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LASEK术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

李琴;宋艳萍;陈云辉

关键词:LASEK术, 护理干预, 近视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基本相同的400例择期行LASE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结果两组手术配合程度、焦虑状况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熟悉、介绍情况等术前护理干预,术中心理暗示、音乐护理等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作用分析。方法156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按照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内容有:加强护理规范操作、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入院时的HAMD评分以及出院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患者出院时的HAMD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54±3.31 vs 12.57±3.86,t=4.391,P=0.000),出院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38.005,P=0.000。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方法值得深入的研究、完善并推广。

    作者:陈丽容;苏冰莲;姚丽琴;张志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智能中药熏蒸法在痔病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智能中药熏蒸法在混合痔术后创面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混合痔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9例,采用智能中药熏蒸法,每天1次,每次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有患者39例,采用中药煎剂坐浴法,疗程同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缓解情况、创面出血、肛缘水肿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肛门疼痛缓解、肛缘水肿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术后出血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中药熏蒸法对痔病术后创面护理疗效显著优于中药坐浴疗法,值得在肛肠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芹;杨旭;王元钊;叶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再发脑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再发脑梗的危险因素,为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查阅资料,选择可能引起再发脑梗的因素,记录61例因首次发作脑梗死和32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结果,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方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首发脑梗死组相比,吸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病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纤维蛋白原(Fb)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显示,高血压及Fb、PAI-1为再发组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同型半胱氨酸( HCY)均高于正常值。结论高血压与Fb、PAI-1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HCY对脑梗死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复发性脑梗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点,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的置管护理,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CVC-RI)发生率及周围皮肤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CVC-RI,穿刺点周围皮肤阳性率为7.50%,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2.50%,周围皮肤阳性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配合严格的置管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周围皮肤阳性率,且敷料更换次数少,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行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素华;罗哲贞;沈淑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B超引导下介入疗法结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阴道B超引导下介入疗法结合口服米非司酮法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用药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降至正常边界为准,治疗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治愈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阴道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微创的方法,同时加口服米非司酮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亚宁;张俊茹;张维娜;王阿妮;薛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沈念红;黄成兵;石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内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贯彻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工作流程中。结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了交叉感染、降低了职业暴露、针刺伤及血标本的污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室实施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及血标本污染。

    作者:刘长明;徐云丽;贾娜尔·马哈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思他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思他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将7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思他宁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思他宁等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柴芍承气汤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3.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消失天数,血糖恢复正常天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恢复饮食天数,总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思他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明显缩短症状体征的消失天数,血糖恢复正常天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恢复饮食天数,减少总住院天数,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秋丽;刘付群;彭永芳;叶伟智;周思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 SAS)和抑郁( SDS)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表( QOL-C3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组的SAS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对增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的自信心,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林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人数、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35.76±53.24)min、(249.48±78.05)ml和(18.04±1.37)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72.58±50.32)min、(266.63±80.38)ml和(19.86±1.20)d,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需要输血,明显少于对照组12.0%的比例;16.0%的观察组患者有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68.0%的比例;96.0%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0%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患者手术配合和术后恢复,且可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彭颖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整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情景引导与小组合作实训+随机化评价考核”整合模式(简称“2+1”整合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08级护理本科班中实施整合模式实验,采用质性研究(焦点团体访谈法)了解护生对此教学模式的体验;采用量性研究(考核成绩比较法及合作学习量表),完成教学效果和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结果①质性研究显示护生正向感受: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整合,有利于自我责任感、个人技能、实训积极性等的提高;负向感受:时间上很难统一,被考核者压力大等。②量性研究显示:08级护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总成绩高于07级( P<0.05);合作学习量表中条目均分≥3.64。结论整合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有助于开发学生技能实训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自我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李桃;周英;张绮静;罗艳华;涂英;苏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空巢”老人白内障术前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0例“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王美蓉;晏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结合产时会阴按摩法在减少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正常分娩中对减少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6月在我院产检、分娩,孕周≥28周,无剖宫产指征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运用拉玛泽呼吸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接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会阴部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Ⅱ°裂伤的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产时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分娩中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会阴完整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肖日华;叶凤英;罗倩云;黄炎珍;高艳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三种不同插胃管方法在清醒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快速插管法、口服温开水插管法及缓慢插管法三种插胃管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普外科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的168例插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插胃管方法,比较三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结果快速插管组与口服温开水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缓慢插管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插管法及口服温开水法均优于缓慢插管法。而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插管法更优于口服温开水法。

    作者:杨兴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通过改变护生的护理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教学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提升教学内涵,建立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断增强护生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职责。结果以上这些方法的实施,使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攀升,终达到100%满意。结论优质护理推进了教学改革,不论在分工模式、还是内涵、理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真正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吉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状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对1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0%,不同性别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05);②在FES-CV评分中,有行为问题儿童,除矛盾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家庭环境量表得分与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存在相关性(r=0.306~0.413,P<0.01)。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较差。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降低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胡慧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71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正常分娩产妇对缓解产程疼痛有着确切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王凤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病情标识化在中风康复病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情标识化管理对中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病情标识化管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并记录本次住院的天数。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情标识化管理有利于中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温清秀;李丽蓉;陈静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双语教学需求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发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的双语教学的需求并探索该门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接受《社区护理学》双语教学的两所医学院的2008级的17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需求及课程设置的期望。结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对《社区护理学》的双语教学的需求不同(P<0.01),学习的态度不同(P<0.01),期望教学中中英文占的比例不同。结论《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扩大知识面及今后的发展。但是对于课程的设置及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作者:冉凌云;赵红云;杨倩蓉;李保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