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王玉霞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期待治疗, 结局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分为三组A组(<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分析其发病孕周、并发症及母儿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孕周越早,并发症越多,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随孕周延长而下降。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并发症越多。结论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随孕周的延长而降低,适当的期待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新生儿结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目的:探讨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的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上臂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上臂疼痛等情况。结果以术后随访的方式对12例患者术后上臂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上臂疼痛情况分析:其中1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上臂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上臂疼痛,1例患者在术后半月感上臂内侧轻微疼痛,给予局部热敷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防止患者术后上臂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上臂疼痛的发生,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式。

    作者:张宗南;陈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控制与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技术及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CTA表现。结果心率变化是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有冠心病史的患者与冠脉狭窄>50%的相关性为83.3%(30/36)。结论64排螺旋CT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在临床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方法。

    作者:陈晓宇;张晓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探析

    目的:分析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患者的护理质量要,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从药瓶管理和麻醉仪器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结果对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麻醉护理,会使患者更加放松,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提高麻醉护理工作的质量对医院工作整体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增强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非常复杂。现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如今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全身麻醉,因此,提高麻醉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血气酸碱平衡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气酸碱平衡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酸碱平衡变化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有效组在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和PaO2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CO2和PaO2值与预后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动脉血气酸碱平衡变化是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能指导治疗。

    作者:谢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15例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B组),观察各自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明显、安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均安全有效。

    作者:张培龙;池永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调脂汤治疗,治疗组清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检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效果显著,清宁汤的治疗效果优于调脂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的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玻璃酸钠联合氟米龙治疗干眼症的回顾性分析总结

    目的:就临床在面对干眼症患者时,给予其实施玻璃酸钠、氟米龙联合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科室在过去3年内接诊的174例干眼症患者,并按治疗形式将其中单一应用玻璃酸钠治疗的85例患者记为单一组、将增加氟米龙治疗的89例患者记为联合组,就此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联合组8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88%,与单一组患者的85.88%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干眼症患者时,给予其实施玻璃酸钠、氟米龙的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应将此法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硼替佐米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出从我院收治的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给予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并联合化疗治疗,根据国际淋巴瘤治疗标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接受5个周期的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缓解率为65.0%。1例出现周围神经疾病,3例出现胃肠道刺激反应,2例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出现身体乏力。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患者疾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唐欣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慢性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联合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方法指导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麻醉后利用0°广角鼻内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鼻窦炎手术治疗。结果6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鼻腔手术部位实现黏膜上皮化。结论应用鼻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肺结核17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结核患者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LFP)吡嗪酰胺(PZA)治疗,分析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174例小儿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应用异烟肼(INH)利福平(LFP)治疗;观察组:应用异烟肼(INH)利福平(LFP)吡嗪酰胺(PZA)治疗。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结核患者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LFP)吡嗪酰胺(PZA)治疗,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促进病灶的吸收,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启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骶管置管联合静脉等多种镇痛途径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儿术后镇痛的多种途径,寻找临床可行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法,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小儿(新生儿~14岁)100例,随机,双盲对照接受术后镇痛患儿分4组:A组0.125%罗哌卡因2mg/kg射和吗啡2~4μg/kg手术结束前单次硬膜外推注。B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C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切口喷洒1%丁卡因3~4mL,静脉吗啡4μg/kg持续给药,或多瑞吉皮肤贴剂。D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组均记录患儿VAS评分。结果与无镇痛处理相比,3组患儿在上述处理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低,患儿明显在安静状态下,但出现两例嗜睡患儿,均在2~3岁,考虑吗啡和多瑞吉(芬太尼)引起,另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也不容忽视,特别是2岁以下的患儿更应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以免出现神经症状。结论小儿骶管置管联合静脉等多种镇痛途径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应严格控制局麻药和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邝永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某院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医院ICU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00株,革兰阴性杆菌129株(64.50%),真菌41株(20.50%),革兰阳性球菌30株(15.00%)。G-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白念珠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抗菌活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严格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

    作者:袁子程;陈巍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且在发病48h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徐锦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等基础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和腹围每周增长等各项生长指标,PI、RI、S/D等脐动脉血流指标,HCT、D-二聚体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2004年~2012年间11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资料。结果112例患者,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32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吻合62例,另10例经肛门插入肠梗阻导管去污减压后一期手术。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封闭4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4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术式,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海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目的:进一步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63例便秘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了58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疾病。结论排粪造影为一些肛肠疾病提供了一种既简单又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出口梗阻性疾病的异常影像表现,也为以前无法诊断的顽固性便秘患者,解除了疑虑和痛苦,为临床诊断便秘等肛肠科疾病提供了相当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文颖;徐津磊;续晋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研讨腹腔镜技术在输卵管妊娠保管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管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再受孕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素材是我院保守治愈的53例需要生育的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资料。其中33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为腹腔镜组,20例应用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的为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受孕情况进行追访,包括不孕、异位妊娠、宫内孕。结果在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腹腔镜保管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宫内孕率、降低继发不孕率,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保管治疗较药物治疗再次异位妊娠率低,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比药物治疗具有改善盆腔粘连、提高正常受孕概率的优点。

    作者: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在面对宫外孕患者时,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对其实施保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期内收治的87例宫外孕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患者单一实施米非司酮保守治疗、B组44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42%、90.91%,两组对比,B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恢复正常的所需时间均显著的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面对宫外孕患者时,给予其实施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严桂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透明质酸在降低可视无痛人流患者术后粘连及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透明质酸在降低可视无痛人流患者术后粘连及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可视无痛人流手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干预组)64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透明质酸组)64例,然后将两组的术后粘连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宫腔手术史和无宫腔手术史者的术后粘连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明质酸在降低可视无痛人流患者术后粘连及感染中的效果较佳,因此更有助于人流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汤宝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