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结合产时会阴按摩法在减少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肖日华;叶凤英;罗倩云;黄炎珍;高艳纳

关键词:正常分娩, 拉玛泽呼吸法, 会阴按摩, 会阴切口
摘要: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正常分娩中对减少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6月在我院产检、分娩,孕周≥28周,无剖宫产指征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运用拉玛泽呼吸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接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会阴部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Ⅱ°裂伤的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产时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分娩中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会阴完整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内营养支持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加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研究。方法对5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并从放化疗第一天开始至治疗结束1个月左右,完全经胃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评价同步放化疗前、同步放化疗14 d、同步放化疗结束、治疗结束1个月的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结果患者经胃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步放化疗14 d、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营养风险(NRS-2002)、营养不良的发生率(SGA)、各项营养指标与同步放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予以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及时有效地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营养风险,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陈木花;骆惠玉;陈川;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病情标识化在中风康复病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情标识化管理对中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病情标识化管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并记录本次住院的天数。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情标识化管理有利于中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温清秀;李丽蓉;陈静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清开灵雾化吸入对控制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住院费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开灵雾化吸入对控制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以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给药,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3.89%)(P<0.05);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爱;杜凤莲;陈逢俭;陈晓君;徐力;陈瑞珍;黄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片仔癀与复方硼砂溶液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片仔癀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观察组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的基础上加用片仔癀外涂溃疡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片仔癀外涂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俞嘉;张诗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辨证施膳在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治疗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辨证施膳,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眩晕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膳,疗养结合对改善眩晕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廖色青;王红;夏令琼;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结合产时会阴按摩法在减少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正常分娩中对减少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6月在我院产检、分娩,孕周≥28周,无剖宫产指征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运用拉玛泽呼吸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接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会阴部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Ⅱ°裂伤的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产时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分娩中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会阴完整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肖日华;叶凤英;罗倩云;黄炎珍;高艳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行为训练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及适应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训练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及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学龄期癫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健康行为训练,随访1年,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SAB)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评价健康行为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概念水平。

    作者:盛卫月;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 SAS)和抑郁( SDS)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表( QOL-C3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组的SAS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对增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的自信心,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林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风险管理前(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风险管理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则根据经验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风险种类而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皮肤损伤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皮肤损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能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玉萍;薛雷;鲁金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与A型行为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与A型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及A型行为问卷( TABP)对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0例对照者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A型行为者为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 P<0.05);其TH、CH及TH+CH评分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③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 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较差,与A型行为有关。

    作者:李秀荣;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三种不同插胃管方法在清醒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快速插管法、口服温开水插管法及缓慢插管法三种插胃管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普外科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的168例插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插胃管方法,比较三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结果快速插管组与口服温开水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缓慢插管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插管法及口服温开水法均优于缓慢插管法。而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插管法更优于口服温开水法。

    作者:杨兴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71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正常分娩产妇对缓解产程疼痛有着确切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王凤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选择已办理门诊高血压定期复诊194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2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降压药次数少、有高血压病住院经历、了解高血压病知识、得到个体化健康教育者、定期监测血压和体育锻炼者治疗依从性好( P<0.01)。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低,做好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作者:江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两种换药方法在慢性伤口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换药方法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慢性伤口的愈合率。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天然蜂蜜联合氯霉素对伤口进行换药处理;对照组采用氟哌酸外敷换药;比较2种换药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在创面分泌物消除、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干痂时间和换药时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的时间较对照组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1);有效率和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蜂蜜联合氯霉素换药可消除创面肿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轻疼痛,提高慢性伤口愈合率,值得推广。

    作者:郭素华;赵桂兰;严冬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优化、完善流程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在建立标准化规范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流程中人力、物力、时间、方法的检查和评估,优化和完善流程,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改变方式方法,优化、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在物资请领、下收下送、清洗、包装工作效率、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满意度方面与不改变工作方式方法的传统流程对照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优化和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工作效率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优化和完善流程,是持续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庆兰;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面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面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SF-36)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面神经炎的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面瘫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雪华;卞伟;李利容;庄淑茹;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 )是近年来普遍开展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其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的问题。本文对TUVP术后膀胱痉挛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TUVP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张金华;左书强(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直肠癌Miles手术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2例直肠癌Mile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直肠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进食时间选择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促进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郭璐瑜;梁秀兼;梁凤娇;黎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空巢”老人白内障术前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0例“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王美蓉;晏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管外科护理对于病症康复的重要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康复护理对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和康复组(1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总结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在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10.32%,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外科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敏;李桂芹;朱广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