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蓉;晏妮
目的:探索临床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及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明显下降,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模式在病种适合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
作者:帅小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等体温生理盐水冲洗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恒温箱中37℃的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对照组术中采用与室温相同,即22~24℃的生理盐水腹腔冲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创口及肩膀疼痛评分、寒战、胃肠功能紊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体温、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等体温腹腔冲洗液有利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
作者:高静;翁留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71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正常分娩产妇对缓解产程疼痛有着确切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王凤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在建立标准化规范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流程中人力、物力、时间、方法的检查和评估,优化和完善流程,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改变方式方法,优化、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在物资请领、下收下送、清洗、包装工作效率、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满意度方面与不改变工作方式方法的传统流程对照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优化和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工作效率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优化和完善流程,是持续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庆兰;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内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贯彻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工作流程中。结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了交叉感染、降低了职业暴露、针刺伤及血标本的污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室实施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及血标本污染。
作者:刘长明;徐云丽;贾娜尔·马哈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在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为患者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父母进行测评。结果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中心理问题者检出率为76.00%;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总分为(157.79±29.52)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129.96±38.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医护工作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亦应对其父母给予医疗照顾。
作者:李珍华;李遵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0例“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王美蓉;晏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与A型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及A型行为问卷( TABP)对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0例对照者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A型行为者为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 P<0.05);其TH、CH及TH+CH评分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③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 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较差,与A型行为有关。
作者:李秀荣;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快速插管法、口服温开水插管法及缓慢插管法三种插胃管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普外科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的168例插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插胃管方法,比较三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结果快速插管组与口服温开水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缓慢插管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插管法及口服温开水法均优于缓慢插管法。而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插管法更优于口服温开水法。
作者:杨兴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 citalopram )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的给药时间分别在入院时、第14天、第28天、第42天,且只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然后采用自拟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其住院治疗依从性和疗效进行评定;研究组的抑郁症患者除使用西酞普兰(20~40 ml/d)治疗还辅以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HAMD总分明显高于研究组,依从性也明显低于研究组,说明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HAMD减分率也具有明显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的康复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立红;时德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片仔癀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观察组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的基础上加用片仔癀外涂溃疡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片仔癀外涂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俞嘉;张诗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训练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及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学龄期癫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健康行为训练,随访1年,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SAB)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评价健康行为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概念水平。
作者:盛卫月;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技能实训课程中应用SSP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级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SSP进行护理技能实训,对照组按常规示教-练习模式进行护理技能实训,课程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 CTDI-CV)及沟通能力测试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在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和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平均分及沟通能力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SP可以提高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者:蔡妤珂;周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干预方式,从而为改善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40名神经内科护士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以及对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以及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其SCL-90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因子、阳性项目数以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护士因子分显著低于采取干预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对方式与心理状态的调整,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消除工作中的压力源,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雪莉;张其梅;钟梅;吴秀清;尤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基本相同的400例择期行LASE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结果两组手术配合程度、焦虑状况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熟悉、介绍情况等术前护理干预,术中心理暗示、音乐护理等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琴;宋艳萍;陈云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层次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名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掌握的知识细化成多个小目标,分解到每周完成,分阶段完成实习任务。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在学习积极性方面、专业兴趣、专业技能和自律意识、工作主动性分别提高了97.95%、96.93%、94.89%、89.79%和95.91%;住院患者、临床带教老师对实验组护生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健康教育、解决问题、沟通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带教老师和护生把握实习目标,避免临床带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余可斐;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一贯责任制在化解医患纠纷及构建和谐医疗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医患纠纷情况,依据是否实施一贯责任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观察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医患关系可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夏渝媚;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面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SF-36)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面神经炎的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面瘫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雪华;卞伟;李利容;庄淑茹;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在妇科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制护理,病例为回顾性资料;观察组采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对其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两组通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焦虑抑郁程度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优势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得分、康复程度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增强老年围术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轻松地配合接受医疗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波;李霞;许晓君;龚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点,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的置管护理,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CVC-RI)发生率及周围皮肤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CVC-RI,穿刺点周围皮肤阳性率为7.50%,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2.50%,周围皮肤阳性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配合严格的置管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周围皮肤阳性率,且敷料更换次数少,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