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芳;李孝珍;张晓华

关键词: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功能阳离子脂质体跨血脊髓屏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阳离子脂质体通过尾静脉注入后,跨越大鼠血脊髓屏障并在局部聚集的情况。方法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10只,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脂质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靶向聚集与扩散情况,通过组织学观测进一步分析其与CNS细胞的关系。结果相同浓度下(75~600μg/mL),TAT-PEG-阳离子脂质体较未经TAT修饰者具更低细胞毒性,且更易被MCF-7细胞摄取;FITC标记TAT-PEG-阳离子脂质体可跨越BSCB并聚集,低倍镜下观察到许多荧光微粒聚集于CNS组织,高倍镜形象地显示出荧光微粒位于神经细胞内。结论经跨膜肽(TAT)、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靶向定位特性,可跨过BSCB,聚集于CNS细胞中,安全用作药物载体,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高仕杰;刘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生活方式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EC发病与生活方式也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婚育史、膳食结构、不良生活史等,其生物机制的明确将进一步解释各因素与EC的关系,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尽早识别具有发生EC可能的高危人群,为女性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作者:张丽霞;于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并对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9例,多发病灶18例,共65个病灶,病理检查为肿瘤性结节38个,非肿瘤性结节27个;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结论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杨久波;赵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作者:王芳;李孝珍;张晓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合并感染者28例,非感染者18例,同时选取同期非酮症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酮体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结果DKA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KA非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IL-6、TNF-α、CRP水平也有明显升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合并感染患者空腹血糖与IL-6、TNF-α、CRP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4、0.652、0.493,均P<0.01),而DKA合并感染患者CRP与IL-6、TNF-α亦成正相关(r分别为0.678、0.624,均P<0.0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卫香;郭莉婷;郑运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期术后心理状态的临床影响

    目的:通过对我院实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实际效果,探讨该护理方案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服务。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并采用综合医院的焦虑/抑郁情绪表以及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但前者要优于后者,且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患者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病情恢复情况、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惟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每次9g,每天3次,连服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疗效。结果疗效显著46例,有效20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4.2%。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郭翠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宁明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7月对首次来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建卡或进行围生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0.0%,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5%;检出梅毒2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5%;检出丙肝1例,丙肝感染率为0.25%。结论艾滋病已经向孕产妇人群蔓延,并且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

    作者:黄依娌;黄洪浪;向绍密;农幼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产科新护士的带教体会

    目的:探讨新入产科病房护士的带教方法,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带教质量。方法根据产科护理工作内容,着重从职业道德培养、法规知识学习、基本技能传授和护理文书规范等方面,持续着力,跟踪帮带的教学方法。结果通过2个月的持续帮带,新入产科护士每天都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同事及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优秀的老师,良好的带教方式方法是提高新入产科护士工作技能,培养良好工作态度的有效途径。

    作者:游云华;陈群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71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基础护理的方法,观察组运用细致全面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97.29%,无1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对照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88.23%。4例患者出现不同不适症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稳定不良情绪后,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恢复患者正常生活。

    作者:汪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J型空肠储袋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B组患者采用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C组患者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三组患者重建的时间以及重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应用价值,随访1年,了解患者进食后的症状、单餐进食量、患者的体质量、营养代谢等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见,C组患者均优于A、B两组患者,但在消化道重建时间的比较上,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上,与A、B两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1年的随访,患者在进食后的症状、单餐进食量、患者的体质量、营养代谢等情况等的比较中,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的C组患者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具有手术相对简单,能有效保持肠道连续性的优点,且术后碱性反流、ROUX-en-Y滞留综合征得发生率低,还能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是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及比较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和B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 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造成的机体疼痛应激相对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

    作者:赵秀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6例,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8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2例,出现妊高征的有3例,出现巨大儿的有3例。对观察组28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出现妊高征的有1例,出现巨大儿的有2例。2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古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问题学习法”的具体应用与体会

    “问题学习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个体化护理能力,还能从理解、记忆、能力、思维等多个角度,填补传统教学方式空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临床护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其广度和深度也正在逐步加深,除护理理论知识外,沟通技巧、操作技能、心理护理等能力培养项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元化的教学项目,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使现代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总结“问题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特征,从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角度,深度解析“问题学习法”的教育优势,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的效果。方法对500例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掌握患者对于健康的需求及心理活动,了解出院后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宣教。结果对阶段内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了电话回访,电话回访率达到100%;对用药知识表示了解的患者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376例(75.2%)增加到回访后的467例(93.4%);纠正不正确饮食习惯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163例(32.6%)增加到回访后的371例(74.2%);进行康复锻炼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264例(52.8%)增加到回访后的416例(83.2%);经常感到焦虑不安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422例(84.4%)减少到回访后的183例(36.6%);对当前自身身体状况感到基本满意的人数从电话回访前的133例(26.6%)增加到回访后的397例(79.4%),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开展电话回访全程健康教育服务是出院后患者获得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病情的改善均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美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与临床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其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灶特征分为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组、微浸润腺癌(MIA)组和浸润性腺癌(IAC)组,三组患者数分别为12、19、17例,对比三组患者病灶大小、病灶密度、二维比率、三维比率、实性成分大小、边缘毛刺、形状、边缘分叶、胸膜凹陷、内部空泡、边界情况。结果IAC组与MIA组患者病灶密度、形状、边缘毛刺、内部空泡和胸膜凹陷均存在明显差异,IAC组与浸润前病变组病变密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IAC组与浸润前病变组患者病灶实性成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浸润前病变与MIA、MIA与IAC间病灶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磨玻璃结节病灶内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肺部浸润前病变、MIA和IAC的鉴别诊断、术前诊断提供有利帮助。

    作者:曾令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排液,待胸腔积液排净后,观察组胸腔灌注甘露聚糖肽和化疗药物,对照组胸腔灌注化疗药物,二组均每周2次,连续1~3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6.1%,对照组改善率6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灌注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月鸣;梁长林;邢德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190例医患纠纷的回顾及防范

    当前医患纠纷有逐年上升趋势,医患关系恶化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损害了医患双方利益。本文通过对近3年处理的医患纠纷回顾,对引起纠纷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医患纠纷的处理和防范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小滨;韩志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程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方法对患者先进行评估,然后实施健康教育,达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结果运用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高血压治疗与饮食及注意事项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结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彩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胃癌一级亲属的研究进展及筛查策略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一级亲属(FDR)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胃癌的FDR中,癌前病变更为常见。在一些遗传因素相关的胃癌中,如家族性胃癌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胃癌的FDR还可能携带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以作为遗传学标志。鉴于胃癌FDR具有遗传易感性,因此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筛查可能具有良好的费效比。前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HP)筛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镜检查以及家系调查和基因突变的检测。本文就目前胃癌FDR的研究进展和常用筛查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孟欣颖;周长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