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华
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同时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方法进行探讨。方法102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被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措施,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接受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后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获得丰富,健康行为得到规范,同时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明确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能够丰富患儿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其行为,同时使其护理满意度获得提高。
作者:刘小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针对2013年镇江市工业园社区全年工作年报表及相应台帐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健康体检状况,分析现阶段本辖区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指导以后儿童健康保健工作。方法将全年度0~7岁在本社区健康体检儿童698人,健康状况逐一分析。结果工业园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良好。贫血患儿仍然占有一定比例,营养不良的患儿已不多见。超重、肥胖儿和龋齿儿童是今后工作重点。结论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社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情况良好,规范管理,儿童身高、体质量等健康情况基本良好,结果表明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6.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1%。
作者:张科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心血管易损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心血管易损因子和靶器官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了这个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和靶器官的损伤有关联。所以,要着重探讨高血压中医辩证和心血管易损伤因子之间的关系。
作者:谢卫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中医证素辩证与体质及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将患者按照证素分型,分为痰蚀、血痰、气滞、气虚、阳虚、阴虚6种。将中医证素分型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患者可以分为阳虚兼气滞(47.14%)、阳虚兼痰浊(31.43%)和气虚兼痰浊(21.43%)几种类型。阳虚兼气滞多见单支病变,占54.55%;阳虚兼痰浊多见3支以上病变占45.45%,气虚兼痰浊多见3支以上病变占66.67%。证素分型在单支和多支(≥3)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证素分型有相关性,二者可以互为补充增加临床对CHD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周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急性心肌便死(AMI)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其院外病死率高。对于具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患者及特征性心电图诊断不难,而对于不具有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的患者,容易引起误诊,甚至死亡。为此我们力求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院前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减少误诊率的发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现将我于2014年4月10日晚22:30院前将1例以牙痛为主,伴呕吐症状的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牙病,急性胃炎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阳;陈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本文通过调查中西药合用的现状,对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分析原因,同时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中西药合用的不良事件。
作者:李学林;姚鸿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AM积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护理前,护理后FAM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FAM积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FAM积分及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86.11%,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3.89%,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对照组出现5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首次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魏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振源口服液(无糖型)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人参皂苷Re为对照,用1%香草醛-高氯酸试液及77%硫酸显色,在540 nm波长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e浓度在6.65~66.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0751+0.0195X(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92%(RSD=1.7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稳定性好,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庞威;赵宏峰;弥宏;越皓;曲芯瑶;郭禹彤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涤痰活血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病例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涤痰活血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从疗效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9/49),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涤痰活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患者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卫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防治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就医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传统临床治疗患者(对照组,n=53)与结合临床治疗应用健康教育的患者(观察组,n=53)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古子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浅析背景音乐在基层医院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调查结果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登记治疗的100例结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音乐组和对照组各50例。调查研究中,音乐组在检查过程中采用播放背景音乐;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普通的心理护理方式,终通过差异性分析和对比音乐组和对照组2组之间患者检查前后以及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检查中不适的耐受性及进镜时间。结果音乐组患者在检查中所体现的生命体征变化波动小,不适程度有一定的减轻,耐受性明显提高,进镜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结肠镜的检查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可以直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
作者:周桂花;罗余系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宫颈癌诊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患者30例,宫颈原位癌28例,宫颈癌25例(Ⅰ期14例,Ⅱ期11例),同期同龄正常妇科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的宫颈情况。结果宫颈低回声病灶以及宫颈黏膜线缺失是宫颈癌患者的超声特异性表现,CDFI以及RI均提示病灶组织局部血流变化,宫颈径线增大、树枝状血流分布对于宫颈癌以及宫颈浸润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宫颈癌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的改变具有多样性,诊断可信度高,但对于原位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可靠性相对较低,与其他辅助检查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江丽;宋爱琼;李秀春;张亚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上的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找出解决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所受到的护理安全问题的患者200例研究对象。观察讨论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事故差错的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分析解决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方案。结果经观察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条例不完善和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不够所占比率(39.50%)、(29.00%)远远超过护理人员的术前准备不充分和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足所占比率(19.50%)、(1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的回顾性分析,找出手术室中护理的一些安全隐患所在,并及时进行解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的健康做出保障。
作者:郭晓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与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63例颅脑外伤者且对其生命体征、神经症状、体征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给予相应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同时对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论加强病情观察、采取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是成功救治颅脑外伤者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班彩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服用阿托伐他汀同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hs-CRP、LAD以及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觉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加良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LAD以及LVMI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效果明显较之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及进一步探讨。
作者:潘冰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本文探讨一种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活动,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阶段性的干预,探索为COPD患者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更多的COPD提供可靠的生命保障,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环境,以及为COPD治疗方面进一步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
作者:吴正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分析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患者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1患者只服用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2患者只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59例,总有效率为98.3%,较对照组1(48/60,80.0%)和对照组2患者(42/60,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方法。
作者:臧伟广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盆腔炎诊治方案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的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64例,采取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3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手术组;30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为药物组。对两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1.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d,进行平均5个月的随访观察,手术组复发1例,占2.9%,药物组复发11例,占36.7%,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采用腹腔镜治疗,可有效的分离粘连,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并行广泛灌洗,降低了炎症的慢性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效果。
作者:陈双;金凤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李建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又称歪嘴风、口僻、吊线风。本症多由风邪入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医辨证治疗,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阻滞、面部经络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等。西医认为本病发生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期(发病1~2周内)、恢复期(2~3周至3个月部分患者为半年)和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期。为此,笔者应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兴东 刊期: 201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