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雪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缓释微丸胶囊中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μL。结果槲皮素在0.1505~0.9030μg(r=0.9999)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4%;山奈素在0.1450~0.894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0.5%;异鼠李素在0.0995~0.5970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0%, RSD=0.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江东波;马晓鹂;李朝晖;蔡伟明;官堂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本文探讨一种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活动,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阶段性的干预,探索为COPD患者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更多的COPD提供可靠的生命保障,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环境,以及为COPD治疗方面进一步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
作者:吴正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建立喜炎平注射液溶血检查的分光光度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检测波长545 nm。结果溶血率上限定为5%,样品的溶血率均<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溶血检查,其灵敏度高于药典方法。
作者:邱海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2段阻断及内减压治疗单侧弥漫性脑肿胀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开颅证实为单侧漫性脑肿胀后,在M2段电凝切断大脑中动脉,将骨窗区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区的脑组织大部分切除,做充分减压。结果根据GOS评估,中残19例,重残7例,植物样生存3例,死亡11例,明显优于常规开颅者。结论我们认为此手术虽然造成医源性的部分神经功能缺失,但对于病死率极高的弥漫性脑肿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增良;姜宁;张林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三尖瓣频谱和心尖四腔观(FCV)三者联合应用在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5例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孕妇,所有胎儿孕11~14周检测NT、FCV;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取三尖瓣血流频谱,进行相应的血流频谱分析,同时对NT增厚、三尖瓣反流及四腔心异常的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可疑CHD的胎儿于孕18~20周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诊或除外CHD;其余胎儿于孕20~24周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活产儿于生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的胎儿争取尸解。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T、三尖瓣频谱、FCV单独及NT+三尖瓣频谱+FCV联合筛选胎儿心脏病的敏感性分别为53%、47%、49%、93%。NT+三尖瓣频谱+FC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 NT+三尖瓣频谱+FCV联合应用检测技术简单、易于普及推广,可明显提高筛选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的敏感性。
作者:韩华;李建玲;常凤玲;杨丹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紧张型头痛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
作者:任启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收集并比较关于胱抑素C及其测定方法的相关资料,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因素。胱抑素C水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指标,其诊断性能与菊糖清除率相当,显著优于血尿素、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临床多选择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或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作为常规检测胱抑素C的测定方法。
作者:叶余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来在我院自愿接受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实施护理干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出现11例,发生率为3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QOL评分法对所有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化疗后宫颈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容玉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针对尿路感染患者展开临床诊断研究,了解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的对比差异性。旨在优化诊断方式,减少我院在尿路感染方面漏诊、误诊概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但未经诊断确认患者共8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尿路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其检测结果可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临床诊断,采用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得出诊断结果。结果以细菌培养为主要标准,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数差异性。结果在细菌培养标准下,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下特异度与灵敏度均相对于尿液细菌检查而言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研究的88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而言,其白细胞计数阳性概率以及细菌阳性概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成员,二者间对比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在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方面效果较好,无论是特异度还是灵敏度均较高,适合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急性心肌便死(AMI)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其院外病死率高。对于具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患者及特征性心电图诊断不难,而对于不具有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的患者,容易引起误诊,甚至死亡。为此我们力求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院前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减少误诊率的发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现将我于2014年4月10日晚22:30院前将1例以牙痛为主,伴呕吐症状的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牙病,急性胃炎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阳;陈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与康复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康复指导、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7,P<0.05)。结论股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康复指导、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通过上百例临床实践,总结出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临床护理经验,强化护理质量。方法利用健康饮食的护理理论,注重练习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结果通过对高血压并脑梗死临床护理的实践,治愈病例比率达70%,具有明显好转的病例比率占16%,仍遗留活动障碍患者的比率占14%。结论通过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科学合理地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并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病概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速度。
作者:颜克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肝脏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γ-谷氨酰转肽(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6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均显着降低;慢性肝炎患者ALB、PA、CHE均显着降低;肝硬化患者AST、GGT均显着升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重型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ST、ALT、CHE、GGT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检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天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中的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至9月,我院护理心理小组自发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为活动主题,通过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及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观察。结果护士主观重度压力由活动前的38.6%降低至19.3%,目标达成率为83.1%,进步率为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解决护士心理问题,提升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圈员的各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圈员所在科室护士的压力得到显著降低,使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杨事欣;刘立华;刘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又称歪嘴风、口僻、吊线风。本症多由风邪入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医辨证治疗,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阻滞、面部经络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等。西医认为本病发生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期(发病1~2周内)、恢复期(2~3周至3个月部分患者为半年)和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期。为此,笔者应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兴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病床尾号奇偶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改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岩;李曼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45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研究组3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外科方法手术切除,给予研究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术中,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更少,焦虑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肠穿孔、腹胀和术后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黄乾雄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例患儿为实验组进行防渗护理,同期50例患儿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出现输液外渗的比率,并分析预见性护理的作用。结果实验组50例患儿仅2例患儿出现药物外渗现象,对照组有18例患儿出现外渗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小儿门诊输液外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路洪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喻福耀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则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疼痛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复发率3.3%,均比对照组要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缩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复发率低等特点,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珏 刊期: 201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