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辉
目的 分析安置起搏器妇科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管理实践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妇科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32例患者均安置了起搏器,且均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该次研究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麻醉管理实践效果分析,总结安置了起搏器患者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管理经验.结果 32例安置了起搏器的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了科学的麻醉管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动力学以及心率等都较为稳定,13例患者的血压偏低,进行了及时的辅助治疗后血压趋于稳定.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疼痛、恶心呕吐的并发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安置起搏器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要科学使用麻醉剂,并且进行有效的麻醉管理,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刘宽;卢艳萍;王金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该文针对临床检验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 该文是从设备、标本、试剂以及人为因素几个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对不合格标本给予注明,全面分析被检者的用药史,甄别标本的病理部分;熟练掌握各种检测设备的保养、操作及故障排除,加强试剂管理,制定检验操作规程,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及时进行纠正.结果 在临床检验出现的误差,事实上能够采取上述方法 进行消除,确保临床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结论 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确保临床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对预防疾病、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对评价病患者健康状况等各个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汪德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复查方法 .方法 根据该实验室复检标准,采用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50例门诊或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其复查方法 .结果 50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样本中,42例为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3例为大血小板,2例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3例冷凝集现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后可得到正常范围的血小板结果 .结论 EDTA-PTCP患者经镜检涂片发现聚集现象,可用枸橼酸钠抗凝、无抗凝剂即刻上机、手工计数复查血小板数值以避免误诊.
作者:黄朝任;邹光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慢性乙肝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全程组(n=60),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给予全程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乙肝全程管理,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状况.结果 全程组患者管理后依从57例,常规组依从46例,全程组患者依从性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全程组患者饮食、用药、心理、情感自我管理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吉芳;张红光;陆秀琴;葛国洪;谭友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患者便秘发生率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44例患者,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模式,护理后对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以及对品管圈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中发生便秘13例(29.54%),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质量管理能力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满意率52.27%,对照组81.82%,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患者的便秘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李春凤;杨明珠;彭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作为该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总结患者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所属范畴、类别、使用次数与服用方式.结果 1979张处方中,共有1357张包括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数的68.57%,主要涉及6个类别,24个不同品种,使用次数多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患者口服药物的例数为518例,静脉滴注的例数为1453例,静脉注射的例数为8例,处方中一联用药占到总数的88.02%,二联用药占到总数的11.98%,没有三联用药的情况.结论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其中以头孢菌素药物为典型,医院必须重视管理抗菌型药物,保障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对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尿沉渣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应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查,以及OLYMPUS CH20双目显微镜人工检查,比较两种方法 的尿液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样本中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和管型的检测与OLYMPUS CH20双目显微镜人工检查的检测结果 相比较,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的检测结果 与人工镜检的符合率分别为91.0%、88.4%、91.0%、87.0%.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样本中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的检查与人工镜检比较灵敏度分别为为95.4%、90.4%、96.1%、95.8%;特异性分别为为89.8%、87.8%、89.7%、85.5%.结论 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WBC、RBC、管型和上皮细胞时可以保证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检测结果 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影响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需要配合尿显微镜的检测增加检测的准确度.
作者:解晨婧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运用品管圈这一品质管理工具探讨在降低巡回护士外出次数中的效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评价,选定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书,通过现状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结果 分析设定合理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案.结果 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改善前的4.47次/台降到1.5次/台(P<0.05),目标达成率为111.7%,进步率为66.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调动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进而减少手术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作者:王玉丽;孙元梅;石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索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亲情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受手术室护理管理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心率、住院时间、手术舒适度、护理评价,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亲情护理管理后,麻醉前血压为(112.3±6.1)mmHg、心率为(78.3±4.8)次、住院时间为(5.8±0.9)d、手术舒适度为(7.8±1.2),护理质量评分为(89.1±1.1),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管理后,麻醉前血压、心率、住院时间、手术舒适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135.2±4.2)、(98.8±4.7)、(7.6±1.1)、(5.1±1.0)和(72.5±2.2),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经过亲情护理管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亲情护理模式,不但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还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统计分析某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5年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1594株,菌种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进行结果 解释.结果 1594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痰液、全血和其他标本,各占43.0%、22.6%、18.4%和16.0%;其科室分布前3位的是泌尿外科、老年科和MICU;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927株,占58.2%;并且连续4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1.8%、62.2%和66.7%,并逐年有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其药敏谱中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跃宇;郭宏波;焦二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湖滨区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分布特征,为湖滨区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调查湖滨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3017人,调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34.44%,其中高血压患病率28.11%,糖尿病患病率11.73%.湖滨区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家族史(OR=3.44)、年龄≥50岁(OR=7.2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1.70)、BMI≥24(OR=1.68)、中心型肥胖(OR=2.07).结论 湖滨区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对慢性病的防治需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王立云;杨海燕;郑文峰;高向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划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基于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SAS、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干预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干预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谋会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中出现用药错误的原因,为临床治疗中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的用药错误报告,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用药差错来源于医师处方的错误主要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和溶剂不适宜;药师药品名称相似、药品规格混淆、药品包装、标签相似;药师调剂品种错误、规格错误和数量错误.结论 分析用药差错的根源,用药中注意错误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情况,在临床用药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黄如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促进标准化患者更好地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展护理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研究显示职业标准化患者、教师标准化患者、学生标准化患者、电子标准化患者的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
作者:黄后玲;李明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用于控制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2015年1—12月的门诊药房调剂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6月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 ;2015年7—12月为观察组,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统计分析两组的调剂差错发生率.结果 在品种差错、数量差错、剂型差错、同名差错、其他方面的差错率上,观察组分别为0.007%、0.003%、0.010%、0.009%、0.004%,对照组分别为0.025%、0.019%、0.033%、0.042%、0.021%(P<0.05);观察组的总差错率0.033%低于对照组的0.141%(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管理工作中渗透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有助于预防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调剂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乔乐天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及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98%,低于对照组7.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纠正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
作者:于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普外科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所具备的全局性、稳定性以及持续性较强,能够将常规管理存在的片面性与不稳定性充分弥补,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刘小芬 刊期: 2016年第35期
该文提出构建皮肤科高效优质护理具体模式,包括要以良好的心态与规范的操作完成护理任务,时刻考虑患者的需求,注意疏导患者的心理,并耐心的与其进行沟通,营设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从强化切实有效的患者监督,认真落实老护士帮带新护士各项制度,并重视加强对皮肤科新护士的专业培训几个方面努力完善优质护理的路径并分析了优质护理模式的优点.
作者:马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诊所、农村卫生所的数量均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更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保健,随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部署电话会议的召开,我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增强,大大改善了医疗服务秩序,在保证就医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随着医疗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其也暴露了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基本就医需求、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发展的其他链条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该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解决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的卫生监督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琼达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抽签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突发事件率、投诉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6.3±3.7)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孝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