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春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灵及羟乙基淀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中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变好(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循环脑梗死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用药过程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能够保证疗效准确、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治疗用药推广。
作者:杨振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应用锁定钢板接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24个月随访,19例骨不连患者术后3~7个月平均5个月痊愈;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再次住院进行植骨手术7个月后完痊愈合。无感染、畸形、下肢无不等长、取骨区无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髂骨植骨能够大程度地发挥植骨块的成骨块效应,使植骨迅速成活,从而达到治愈四肢骨不连的目的。
作者:宋桂菊;吴琪;叶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杭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醉化酶(NSE)糖类抗原(CA-50)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肺癌组患者80例,同期进行非肺癌组的其他疾病4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CEA、CYFRA21-1、NSE和CA-50。结果肺癌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上述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BALF中CEA、CYFRA21-1、NSE、CA-50的阳性率分别为56.1%、54.3%、46.5%、52.3%,特异性分别为82.3%、85.3%、92.3%、48.5%。四项联合检测特异性达92.2%。结论BALF中CEA、CYFRA21-1、NSE、CA-50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白晓敏;王伟;马俊美;任丽娟;潘慧娴;李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前列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生存质量(QOL)指标。结果两组经相应护理干预后的QOL评分均有所提高,而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CPSI评分经护理后则均有所降低,而研究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双;赵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域,国民易罹患此病。抗结核治疗需要长时间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随之伴来的是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吡嗪酰胺是短程化疗方案中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痛、皮疹、光敏反应、胃肠道不适[1],而导致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较少报道。现将我院患者应用吡嗪酰胺时出现的剥脱性皮炎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丁显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受的脑卒中康复患者共2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6.7%。治疗前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32.9±4.6),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7.5±2.1),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33.0±4.9),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8.0±2.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69.3±4.7),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9.5±3.0),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49.6±5.2),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3.2±2.4),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毕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4周,采用NIHSS评分标准和ADL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玉姗;劳玉琳;邓绮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压变化与低钾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各级EH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血压测量和血清钾的检查,比较各级血压与血清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例各级EH患者的血压变化与血清钾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钾血症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EH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鸿;陈俊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无痛人流麻醉术诱导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诱导前注射2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诱导前注射0.005mg/kg阿托品,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以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段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值及丙泊酚用量和清醒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 P<0.05或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前使用阿托品可有效提高无痛人流手术中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稳定性,且不会对患者丙泊酚用量和麻醉清醒时间产生影响,应用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娇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UAC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用氯雷他定体质量15~30kg,5毫克/次,体质量31~40kg,10毫克/次,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斯特钠3~5岁,4毫克/次,6~14岁,5毫克/次,每晚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9%,对照组74.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观察组第1周与第2周咳嗽消失病例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UACS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程阳;朱璐卡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即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术式如今已被广泛应用,胸段食管癌术后病理发现纵膈、颈部、腹腔等区域淋巴结转移很多见,但至今尚无耳颞区淋巴结转移的报道,本院诊治1例食管癌术后化疗后颞部淋巴结转移的罕见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朝辉;沈男秀;张秋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面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防治恶性肿瘤,抗肿瘤中药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医师和患者的青睐,然而人们在大量使用抗肿瘤中药的同时,却很少关注其不良反应。文章通过列举抗肿瘤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并解析之所以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提高人们对抗肿瘤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水平,安全使用抗肿瘤中药,减少其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作者:孙慧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化疗同时使用康艾注射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5例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作为实验组,B组45例除不用康艾注射液外其他治疗相同作为对照组,完成两周期后进行疗效评测。结果近期疗效A组高于B组,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A组较B组减轻。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并能减轻部分不良反应。
作者:宁志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发掘、整理、保护、传承与开发京族医药文化,是为了传承民族医药文化,充实祖国医学宝库,补充和完善“京族民族文化体系”。方法通过到京族聚居地对村医民间医的调研,并进行现场实时操作示范。结果经过对京族地区20多位村医民间医的调研,每个村医民间医都能熟练地掌握艾绒制作并储存备用,运用艾绒点灸(俗称烧艾火)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结论京族特色医药-艾绒是京族地区村医民间医防病治病常用并疗效显著的特色医药。
作者:黄永光;赵权;黄振凤;赖添武;冯满洲;黄振显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应用于严重创伤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急救方法施救,观察组则实施DCS,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67%(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介入DCS技术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渊;柏宋磊;徐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p53肿瘤分子学指标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判。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68例,对照非糖尿病乳腺癌组患者145例,取石蜡切片作胰岛素受体,p53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76.5%(52/68),阴性23.5%(16/68),对照组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31.7%(46/145),阴性68.3%(99/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37.3,P<0.01)。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53阳性比例66.2%(45/68),阴性33.8%(23/68),对照组p53阳性比例47.6%(69/145),阴性52.4%(76/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6.43,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胰岛素受体高表达,p53突变,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因加强随访及治疗。
作者:李昌文;王伟;刘军;曹苏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使用几种支原体清除方法后,细胞支原体清除效果及所制备抗体应用于相应平台的对比。方法选用4种方法进行清除支原体。结果通过PCR法鉴定,只有清除剂法及实体瘤法可清除支原体感染。结论杂交瘤细胞清除支原体感染后,制备所得抗体应用于相应平台可见,清除剂法对细胞损伤较大,抗体相应功能下降;而实体瘤法教温和,抗体相应功能保持较完好。
作者:钱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的3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了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预后效果显著。结论增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水平,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姜宏宇;姜霞;许大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到心血管内科住院60例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即遵循系统化、互动化、全程化、个体化、重点化原则,由一名分管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四个步骤,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住院过程中、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出院后一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形式有口授式讲解、个案现身说法、召开患者工休会及举行健康之家活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正确服药率、定期复查率、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率、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胡萍;李兴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特点,临床上如何预防。方法以药源性哮喘为关键词搜索国内期刊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心血管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结论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教育,医患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作者:冷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