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疾病筛查的临床应用

崔泳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宫颈病变筛查
摘要:目的:讨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提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结合Bethesda2001报告分类标准,采用TCT制片技术,随机对这6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非典型鳞状上皮8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14例,病理符合率为87.5%。结论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变,可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红骨髓及其不同成分复合PCPC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作者:方勇;肖玉周;廖中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案例式教学在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帮助临床实习护士能够更好适应儿童精神科临床工作,分析和探讨将案例式教学运用到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方法将来我院儿童精神科实习的42例实习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护士进行案例式教学培训,而对照组护士按医院传统模式教学培训,对比和分析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技能及相关文书书写的能力的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护士在基本临床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应用两方面情况和观察组相比明显占据劣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实习护士实行案例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护士掌握临床技能并提高工作能力,而且能够协助护士更快的进入角色,值得推广。

    作者:邓玉瓶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2012年1~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800例,其中包括体检健康者410例,亚健康者390例。年龄21~49岁,平均(37±1.9)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培训医护人员;对所有的调查对象2013年体检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后,2013年体检比2012年体检中心中各项检查指标所花费的时间短;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2012高,投诉率降低。医护人员培训后法律法规考核合格率、护理人员技能合格率比2012年高。结论改善体检环境和体检者的专业素质,对体检者心理、生理方面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体检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静;江磊;王宁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根管再治疗术在37例牙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根管再治疗术在牙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牙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根管再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根管再治疗后,治疗成功27例,成功率为73.0%。随访2~9个月,显示患者的牙齿无任何症状,而且咬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根尖病变和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结论对于根管治疗失败的牙病患者,实施根管再治疗可消除临床症状、修复牙外形,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周旭高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20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肿瘤,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AIDS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当今,艾滋病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传染病,病死率极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笔者2009年在传染科工作其间,针对本科20例艾滋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着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李慧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理临床特点

    目的:对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患者45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4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胆囊炎7例,慢性胆囊炎16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15例,梗阻性黄疸1例。经病理确诊后,均为腺癌,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6例。患者确诊后,有24例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其余未行根治术,但均进行化疗。结论病理诊断仍然是进行肿瘤确诊以及分型分期的金标准,所以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意外胆囊癌,要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并观察肿瘤的分化程度,从而对后续治疗做出指导。在对意外胆囊癌做出确诊后,要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以及患者全身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或者是化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龙芳荣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远处转移征象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对科室54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通过护士做好对食管癌患者的护理,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以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钱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的分析

    目的:分析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效果。方法70例侧脑室外流手术患者中22例进行血肿清除术,并对患者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结果经治疗,采用GOS结果进行评定,70例患者中,Ⅳ级患者为16例、Ⅲ级患者为26例、Ⅱ级患者为20例、Ⅰ级患者8例。结论对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操作方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概率。

    作者:母传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生理因素影响分析

    心电图会对心脏的点活动进行反映,对心律失常以及相应的传导障碍灯疾病的诊断中存在显著地临床价值。在发生供血不足、心肌受损、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时心电图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生理因素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心电图概述、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心电图的生理因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作者:雷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Vitapex糊剂对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Vitapex治疗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分析口腔科收治的239例根尖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根尖周病的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200例。结果观察组X线片显示,观察组根尖周病患者疗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5.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apex治疗根尖周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提高了抗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秀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流动人口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试点研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促进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由于特殊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初步探索提高流动人口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干预策略、措施与方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选定吉林省健康教育所作为协作单位,负责吉林省流动人口呼吸道健康素养的基线调查、现场干预和效果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霍焱;齐忠;杨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小组长实行月查、周查、日查三级质控。结果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护士在三级质控的质量反馈、持续改进和跟踪效果评价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主动配合意识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各项护理质量目标达标。

    作者:唐静;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

    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方面研究的文献,从围术期综合护理、术后出血的护理及特殊患者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剂治疗效果提供价值性资料。

    作者:陆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在糖病患者中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其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52例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知识辅导,设定对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期一年。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如过量饮酒、吸烟、咸食、高脂饮食、少运动等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有着明显的降低,包括FPG、2hPG、HbA1c、TG、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了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目的。

    作者:黄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浅谈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及考评方式。方法通过对护士长工作考评表来对优质护理中护士长能力的考评分析。结果通过对护理质量考评,发现护士长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政治思想、科学管理、良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结论优质护理对护士长各方面能力是一种考验,需要护士长具备各方面综合实力。

    作者:周彩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

    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从患儿因素上分析,可因胖瘦,肤色不同,解剖变异,水肿,脱水及微循环障碍,脆性静脉和滑动静脉等,影响静脉穿刺;从护理因素上分析,有操作技巧,针头因素,血管的选择和护理及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根据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处理方法。

    作者:蔡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运用“全面兼治”法对气虚质社区居民进行干预45例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全面兼治”法对气虚体质社区居民干预的效果。方法以入户、电话、门诊等沟通形式为社区居民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量表》240份,由中医师按照四诊合参所收集的全面资料,对个人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进行体质辨识。得出气虚质45份、阳虚质47份、阴虚质24份、痰湿质24份、湿热质27份、血瘀质25份、气郁质35份、特禀质6份、平和质7份。后对这45例气虚质居民进行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全面兼治”法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应用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体质量化积分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通过健康干预6个月后,对气虚质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其体质辨识分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兼治”法可以显著改善气虚体质量化积分,对气虚体质居民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作者:刘宇迎;王怀平;耿乃志;苑程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卫生问题,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越高。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面了解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高血压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疾病。

    作者:李钦;范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合理用药

    目的:分析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后效应,为指导临床合理使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笔者临床用药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抗菌药物的后效应机制,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结果利用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合理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病菌感染。结论临床上利用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案具有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德端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测试洛伐他汀胶囊中洛伐他汀含量的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方法测试洛伐他汀胶囊中洛伐他汀含量的的有效方法,并对其可靠性及验证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C-C18的色谱柱,使用流动相为60∶40的乙腈-0.020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波长238 cm,外标法定量。结果洛伐他汀含量为2.56~250 mg/L间,其开环酸含量在1.024~0.00 mg/L,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0(n=6),二者具有良好密度;洛伐他汀加样回收率高达99.22%;在室温环境下可维持8小时的稳定。结论高效液相方法测试洛伐他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用时短且操作方便,能够对洛伐他汀开环酸同时检测,在洛伐他汀含量检测中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金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