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友义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流感暴发流行的情况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记录的所有体温>38℃、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8月2日至8月24日,累计出现流感病例67例(其中含医护人员2例),患病率14.7%,其中男59例,女8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本次疫情涉及4个病区;采集19例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经MDCK细胞分离鉴定检出流感病毒12例。结论预防流感疫情在精神病医院的暴发应提高医院的卫生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与管理的相关培训,加强精神病患者的锻炼,增强抵抗力。
作者:邹艳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倍氯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80%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通气/血流(V/Q)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祖华;陈益梅;钟德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紫花地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扁桃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紫花地丁以水煎服,并辅以自拟消毒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紫花地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具有一定的疗效,配合中医消毒饮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深入应用研究。
作者:祁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影响重症精神分裂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重症精神分裂患者。结果通过对影响重症精神分裂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反复的情况,29例患者持续用药,11例患者开始进行减药治疗。结论在对重症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
作者:樊海霞;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尼古丁是烟草成瘾的主要物质,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等技术在尼古丁成瘾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尼古丁摄入的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两个方面,综述应用影像学技术探究尼古丁成瘾机制的进展。
作者:高万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对3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室护理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回顾性分析,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同时手术应用无瘤技术。结果3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无瘤技术,严格执行手术中的各种操作规程,可以减少癌细胞种植和扩散,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于美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剔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80 mL,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90 min,平均住院的时间为5 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桂兰;谭毅;陈凤兰;蒋春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1],约占心脏破裂的10%,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的5%。此类患者病死率高,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患者病死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丽;李锦梅;付艳霞;张英春;徐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瘦素(Leptin)是一种肥胖基因的多肽激素编码,通过结合到其特异性受体,发挥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的生物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阐释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和可能机制,对疾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瘦素及其受体的分布、瘦素在肝组织中的生理作用以及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产凝乳酶活力及C/P(clotting activities/proteolytic activities)值不仅受菌株本身性质的影响,还和发酵条件有关。由于液态发酵的发酵条件可控,在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方面有较大优势。由于丝状真菌适合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生长,本章首先将固态发酵培养与液态发酵培养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优势较大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然后对液态培养不同孢子培养基、接种量、发酵时间及温度进行优化试验。
作者:陈文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等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门诊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患有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的患者146例,患牙为178颗,经患者同意后将所有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颗患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9颗患牙采用多次根管治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d、1周以及1年的牙痛情况,随诊1年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后,治疗组术后1 d牙痛发生率为35.95%,对照组为37.0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1周牙痛发生率为14.61%,对照组为16.85%,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79%,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雪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妇科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妇科住院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而且治愈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荔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内科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内科所收治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相关的应对措施,并在护理工作中加以实施。研究相关护理健康教育对策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相关对策实施前,100例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为72.00%(72/100),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为28.00%(28/100)。在相关对策实施后,100例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00%(98/100),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仅为2.00%(2/100)。实施前与实施后对比,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投诉率显著降低,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明确内科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对策并加以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值得临床加以应用与关注。
作者:饶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机构的要学逐步的兴起与发展起来,相应的医疗机构的药师们也逐步的涉足到临床用药的领域中。“药学保健”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这一模式开双了医院要学的新时代,自此,医院小学的模式由之前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药师的工作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辅助医师治愈疾病转变为通过预测药物治疗的结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药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下,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相比较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而言,种种的条件限制使得目前以临床医疗病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临床药学的发展并没有赶上我国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的脚步。药物调剂业务是医院要学中唯一具有法定医疗责任意义的任务,而对药物调剂业务的研究在临床药学的研究领域中至今仍是一片空白的。本文对于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王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将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的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美国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急性期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余治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4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等剂量(20 mg/d)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30 mg/d)甲巯咪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和复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和大剂量甲巯咪唑近似,但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值得借鉴。
作者:蔡雪;黄汉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持续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皮肤瘙痒(UP)的效果。方法将80例持续血液透析U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及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和血液透析。结果实验组患者UP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谢梅芳;谢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本文对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做了详细分析。
作者:韩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治疗、短期激素治疗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辅助治疗,患儿住院23 d后痊愈出院。结论合理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辅以地塞米松、甘露醇等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于全麻诱导前用30 min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按常规实施全身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入室时(T0)、全麻诱导期间收缩压低点(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气腹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心电图ST段水平及此期间血管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本组T0相比较,实验组T1、T2、T3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MAP、H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4时间点MAP、HR与本组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时间点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时间点HR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参附注射液后ST段变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维持循环稳定,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
作者:邓碧;黄文忠;林力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