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双
目的:了解沙门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22例伤寒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血液抽取,检测沙门菌的药敏性。此外,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氯霉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沙门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该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对氯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弱。此外,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8.36%,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39.3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门菌对氯霉素和氟喹诺酮等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氯霉素和氟喹诺酮成为治疗沙门菌的有效用药。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方法6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功能训练与口服托特罗定片;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重点包括隔徐长卿药饼灸方法,观察治疗3个月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存在尿频、尿急、夜尿及尿失禁等情况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排尿间隔时间(1.97±0.47)h,显著长于对照组(1.03±0.61)h,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单次尿量(236.67±51.28)mL,显著多于对照组(172.45±57.83)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在延伸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谢杨春;黎石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进行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患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精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改变、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体质量均有所下降,肠外营养组下降更为显著,早期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短(P<0.05)。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确保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石红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在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分别测定每组患者AngⅡ、hs-CRP和BNP水平,并观察服药3个月后房颤复发率,再分析房颤复发与AngⅡ、hs-CRP及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3个月相比较,AngⅡ、hs-CRP和BN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现hs-CRP、BNP与房颤复发关系密切[OR=2.67,95%CI(1.72-5.74);OR=2.48,95% CI(1.48-4.11)],可能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福辛普利治疗房颤患者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AngⅡ、hs-CRP和BNP水平有关,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hs-CRP和BNP可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房颤的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主要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并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值均明显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安全性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绪强;赵端壁;张奕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律口服药物进行长期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长期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不齐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碘胺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静涛;范秀杰;宋松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互相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调查,并分析二者的机制和特点,从而总结出研究方法。结果对植物药和西药进行研究,并对其互相作用机制进行调查后发现,二者互相作用的机制主要基于药物代谢和糖蛋白水平。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加成,都会对二者的互相作用造成严重影响。结论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注意考虑到二者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并提高警惕。
作者:王文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的实验以及皮试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0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皮试组与非皮试组,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结果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占19.80%,皮试阳性占有率中,其他物质过敏史的占12.02%,无过敏史的占0.55%;皮试阴性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用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明显低于非皮试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以及皮试阳性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过敏史,因此,对具有过敏史患者用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采取拟用药皮试。
作者:黄卫娟;王淑芬;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次,随机分至东西两组,东组接诊652例次,西组接诊650例次。东组参与成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突出人性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按人性化护理操作标准实施。西组使用传统型护理操作程序。在患者治疗结束,离院前接受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配合意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结果两组接诊输液患者1302例在离院前均接受满意度调查,东组接诊的652例中满意651例,满意度达99.9%,西组接诊的650例中满意者547例,满意度为84.2%。东组满意度99.9%明显高于西组84.2%,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89例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普通药物治疗,对两组资料展开分析。结果89例多发结节甲状腺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00.00%,随访2年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为4.49%,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患者的48.57%。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多发结节甲状腺效果更佳,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武文杰;刘瑞丽;王苏;毛淑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都给予急诊丹参注射液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都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都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能取得很好的预后疗效,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61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6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共有四类16种,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其中,单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0例,二联用药的患者有100例,三联用药的患者有41例。联合用药中主要以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为主。术前1 h用药的患者有40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1 d的患者有30例,1~3 d的患者有40例,3~7 d的患者有80例,7 d以上的患者有11例。结论阑尾炎手术期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志刚;孔新亮;王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使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组,在美沙拉嗪口服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灌肠,每组各35例,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口服(71.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显示总有效率为88.4%,较对照组74.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与康复新液灌肠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簪;曾松林;王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以临床治疗GERD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共40例,设为观察组,选自我院同期体检检测显示正常的健康人共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使用SF-36调查量表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概率要高;另外,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对于对照组均低很多,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会因为疾病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中,因此需要对老年人有更多的关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贤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例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4例术前误诊,手术处置正确,1例放弃治疗,经验与教训并存。结论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女性生殖器肿瘤,应高度警惕,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王秀华;杨正芳;张慧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衰弱实效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的72例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神经药物治疗神经衰弱,治疗组患者应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22%),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疾病,其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孙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系列临床研究,体现我科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独特临床优势,并验证我科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通过对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质过氧化物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指标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在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比较,分析评价它们之间远期疗效的优劣。结果近期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MDA、CRP、HCY比西医治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 SOD升高(P<0.05),优于西医治疗组。远期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Barthel指数提高比西医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宋大桥;曹校校;俞小芬;楼建成;丁弘;潘海燕;韩彦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我国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医院用药价格普遍比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药店价格要高,超出了大部分群众的收入承受能力。通过调研分析,找出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药价,促使医药事业重回真正的公共福利事业。
作者:刁燕春;吴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ALA两种不同用法治疗DPN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500μ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传统治疗组应用ALA注射液6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点,每日一次。改良治疗组应用ALA注射液3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点,每日二次,三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糖及肌电图情况。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改善上,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改良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ALA治疗DPN疗效优于甲钴胺,且改良治疗组比传统治疗组疗效更优。
作者:戴筱君;施克新;高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通过多因素整合建立大鼠血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D老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2组,模型2组,每组8只。通过使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通过采用定量化打击法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结果通过对照组和模型组指标检测发现模型大鼠体征基本符合血瘀症的中医症候特点,同时实验室指标也基本符合血瘀证的诊断。
作者:阎亮;曾意荣;樊粤光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