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先予垂体后叶素6 U(1 mL)加NS 9 mL,分多点注射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肌层,每点注射1~2 mL;待出血明显减少后以医用即溶止血纱布均匀覆盖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处,稍加压迫待其完全溶解。记录止血时间、产后出血、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时间为4~8 min。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有效,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麦玉玲;林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89例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普通药物治疗,对两组资料展开分析。结果89例多发结节甲状腺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00.00%,随访2年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为4.49%,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患者的48.57%。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多发结节甲状腺效果更佳,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武文杰;刘瑞丽;王苏;毛淑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互相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调查,并分析二者的机制和特点,从而总结出研究方法。结果对植物药和西药进行研究,并对其互相作用机制进行调查后发现,二者互相作用的机制主要基于药物代谢和糖蛋白水平。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加成,都会对二者的互相作用造成严重影响。结论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注意考虑到二者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并提高警惕。
作者:王文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的手术护理对其治疗与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近2年我院外科老年手术患者431例对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提高了老年手术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应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要加强监测、精心护理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安二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衰弱实效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的72例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神经药物治疗神经衰弱,治疗组患者应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22%),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疾病,其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孙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明钢铁工业背景下女性职工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因素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市两所医院住院并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某钢铁企业女性职工患病、职业信息。结果对31例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工作环境和患病有关;日夜轮班和患病有密切的联系;重体力劳动导致发病时间提前;职业期间较普通人群在各年龄段患病更平均。结论钢铁工业的女性职工患精神分裂症和职业特点有相关性且和普通人群有不同特点,需要更多及深入的研究。
作者:陆晓星;劳恩荣;彭焱;苏琳琳;潘贞威;刘冯永;廖桂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85%,对比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再加上恰当的护理措施,就能更好的巩固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开塞露加生理盐水灌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开塞露加生理盐水、肥皂水加生理盐水灌肠,并对特征性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的变化情况;和经治疗后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在排气时间方面、排便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肥皂水加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英;李彩莲;李宝嘉;周卫忠;黎坚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取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颈臂丛联合阻滞,观察2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6%(P<0.05),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出现了3例喉返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了4例喉返神经阻滞,2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临床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A组36例(腹腔镜组)和B组36例(开腹手术组),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A组2例患者因术中发现直肠癌累及盆腔壁或相邻器官中转开腹,两组其余患者共70例直肠癌根治术成功;术后病理,腺癌61例,未分化腺癌11例;术后Dukes分期,A期16例,B期44例,C期12例;无周围器官损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5年内回访情况:A组1~5年存活率方面与B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Dukes A、B期及C期不保留肛门及无肠梗阻患者,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絮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与总结眼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加强对眼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并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结果经过培训,护理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并懂得合理分工,提高眼科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从而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作者:周晶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沙门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22例伤寒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血液抽取,检测沙门菌的药敏性。此外,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氯霉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沙门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该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对氯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弱。此外,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8.36%,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39.3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门菌对氯霉素和氟喹诺酮等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氯霉素和氟喹诺酮成为治疗沙门菌的有效用药。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26例患者,针对椎管占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椎弓根完整的要求考虑经伤椎固定,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伤椎前缘高度复位在80%以上,所有脱位均得到纠正,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在0~30°之间。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内固定均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等问题。结论在促进伤椎高度恢复、脱位纠正以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等方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融合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复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具有临床应用推广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霉菌特异性IgE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过敏状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液,将血液样本进行常规离心(2000 r/min,10 min)处理后分离血清样本。使用固相酶斑点技术测定血清中霉菌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70例患者中9例检测出霉菌,特异性IgE阳性率为12.86%;70例患者中在4~10月中检出霉菌的为7例占17.07%,在11~3月份检出霉菌的为2例占6.90%,4~10月的检出率明显高于11~3月, 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霉菌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并呈现季节性变化。血清霉菌特异性IgE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有重要意义,也为哮喘的流行病学提供了宝贵的实验室数据。
作者:林燕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人类脑血管疾病的75%[1],60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是45~59岁年龄组3.5倍[2]。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程度不同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甚或出现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治疗脑梗死有效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疗,但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及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够溶栓的患者为数不多,大多数患者仍以抗凝、降纤、降脂、血液稀释、扩张血管、神经保护剂及中药治疗为主。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的益气活血名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笔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141例脑梗死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五加芪菊颗粒中刺五加(以紫丁香苷计)和菊花(以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计)含量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结果紫丁香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40.0μg/mL(r=0.9984)、0.05~10.0μg/mL(r=0.999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76%(n=6)、94.26%(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同一试验过程中,同时测定五加芪菊颗粒中刺五加、菊花含量。
作者:敖立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例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4例术前误诊,手术处置正确,1例放弃治疗,经验与教训并存。结论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女性生殖器肿瘤,应高度警惕,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王秀华;杨正芳;张慧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骨折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89.7%。临床愈合时间为(9±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69.0%。临床愈合时间为(11±3)周。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率,被临床骨科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福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61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6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共有四类16种,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其中,单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0例,二联用药的患者有100例,三联用药的患者有41例。联合用药中主要以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为主。术前1 h用药的患者有40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1 d的患者有30例,1~3 d的患者有40例,3~7 d的患者有80例,7 d以上的患者有11例。结论阑尾炎手术期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志刚;孔新亮;王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为降低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6月住院产妇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产妇3856例,发生产后出血者52例,占分娩总数的1.35%。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28例,占53.85%,胎盘因素13例,占25.00%,软产道裂伤9例,占17.31%,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3.8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宫缩乏力为主,加强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病死率,确保分娩安全。
作者:肖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