后,治疗组术后1 d牙痛发生率为35.95%,对照组为37.0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1周牙痛发生率为14.61%,对照组为16.85%,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79%,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雪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派力奥软膏与甲硝唑棒治疗牙周脓肿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牙周脓肿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派力奥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l)及牙周袋深度(PD)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l)及牙周袋深度(P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甲硝唑棒治疗,派力奥软膏治疗牙周脓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王翔飞;薄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0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切除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有无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登记比较。结果实施护理路径的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少。对患者问卷调查中,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建议推广。
作者:谢会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用腹腔药物灌注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肝癌手术的患者108例,患者进行腹腔药物灌注,并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手术护理,本组108例接受腹腔药物灌注的患者手术顺利,91例(84.26%)患者无明显反应及并发症,15例(13.89%)出现发热、腹部症状,经有效护理,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2例(1.85%)无效。总有效率为98.15%。结论对108例肝癌患者术中药物灌注的护理配合表明,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复发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周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对肝癌患者病情好转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艳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