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袁子程;陈巍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医院ICU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00株,革兰阴性杆菌129株(64.50%),真菌41株(20.50%),革兰阳性球菌30株(15.00%)。G-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白念珠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抗菌活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严格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正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我科近几年收治的正畸患儿30例,治疗前、中、后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治疗顺畅。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配合度高,其中女性患者配合度更高,2例配合中等,1例配合差,中断治疗。结论在正畸治疗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治疗顺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某社区居民对家庭医师需求现状的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对家庭医师需求调查,了解现状,以便更有效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师的满意度。方法在某社区内随机抽取200户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全科医师所承担的医疗责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接受问卷访问的调查者中,依次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慢性病随访及用药指导”、“社区病房或家庭病房”排在前三位。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认为家庭医师能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是首要的服务内容,故提高常规诊疗能力仍旧是全科医师应接受的培训重点。

    作者:陈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其机体常常会受到一些明显的组织损伤或者潜在性的损伤,且手术后存在程度不一的疼痛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患者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成为外科手术临床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和阐述,并就其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感染组(65例)和非感染组(435例),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及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3%,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63.47%);G-杆菌占32.47%;G+球菌占16.56%;G+杆菌占4.68%,真菌约为46.2%;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以上、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部位以腹腔为常见;感染的菌种主要是真菌、G-杆菌和G+球菌,真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出现各种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抗生素的滥用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田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与分析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共发生30起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投诉情况,对30起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投诉所发生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在30起护患纠纷当中,护患沟通不足为主要因素,占33.3%(10/30)。其次为不满服务态度和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高,分别占20%(6/30)和16.7%(5/30)。有4起为候诊时间长,占13.3%,3起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占10%,2起为就诊环境和设施,占6.7%。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门诊输液室所出现的护患纠纷,就要对服务流程进行规范,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建新型与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戴新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单肺通气麻醉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内分流值、恢复正常呼吸、睁眼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在T2、T3、T4、T5、T6时刻,治疗组的Qs/Q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知晓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5.13%(2/39),P<0.05。结论在单肺通气麻醉中,与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肺内分流量更少,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更短,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周凡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孕妇分娩后出血量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与探讨孕妇分娩后出血量与分娩方式相关性。方法本文选择了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50例,其中自然分娩组75例,剖宫分娩组75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出血、出血量以及休克等情况。结果自然组出血情况0~2h出现3例,3~24h出现1例,晚期出现1例;而剖宫组0~2h有8例,3~24h有4例,晚期有5例;自然组中出现产后出血产妇5例,出血量为(632.9±105.7)mL,但未发生休克现象;剖宫组17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为(792.7±140.8)mL,2例产妇发生休克现象,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分娩更容易引起产后出血,并且具有较高的出血量,也可能会发生休克现象,所以,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赵静;王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研究

    麻醉在现今的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而实施麻醉的就是麻醉护士。麻醉护士作为特殊的医务人员在医院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将详述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麻醉护士的培训内容和目标。

    作者:谢振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严重骨盆骨折急诊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急诊外固定治疗严重骨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外固定架急诊手术治疗严重骨盆骨折19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结果1例死于合并颅脑损伤,其余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3个月。4例二次手术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2cm)、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89%。结论急诊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骨盆骨折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基本无出血、无明显副损伤,对稳定骨盆环、控制出血、提高复苏率、防止后期畸形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宏家;于连有;朱玉辉;李晓华;孟祥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应用TVT-O手术治疗SUI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6个月及1年的疗效,评价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单纯行TVT-O手术平均用时20(1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4(7~20)mL。②患者术后排尿正常,术中无尿道及膀胱损伤,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③5例术前合并尿急患者中4例术后症状自行改善,2例患者术后尿急,口服托特罗定后症状缓解。分别于术后2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疗效评价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即尿失禁症状的改善程度和满意度,以及指压实验和垫实验。结论TVT-O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女性SUI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杨然;吴氢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有机磷农药引起的急性中毒症状进行治疗,并对它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收集36例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患者,将他们分成2组,每组18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盐酸戊乙奎醚与用氯解磷定联合治疗的方法和阿托品与用氯解磷定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盐酸戊乙奎醚与用氯解磷定联合治疗的患者比采用阿托品与用氯解磷定联合治疗的患者康复更快,中毒症状缓解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也明显小于阿托品与用氯解磷定联合治疗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均为94.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临床上能有效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性优于阿托品。

    作者:赵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的胎盘早剥患者68例,对于胎盘早剥患者的疾病诊断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而重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部压痛、腹痛、阴道出血、宫缩间歇时宫体不松弛、胎心异常以及胎心监护异常等。而进行疾病诊断时,通常在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有积极临床意义。结论在对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在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基础上采取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从而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许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10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成功操作比例对比常规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1例因手术和麻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成功比例较高。

    作者:王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聚合物胶束在提高抗肿瘤疗效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功能化的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在口服、静脉注射给药治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口服给药以及静脉给药两个方向分别探讨了生物黏附胶束,主动靶向胶束,pH敏感胶束,温度敏感胶束以及逆转多药耐药胶束在提高抗肿瘤疗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研究进展。

    作者:邱丽筠;俞淑文;于克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阑尾手术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同时该治疗方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朋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抢救,重点做好心理护理,严格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3例因并发再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医师精湛的专业技术,护士娴熟的护理知识及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促使心肌梗死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白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的7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自理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自理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根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自理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石素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法,另选取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持续给药治疗6个月,以治疗效果作为判断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的使用频率较多的有山药、黄芪、地黄、黄连、山茱萸等;同时中药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可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李彦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精神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在精神病患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观察组给予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观察至手术后12周,临床疗效评价采用PANSS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减分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在精神病患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吴国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的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