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对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诊断分析

黄安理

关键词:B超诊断, 宫内妊娠组织, 残留
摘要:目的:对B超诊断宫内妊娠组织的残留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80例患者,B超检查前,病患应保持膀胱充盈,并将探头放置于耻骨进行多向扫描子宫附件,重点观察宫内变化与子宫内膜的回声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有50例的超声图像为混合图像,其中47例的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测相同,占94%;3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为光点图像,有24例的B超检测和病理检测相吻合,占80%,二者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超诊断不仅能准确判断宫腔内有无妊娠组织的残留,而且还能明确显示出残留物质的大小、部位及其和子宫肌壁的关系。此外,在超声诊断的有效引导下开展清宫手术,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否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和协助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创伤性精神反应1例,肺部感染1例,慢性疼痛3例,步态异常8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脱位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无褥疮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近93.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谈莉莉;但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4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针刀联合手法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刀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骨性关节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刘广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3例,对其进行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有专人随访并评价效果。结果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护理后HAMD7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出院1年后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60%,较其他抑郁症康复患者有明显的降低,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地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而且还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长期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4例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的原因,并分析二者超声图像特征,提高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24例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18例腺瘤,6例为囊腺瘤),而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资料。结果导致误诊的原因在于二者甲状腺大小、结节内超声回声比较相似。但过后仔细分析二者结节边缘晕环、包膜、周围组织及周边血流信息有差异。结论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超声图像有所差异,诊断时要全面仔细检查,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范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中的药理应用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氧化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其治疗多种疾病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疾病需要适当辅以丹参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廖政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化疗后感染的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高热的护理等合适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患者顺利度过了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状态改善,不良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极大地减少,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地达到了治疗效果,效果良好。结论对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状况得到相应的控制,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实践结果证明,护理对策有效可行。进而保证了患者按时、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作者:王金梅;敖丽华;鲍慧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

    目的:探究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的模式选择以及培训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就职的手术室护士应用“集中岗前培训理论和操作训练后一对一带教”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并选自本院2011年单纯接受“一对一带教”的新护士,设为对照组。2组护士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以及理论实践考试分数相对于对照组护士,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需要有所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培养护士技能操作能力以及理论掌握程度,对营造和谐的护患环境以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娆霞;陈淩云;梁天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识别及防范对策

    目的:识别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培养护士的综合应变能力,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急诊急救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识别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风险因素,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专业能力不高、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防范对策有强化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落实规范性制度,合理配置人员、优化就诊环境等。结论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对策防范,可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江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住院药房退药原因与对策

    减少临床退药以提高药师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并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统计我院住院药房6个月的退药单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6个月以来退药单据的分析,找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退药,使药品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并提高药师与护士的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服务患者上。

    作者:朱丽彬;王欢;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县级医院急腹症影像诊断的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诊断方法在县级医院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选择。方法复习分析了58例急腹症患者病例,其中CT扫描检查51例,超声波检查者54例,平片检查者47例,空气和钡灌肠检查者7例。结果超声对实质脏器病变、胆系和泌尿系统结石及腹盆腔积液检出率高;X线对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检出率较高;CT对各种急腹症的综合检出率较前二者均有优势。结论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急腹症诊断中各有优势,有时相互弥补、相互印证,CT应成为急腹症诊断的主力军。

    作者:朱永高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缩短(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应用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探讨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2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终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等病历资料。210例孕妇选择剖宫产,58例孕妇选择引导分娩。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结果剖宫产患者在产后出血、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产褥感染、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情符合、产程严密管理的条件下,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妊娠的孕妇可以选择阴道试产,且试产成功率较高。

    作者:周丽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的分析和对策

    目的:分析精神科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为精神科护理工作规范开展,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护理制度执行不严,专业技术水平低,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沟通不到位等是精神科护理工作常见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避免精神科护理工作差错的出现,应认真落实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培训,依法施护,强化责任。科学合理排班,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王盈盈;周玉来;柴晓萍;严凤;薛苗;高杨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生素D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不仅具有经典的调控钙、磷代谢和骨稳定作用,而且还参与宿主防御、炎症、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朱文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支持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皮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致。它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机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机梗死(STEMI)[1]。恶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心脏停搏。ACS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因此要求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士做好尽早识别及判断、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并进行相应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挽回患者生命[2,3]。为ACS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支持,现对相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崔英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儿科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及患儿护理质量。结果护理组患儿在并发症、疾病康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风险方法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儿科医护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马杏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血小板变化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以来在我院待产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79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血小板表面特异、非特异性抗体,分析抗体量与新生儿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率为32.09%,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率(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会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根据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小板抗体的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避免造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作者:谢国勇;古国荣;朱伟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益气化瘀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益气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益气化瘀方以稀释成1∶2∶4不同浓度,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益气化瘀方水煎剂[均按1.5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12周,并益气化瘀方对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光镜灰度值及MMP-9、TIMP-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化瘀方可下调TGF-β1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结论益气化瘀方具有抑制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MMP-9/TIMP-1比值,下调TGF-β1表达,从而保持心肌间质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作者:郑永钿;缪英年;林泽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头位难产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前随着产前保健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胎位异常的现象已越来越少见,而头位难产在临床上却较为常见,这也逐渐成为妇产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性问题,同时也是关乎母婴健康的重要问题。造成头位难产的因素复杂,且不易判断,绝大多数的头位难产患者都要在一段产程之后才能逐渐表现出来。然而一旦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引起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对母婴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密切观察孕妇产程,早期诊断头位、产力等异常现象,经过综合分析并及时选择恰当的干预或处理方法,将难产转变为顺产,如果必要可采用产钳或胎头吸引术帮助生产,或选用剖宫产来结束分娩。尽可能的做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伤害,从而降低因难产损伤导致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对中药冬虫夏草所含成分的分析和疗效功能的探讨

    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sisB.sacc),属于植物学的子囊菌纲(Ascmycete-ae)、肉座菌目(HypocrCales),麦角菌属(Cordyceps)。为一种动植物兼明的名贵中药。主治和功能:①冬虫夏草:能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疗痰饮喘急,咳血盗汗,阳痿早泄,腰膝酸痛,久病体虚,并有滋精益髓之功。②近年来,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癌症,效果显著。

    作者:张贵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