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医研究概述

杨军;余小萍

关键词:COPD, 肺动脉高压, 综述
摘要:COPD是呼吸科中老年患者就诊的常见疾病,由长期缺氧后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故从中医病机及治疗方面对近十年中医药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加以总结概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抗生素使用时机及剂量,为临床剖宫产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的产妇61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两组。A组318例为传统用药组,使用头孢替安或头孢美唑(二代头孢),术后当日开始连续使用3 d。B组298例为围手术期用药组,使用头孢唑啉钠,于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静推,术后使用24 h停药。观察两组间体温、血象、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产褥感染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评判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效果。结果两组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其中A组1例(0.31%),B组1例(0.34%)。两组发生尿路感染共3例,其中A组1例(0.31%),B组2例(0.67%)。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期感染病例。两组上述指标及术后复查血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使用头孢唑啉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使用二代头孢的传统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感染因素的剖宫产,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立即静推头孢唑啉钠1 g,术后巩固使用头孢唑啉钠1 d,已经足以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发热时间。

    作者:王意;纪雪亮;杜瑞;温济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防治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就医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传统临床治疗患者(对照组,n=53)与结合临床治疗应用健康教育的患者(观察组,n=53)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古子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肝脏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γ-谷氨酰转肽(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6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均显着降低;慢性肝炎患者ALB、PA、CHE均显着降低;肝硬化患者AST、GGT均显着升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重型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ST、ALT、CHE、GGT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检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天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低温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低温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以及不足情况,提出对应的措施规范低温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以及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的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安全效果以及具体的操作规范要求。结果3种低温灭菌方法的合格率均为100.0%,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的灭菌时间、事故发生率明显少与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这两种灭菌方法,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一种高效的灭菌方法,灭菌时间短,但对需灭菌材料要求较高。采用环氧乙烷方法,其应用安全高效,范围广泛,可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首选灭菌方法。

    作者:丁惠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COPD合并肺结核、肺心病的治疗体会

    总结了COPD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时如何选择抗结核药、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COPD合并心血管合并症和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稳定期的治疗方案。

    作者:厍启录;孟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4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与院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规处理相比较,探究院前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无创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院前抢救的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院前常规处理加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呼吸、HR、pH、PaO2、SaO2等指标比较,均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SaO2和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良好,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莫洁庭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亳菊总黄酮类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亳菊总黄酮类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毫菊中的总黄酮类,以羟基自由基、FeSO4、亚硝酸盐为材料,采用Fenton法测定亳菊总黄酮类对OH-、Fe2+、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以卵黄脂蛋白脂质为材料,采用Decker法测定亳菊总黄酮类对卵黄脂蛋白脂质的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亳菊总黄酮类对OH-、Fe2+、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随亳菊总黄酮类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亳菊总黄酮类浓度升高而增强。结论亳菊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徐志南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宫颈癌诊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患者30例,宫颈原位癌28例,宫颈癌25例(Ⅰ期14例,Ⅱ期11例),同期同龄正常妇科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的宫颈情况。结果宫颈低回声病灶以及宫颈黏膜线缺失是宫颈癌患者的超声特异性表现,CDFI以及RI均提示病灶组织局部血流变化,宫颈径线增大、树枝状血流分布对于宫颈癌以及宫颈浸润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宫颈癌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的改变具有多样性,诊断可信度高,但对于原位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可靠性相对较低,与其他辅助检查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江丽;宋爱琼;李秀春;张亚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浅谈检验与临床沟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医学检验”发展而来。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1],检验医学首先是要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正确的收集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见,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加强检验和临床的沟通。为此,笔者在回顾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作者:孙晓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服用阿托伐他汀同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hs-CRP、LAD以及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觉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加良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LAD以及LVMI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效果明显较之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及进一步探讨。

    作者:潘冰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手术室择期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在手术室择期手术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P>0.05);术前1 d,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梅;孙丽;王梦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氟喹诺酮药物主要影响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抑制细菌生长所必需的2型拓扑异构酶,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菌体死亡[1]。常用的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随着临床大量应用,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笔者总结分析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滕雪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在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的表现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9例行磁共振诊断,对照组患者39例行CT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磁共振诊断图像和CT检查图像,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以及检查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71.8%,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同损伤类型的MRI影像学特征清晰。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为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亚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下肢动脉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下肢动脉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次从股动脉至足背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壁回声,收缩期血流高速度,血管内有无斑块,并与20例健康人下肢动脉血管对照。结果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病患组的下肢动脉内血管斑块及血管内膜厚度,血管壁回声及狭窄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增多。结论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不仅准确反映有症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且对早期无症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戈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则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疼痛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复发率3.3%,均比对照组要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缩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复发率低等特点,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珏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探讨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超声影像表现和检查方法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超声影像以及检查方法,探讨漏诊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4例胎盘早剥患者超声影像表现。结果34例胎盘早剥患者当中,在产前阶段超声诊断胎盘早剥有29例,诊断符合率85.29%,其中一次超声诊断26例,诊断符合率76.47%。漏诊5例(14.71%),误诊3例(8.82%),1例是胎盘内血窦,2例是副胎盘。结论运用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比较高,并且能够重复检查,可以作为胎盘早剥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毋荃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胱抑素C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收集并比较关于胱抑素C及其测定方法的相关资料,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因素。胱抑素C水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指标,其诊断性能与菊糖清除率相当,显著优于血尿素、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临床多选择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或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作为常规检测胱抑素C的测定方法。

    作者:叶余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腹腔镜下急性盆腔炎治疗方案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急性盆腔炎诊治方案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的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64例,采取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3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手术组;30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为药物组。对两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1.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d,进行平均5个月的随访观察,手术组复发1例,占2.9%,药物组复发11例,占36.7%,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采用腹腔镜治疗,可有效的分离粘连,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并行广泛灌洗,降低了炎症的慢性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效果。

    作者:陈双;金凤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中西药合用的安全性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中西药合用的现状,对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分析原因,同时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中西药合用的不良事件。

    作者:李学林;姚鸿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李建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