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肿瘤化疗期间患者血糖波动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

汪诺;谢娟;汪京萍

关键词:饮食干预, 血糖,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个性化
摘要:目的:探讨为进行TP方案化疗的妇科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干预。总结和研究化疗期间进行周期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TP方案化疗≥6周期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是否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样本。干预组在化疗不同周期前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化疗1、2、3、4、5周期后第19日及总疗程结束后第90日基本资料及血糖,观察血糖的变化,比较组间差异,同时给予周期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血糖异常多发生在化疗的第2周期后,第3、4周期为明显。各化疗周期对照组与干预组血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观察周期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化疗期间遵医嘱监测血糖变化及每次化疗前采用个性化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可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生活质量,减少家庭经济负担,使医、护、患三方共同受益。此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析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总结。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发生胎膜早破的14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的病例,主要包括:患者出现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148例患者共计分娩出159例婴儿,生产后产妇与婴儿状况均良好,并且新生儿无1例死亡。分析病例得知,主要影响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的因有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及营养因素等。148例产妇与159例新生儿在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下,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原因不相同、孕周不相同的胎膜早破的患者,我院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相关护理,降低了母婴的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冯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指端皮肤缺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60例

    目的:评价分析60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检索选出120例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指端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试验组患者被给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被给予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皮肤修复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皮肤修复率(80%),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手指功能恢复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恢复率(53.33%),术后手指外观满意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外观满意的人数,两组比较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后,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指端皮肤修复程度较好,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度高,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少,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政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康艾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化疗同时使用康艾注射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5例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作为实验组,B组45例除不用康艾注射液外其他治疗相同作为对照组,完成两周期后进行疗效评测。结果近期疗效A组高于B组,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A组较B组减轻。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并能减轻部分不良反应。

    作者:宁志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连续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其连续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探讨护士在职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开展护士在职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建立护理教研组和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及考核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培训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对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护理质量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规范化在职教育后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患者满意度比开展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展护士在职教育,明显提高了护士专业素质和护理质量,是提高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吴善姬;许丽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探讨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方法,观察组36例,采用脊椎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方法,手术恢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矫正丢失、矫正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矫正丢失、矫正度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记住后路截骨内固定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疗效显著,应该在该类病症的治疗上广泛使用,大力推广。

    作者:郭志刚;魏雪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对产后病血淤证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对产后病血淤证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病血淤证患者63例,经临床诊断患者均出现阴道出血、子宫愈合不良、发热、盆腔淤血等症。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取中药进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6.83%。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产后病血瘀证,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辛全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盐酸吗啉胍的药理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盐酸吗啉胍为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明显。本文综述了盐酸吗啉胍的药理活性和检测方法的新研究进展,以期对盐酸吗啉胍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无痛肛门痔瘘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肛门痔瘘手术后减轻疼痛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65例肛门疾病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换药、扩肛及排便时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留置止痛泵,提前给予预防疼痛措施,开展相应临床护理。结果患者经过给予无痛手段干预,疼痛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人员掌握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方法,能够明显减轻痔瘘术后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维芬;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原因,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结果1000例患者中留置针穿刺仅1次成功者880例,成功率为88%,需要多次穿刺成功者120例,主要从操作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士因素以及血管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①针头刺入过深穿透血管,导致局部渗血肿胀。②针头刺入血管过浅,导致送外套管时发生滑脱移位。③针头未刺入血管,导致没有回血。④送外套管难度大,静脉瓣阻挡了外套管。结论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留置针操作的专业技能,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血管,为患者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周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血清中VEGF水平变化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给予曼月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变化。结果治疗前血清中VEGF含量为(177.4±18.4)pg/mL,治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为(142.7±13.8)pg/mL,治疗前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的高于治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曼月乐治疗是可行的,能够降低血清中VEGF水平。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其血清中VEGF变化,对临床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潘菊英;柯雁飞;刘丽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综合评价和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高低,对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得力处置、保证受害人群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不同地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可以衡量不同地区卫生应急水平的高低。为此,笔者采用秩和比法对吉林省2006年~2012年不同市州和县市区卫生局的卫生应急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估不同地区卫生应急能力的高低以及同一市州卫生局和县市区卫生局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指导不同地区采取得力措施改进卫生应急工作之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萍;孙爱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0例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一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20/25)远远大于对照组的48.0%(12/25),且观察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满意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推广性。

    作者:郑琨;文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CT与X线诊断老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比较观察

    目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和X线诊断,比较和分析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为采用CT和X线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T检出股骨头坏死的概率为94.2%(98/104)明显高于X线81.7%(8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T检出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概率分别为28.8%(30/104)、20.2%(21/104)明显高于X线19.2%(20/104)、14.4%(1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和X线在Ⅲ、Ⅳ、Ⅴ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上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诊断,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检出率,进而为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翟志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食管癌术后化疗后耳颞区淋巴结转移1例

    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即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术式如今已被广泛应用,胸段食管癌术后病理发现纵膈、颈部、腹腔等区域淋巴结转移很多见,但至今尚无耳颞区淋巴结转移的报道,本院诊治1例食管癌术后化疗后颞部淋巴结转移的罕见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朝辉;沈男秀;张秋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到心血管内科住院60例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即遵循系统化、互动化、全程化、个体化、重点化原则,由一名分管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四个步骤,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住院过程中、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出院后一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形式有口授式讲解、个案现身说法、召开患者工休会及举行健康之家活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正确服药率、定期复查率、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率、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胡萍;李兴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的探讨

    各种细菌感染在临床各科室均较常见,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对疾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的感染指标包括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以及一些相应的微生物学的病原菌检测。随着诊断的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等指标相继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等诊断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葛玉秋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重视药源性哮喘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特点,临床上如何预防。方法以药源性哮喘为关键词搜索国内期刊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心血管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结论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教育,医患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作者:冷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受的脑卒中康复患者共2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6.7%。治疗前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32.9±4.6),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7.5±2.1),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33.0±4.9),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8.0±2.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69.3±4.7),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9.5±3.0),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49.6±5.2),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3.2±2.4),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毕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9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真武汤加减治疗)与参考组(呋塞米、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各为45例,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超声心电图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电图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药物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国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