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霉菌特异性IgE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过敏状态分析

林燕梅

关键词:血清霉菌特异性IgE, 支气管哮喘, 过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霉菌特异性IgE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过敏状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液,将血液样本进行常规离心(2000 r/min,10 min)处理后分离血清样本。使用固相酶斑点技术测定血清中霉菌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70例患者中9例检测出霉菌,特异性IgE阳性率为12.86%;70例患者中在4~10月中检出霉菌的为7例占17.07%,在11~3月份检出霉菌的为2例占6.90%,4~10月的检出率明显高于11~3月, 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霉菌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并呈现季节性变化。血清霉菌特异性IgE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有重要意义,也为哮喘的流行病学提供了宝贵的实验室数据。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26例患者,针对椎管占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椎弓根完整的要求考虑经伤椎固定,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伤椎前缘高度复位在80%以上,所有脱位均得到纠正,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在0~30°之间。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内固定均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等问题。结论在促进伤椎高度恢复、脱位纠正以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等方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融合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复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具有临床应用推广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取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颈臂丛联合阻滞,观察2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6%(P<0.05),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出现了3例喉返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了4例喉返神经阻滞,2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临床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例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4例术前误诊,手术处置正确,1例放弃治疗,经验与教训并存。结论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女性生殖器肿瘤,应高度警惕,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王秀华;杨正芳;张慧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结肠造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结肠造瘘在结肠手术中的比例越来越多,不管是永久性的或是暂时性的,其护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造瘘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尤其结肠造瘘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所以在做结肠造瘘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腹壁需要做人工肛门者必须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和术后临床护理。术前术后均应注意做好饮食护理,术后特别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路芳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85%,对比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再加上恰当的护理措施,就能更好的巩固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HPLC法同时测定五加芪菊颗粒中刺五加、菊花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五加芪菊颗粒中刺五加(以紫丁香苷计)和菊花(以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计)含量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结果紫丁香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40.0μg/mL(r=0.9984)、0.05~10.0μg/mL(r=0.999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76%(n=6)、94.26%(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同一试验过程中,同时测定五加芪菊颗粒中刺五加、菊花含量。

    作者:敖立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术前个性化指导性护理在儿童腺样体手术中应用的体会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手术的术前个性化指导性护理在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积极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儿童鼾症手术腺样体吸切手术220例随机分术为指导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指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护理。结果采用个性化指导护理模式与常规组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论指导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柳如;徐梅;安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使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组,在美沙拉嗪口服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灌肠,每组各35例,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口服(71.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显示总有效率为88.4%,较对照组74.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与康复新液灌肠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簪;曾松林;王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38例术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38例各类术后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采取以心理疗法为主并配合氟西汀20毫克/粒,l粒/天,合用盐酸阿米替林口服一次25 mg,每天50 mg,以后增加至每天200~300 mg,平均225 mg,治疗时间8周。结果38例患者按上述方案治疗,2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2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单纯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对疗效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强调在治疗抑郁症同时应加强心理配合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完颜长旭;李永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给予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保肛手术,观察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①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手术43例,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手术2例,均顺利手术。②术后1年肛门排便功能Williams评估良好率为91.1%。③术后1年,ARP、HSP和MTV比术后1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但和术前相比,还是有显著性下降(均P<0.01)。结论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基本保证术后肛门功能,而且安全性较高。对于适合行此手术的中早期患者,建议可尽量考虑此手术。

    作者:郭继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或脑梗死的CT、MR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CT及MR对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患者的DSA、CT以及MRI图像表现。结果2例为上矢状窦血栓,CT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合并多发性片状低密度灶,经MRI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T2FLAIR信号病灶,经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增强;经DSA检查显示左侧上矢状窦的充盈度较差,且大脑皮层静脉明显减少;5例为脑梗死,经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片状的低密度灶;经MRI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DWI信号灶,经增强扫描显示局部存在轻度斑片状的增强;经MRS检查显示病灶区域内的乳酸峰值显著升高。结论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MRI以及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准确诊断。

    作者:卢学明;周学霞;王平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点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肺炎症状消失时间、胸部影像学检查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或体征消失、好转时间、胸部X线片或CT示肺部病变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有效抗生素使用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表现大为改善,还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孙艳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主要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并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值均明显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安全性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绪强;赵端壁;张奕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361例Ⅰ、Ⅱ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此次调查分析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54.85%,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为35.3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利用新建立的临床药师工作站,继续加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的点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59例研究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在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59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96.43%;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率为83.33%,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腔窦及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脑梗死效果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人类脑血管疾病的75%[1],60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是45~59岁年龄组3.5倍[2]。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程度不同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甚或出现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治疗脑梗死有效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疗,但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及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够溶栓的患者为数不多,大多数患者仍以抗凝、降纤、降脂、血液稀释、扩张血管、神经保护剂及中药治疗为主。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的益气活血名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笔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141例脑梗死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先予垂体后叶素6 U(1 mL)加NS 9 mL,分多点注射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肌层,每点注射1~2 mL;待出血明显减少后以医用即溶止血纱布均匀覆盖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处,稍加压迫待其完全溶解。记录止血时间、产后出血、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时间为4~8 min。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有效,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麦玉玲;林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沙门菌的药敏结果及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了解沙门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22例伤寒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血液抽取,检测沙门菌的药敏性。此外,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氯霉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沙门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该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对氯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弱。此外,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8.36%,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39.3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门菌对氯霉素和氟喹诺酮等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氯霉素和氟喹诺酮成为治疗沙门菌的有效用药。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次,随机分至东西两组,东组接诊652例次,西组接诊650例次。东组参与成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突出人性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按人性化护理操作标准实施。西组使用传统型护理操作程序。在患者治疗结束,离院前接受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配合意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结果两组接诊输液患者1302例在离院前均接受满意度调查,东组接诊的652例中满意651例,满意度达99.9%,西组接诊的650例中满意者547例,满意度为84.2%。东组满意度99.9%明显高于西组84.2%,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药动学视域下植物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探究

    目的:本文主要对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互相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调查,并分析二者的机制和特点,从而总结出研究方法。结果对植物药和西药进行研究,并对其互相作用机制进行调查后发现,二者互相作用的机制主要基于药物代谢和糖蛋白水平。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加成,都会对二者的互相作用造成严重影响。结论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注意考虑到二者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并提高警惕。

    作者:王文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