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锦
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高低,对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得力处置、保证受害人群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不同地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可以衡量不同地区卫生应急水平的高低。为此,笔者采用秩和比法对吉林省2006年~2012年不同市州和县市区卫生局的卫生应急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估不同地区卫生应急能力的高低以及同一市州卫生局和县市区卫生局卫生应急工作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指导不同地区采取得力措施改进卫生应急工作之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萍;孙爱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和X线诊断,比较和分析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为采用CT和X线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T检出股骨头坏死的概率为94.2%(98/104)明显高于X线81.7%(8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T检出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概率分别为28.8%(30/104)、20.2%(21/104)明显高于X线19.2%(20/104)、14.4%(1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和X线在Ⅲ、Ⅳ、Ⅴ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上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诊断,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检出率,进而为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翟志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评价分析60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检索选出120例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指端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试验组患者被给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被给予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皮肤修复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皮肤修复率(80%),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手指功能恢复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恢复率(53.33%),术后手指外观满意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外观满意的人数,两组比较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后,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指端皮肤修复程度较好,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度高,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少,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政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应用锁定钢板接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24个月随访,19例骨不连患者术后3~7个月平均5个月痊愈;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再次住院进行植骨手术7个月后完痊愈合。无感染、畸形、下肢无不等长、取骨区无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髂骨植骨能够大程度地发挥植骨块的成骨块效应,使植骨迅速成活,从而达到治愈四肢骨不连的目的。
作者:宋桂菊;吴琪;叶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与其他临床检验一样,对于保证各种免疫检验质量,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准确性以及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找出相关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对提高多种疾病的准确有效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此,笔者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检验前、中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验质量。
作者:洪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的不良事件上报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比较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效果,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73%,患者满意度提升了7.12%。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式,要实现其作用,必须以相关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并要求通过培训、教育、质量考评等方式,来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王菊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盐酸吗啉胍为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明显。本文综述了盐酸吗啉胍的药理活性和检测方法的新研究进展,以期对盐酸吗啉胍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需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225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8.6±28.1)min,术中出血量(179.5±113.2)mL,淋巴结清扫数目(12.7±5.1)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6.4%(29/110),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0),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9.1%(107/108);对照组手术时间(119.3±35.2)min,术中出血量(354.1±172.5)mL,淋巴结清扫数目(8.8±4.2)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5%(50/115),围手术期病死率8.7%(10/11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7.1%(102/1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虽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总体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苗国强;钮乐;葛晓松;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比较,3个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笪晓伟;李启中;郭海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手术室护理资料,分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用药风险、工作失误、环境不过关。结论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重点关注风险,给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此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程度,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艳梅;孙丽;王梦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前列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生存质量(QOL)指标。结果两组经相应护理干预后的QOL评分均有所提高,而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CPSI评分经护理后则均有所降低,而研究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双;赵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近年来,女性乳腺方面的疾病不断增加,在女性疾病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对可触性乳腺囊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进行探究,主要从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对可触性乳腺囊肿进行分析和综述,并探究其发生乳腺癌变的原因和危险性,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安丽颖;王毅;陈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业已证实高场强磁共振机器弥散成像在各期脑缺血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早期脑缺血患者低场强磁共振线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T1WI图像、T2WI图像表明,低场强磁共振脑弥散成像比T1WI、T2WI平扫发现病变早,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显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即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术式如今已被广泛应用,胸段食管癌术后病理发现纵膈、颈部、腹腔等区域淋巴结转移很多见,但至今尚无耳颞区淋巴结转移的报道,本院诊治1例食管癌术后化疗后颞部淋巴结转移的罕见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朝辉;沈男秀;张秋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原因,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结果1000例患者中留置针穿刺仅1次成功者880例,成功率为88%,需要多次穿刺成功者120例,主要从操作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士因素以及血管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①针头刺入过深穿透血管,导致局部渗血肿胀。②针头刺入血管过浅,导致送外套管时发生滑脱移位。③针头未刺入血管,导致没有回血。④送外套管难度大,静脉瓣阻挡了外套管。结论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留置针操作的专业技能,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血管,为患者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周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在血库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可能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在内的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为了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生物安全”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大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是HIV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笔者在基于相关规章和规范[1,2]的基础上,阐述血库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HBV和HIV的危险性及其防护措施如下,切实维护医患安全。
作者:金美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报道1例以胸闷、气短为主要症状的右侧后纵隔巨大神经鞘瘤,并回顾相关文献,提高对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10月21日我科收治的1例右后纵隔巨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方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术前在彩超引导下行病变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神经鞘瘤,并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在肿瘤生长巨大后才被发现,易漏诊,并增加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前经皮穿刺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近年来胸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哲;卢卫平;王启文;张晓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本研究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B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NC)蛛网膜下腔移植以及中药蝮龙抗栓丸联合的方法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CAO)大鼠。移植后4、28d神经功能损伤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将分离纯化的BMSC和BMNC以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颅内,同时进行中药联合治疗。移植后4、28d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后第4天相比,模空组和各治疗组在治疗干预后第28天MMNSS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相同剂量的细胞进行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好,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邓秀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选取同期我护理中采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中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参考组出现24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护理查对制度有助于预防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从而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维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思路构建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10月间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取常规病理检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宫腔镜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手术治疗时间(36.7±12.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1.7±15.1)min,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疾病诊治能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钱怀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