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价化癖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化癖汤治疗3个月,通过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化癖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结果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经化癖汤治疗后,超声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化癖汤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效果,B超检查方法简便、经济、迅速,是判定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佳手段。
作者:李利波;王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诉:左眼视力下降伴左侧面部麻木20余天。查体:BP: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R:16次/分,P:80次/分,T:36.8℃神志清楚,颈软,左瞳直径2.0 mm,光反应迟钝,右瞳直径2.5 mm,光反应灵敏。左侧视力粗查下降,右眼视力粗查正常,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余NS(-)。四肢活动可,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梁佐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流感暴发流行的情况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记录的所有体温>38℃、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8月2日至8月24日,累计出现流感病例67例(其中含医护人员2例),患病率14.7%,其中男59例,女8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本次疫情涉及4个病区;采集19例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经MDCK细胞分离鉴定检出流感病毒12例。结论预防流感疫情在精神病医院的暴发应提高医院的卫生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与管理的相关培训,加强精神病患者的锻炼,增强抵抗力。
作者:邹艳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缩泉胶囊治疗小儿单纯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实验组63例口服缩泉胶囊,对照组63例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两组均配合膀胱训练,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2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实验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胶囊结合膀胱训练治疗原发性小儿遗尿症疗效确切,与醋酸去氨加压素相当,但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经成为了新的公共健康问题。房颤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条件,而高血压仍然是导致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通过新房重塑促进房颤的起始和持续,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致病机制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讨论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进行一个综述。
作者:王湛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产凝乳酶活力及C/P(clotting activities/proteolytic activities)值不仅受菌株本身性质的影响,还和发酵条件有关。由于液态发酵的发酵条件可控,在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方面有较大优势。由于丝状真菌适合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生长,本章首先将固态发酵培养与液态发酵培养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优势较大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然后对液态培养不同孢子培养基、接种量、发酵时间及温度进行优化试验。
作者:陈文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有效支撑。方法选取某校2012年毕业的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12人,根据学生的班别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班56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B班56人,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知识的渗透。比较两组学生的教育效果。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情况,人文精神认同度和专业品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护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知识的渗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素养,对于其投身于护理事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李芹;张煜;李星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吉林省精神科护理亚专科水平,自2010年起我院对吉林省14家精神科卫生医疗机构护士专业能力、职业水平、学历学识、学科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解、调研,2012年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培训基地在我院落成,并成功举办首届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自我管理的模式,营造了宽松的培训环境,极大激励了学员,并在培训过程中探索适合吉林省各级精神科专科医院专业护士的培训模式。建立长久的沟通机制,通过省内学术活动、相关培训、业务指导对培训学员采取终身负责制,网上指导,定期回访,形成了我院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了全省精神卫生机构护理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作者:孙立春;徐艳华;吕庆梅;刘丹;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用无创呼吸机,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72 h后,观察组PaO2和PaO2等血气指标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尹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实施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3±1.1)d。结论临床面对重症肺炎患儿时,给予其实施有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这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金双歧在临床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笔者所在社区门诊医治的5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治疗)和实验组(给予口服金双歧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金双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到92.8%,明显高出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元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结合西药对成人缓慢进展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0例LADA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中药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程度未见明显好转,C肽分泌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出现后延情况;而B与C组患者经糖耐量试验后,其C肽分泌峰均有所提前,提示这2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恢复,但是C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以及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等作用,与胰岛素之间进行联合使用,则其效果更佳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与急救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全面了解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X线检查注意包括同侧髋关节在内的整个下肢,抢救生命,急诊行髋关节复位,二期行髋臼及股骨干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一期髋关节脱位得到纠正,股骨干骨折行临时固定;二期髋臼骨折解剖复位,重建钛板固定。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坐骨神经损伤1例于术后4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髋臼骨折需要急诊行髋关节复位,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股骨干骨折具有稳定骨折、减少进一步损伤、为后续检查治疗提供便利。
作者:窦庆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化疗普遍引起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通过头皮花针疗法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证实头皮花针疗法的作用,为解决肿瘤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寻求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头皮花针治疗和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两组,通过对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停止治疗后睡眠治疗改善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证实头皮花针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作者:石彧;王志祥;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92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于术前7 d及术后7 d行血管彩超(双下肢),分析年龄、性别、BMI、激素应用、TG、糖尿病、高血压等15项因素与术后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彩超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28例患者于术后发现DVT(30.43%),血栓均分布在患者小腿肌间。其中,13例患者(46.43%)无相关临床症状。女性、肥胖、高龄、O型血、高血压、糖尿病、总输血量大、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RR值>1。其中,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1.7 mmol/L)与DVT发生密切相关,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65岁,大量输血、TG水平高是诱发术后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我们应严格控制患者输血量;若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我们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血液;此外,DVT还应引起B超医师及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机构的要学逐步的兴起与发展起来,相应的医疗机构的药师们也逐步的涉足到临床用药的领域中。“药学保健”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这一模式开双了医院要学的新时代,自此,医院小学的模式由之前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药师的工作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辅助医师治愈疾病转变为通过预测药物治疗的结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药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下,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相比较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而言,种种的条件限制使得目前以临床医疗病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临床药学的发展并没有赶上我国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的脚步。药物调剂业务是医院要学中唯一具有法定医疗责任意义的任务,而对药物调剂业务的研究在临床药学的研究领域中至今仍是一片空白的。本文对于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王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等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门诊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患有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的患者146例,患牙为178颗,经患者同意后将所有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颗患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9颗患牙采用多次根管治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d、1周以及1年的牙痛情况,随诊1年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后,治疗组术后1 d牙痛发生率为35.95%,对照组为37.0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1周牙痛发生率为14.61%,对照组为16.85%,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79%,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雪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一个特殊生活环境,其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大,面临术式创新和难度增加以及使用一些高精尖医疗器械设备,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紧张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家庭压力,使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资料显示,手术室护士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护士,如何维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总结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如何通过院方的干预和自身的心理调节予以防范。
作者:胡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加强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放气时间、出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改善等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给予全面、细致、周到的、科学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优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的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及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速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培养,大力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保健需要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建设。
作者:朱婕;杨彦妮;石宏际子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