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干预方式

朱雪莉;张其梅;钟梅;吴秀清;尤嘉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士, 心理健康, 干预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干预方式,从而为改善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40名神经内科护士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以及对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以及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其SCL-90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因子、阳性项目数以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护士因子分显著低于采取干预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对方式与心理状态的调整,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消除工作中的压力源,以提高护理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QC活动降低患者雾化吸入不良反应

    目的:开展QC( quality control)活动以降低患者雾化吸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阳光天使QC小组,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总结(A)循环管理方法,对患者产生雾化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可行性对策并实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对照组19.1%,试验组6.1%,患者满意度对照组为87.25%,试验组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QC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一种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何仪;杨江莉;杨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 SAS)和抑郁( SDS)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表( QOL-C3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组的SAS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对增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的自信心,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林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与A型行为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与A型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及A型行为问卷( TABP)对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0例对照者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A型行为者为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 P<0.05);其TH、CH及TH+CH评分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③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 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较差,与A型行为有关。

    作者:李秀荣;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优化、完善流程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效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在建立标准化规范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流程中人力、物力、时间、方法的检查和评估,优化和完善流程,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改变方式方法,优化、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在物资请领、下收下送、清洗、包装工作效率、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满意度方面与不改变工作方式方法的传统流程对照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优化和完善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工作效率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优化和完善流程,是持续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庆兰;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双语教学需求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发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学》的双语教学的需求并探索该门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接受《社区护理学》双语教学的两所医学院的2008级的17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需求及课程设置的期望。结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对《社区护理学》的双语教学的需求不同(P<0.01),学习的态度不同(P<0.01),期望教学中中英文占的比例不同。结论《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扩大知识面及今后的发展。但是对于课程的设置及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作者:冉凌云;赵红云;杨倩蓉;李保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行为训练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及适应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训练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及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学龄期癫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健康行为训练,随访1年,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SAB)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评价健康行为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概念水平。

    作者:盛卫月;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再发脑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再发脑梗的危险因素,为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查阅资料,选择可能引起再发脑梗的因素,记录61例因首次发作脑梗死和32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结果,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方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首发脑梗死组相比,吸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病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纤维蛋白原(Fb)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显示,高血压及Fb、PAI-1为再发组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同型半胱氨酸( HCY)均高于正常值。结论高血压与Fb、PAI-1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HCY对脑梗死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复发性脑梗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造血肝细胞移植术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方法选取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口腔黏膜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状况,吸烟史、口腔pH、抗生素使用、化疗方案、给药方式、预防性漱口、化疗疗程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预防性漱口为保护性因素,而TBI/Cy的化疗方案,吸烟史,口服给药方式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及时进行预防性漱口及相关的口腔护理,有利于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作者:韩爱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内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贯彻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工作流程中。结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了交叉感染、降低了职业暴露、针刺伤及血标本的污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室实施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及血标本污染。

    作者:刘长明;徐云丽;贾娜尔·马哈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聚维酮碘乳膏配合蜂蜜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护理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蜂蜜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本院内科院外带入压疮80例,院内发生压疮6例,合计86例共106处压疮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蜂蜜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聚维酮碘乳膏联合蜂蜜用于治疗老年患者压疮,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再生提高压疮治愈率,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惠娟;周佩如;陆佩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情景模拟在老年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老年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教育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各45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问卷调查发现观察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情景模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明显提高作用,同时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影响良性护患关系认知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影响护士和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的认知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分析影响护士和患者对当前护患关系的认知因素。结果学历和工龄的不同影响护士的认知;付费方式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影响患者的认知。结论依据影响认知的因素,给予相应的对策采取分层培训,关注护士心理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修订患者宣教内容,强化护患沟通等,倡导良性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作者:常玉兰;杨巧芳;宋葆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辨证施膳在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治疗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辨证施膳,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眩晕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膳,疗养结合对改善眩晕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廖色青;王红;夏令琼;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沈念红;黄成兵;石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点,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的置管护理,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CVC-RI)发生率及周围皮肤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CVC-RI,穿刺点周围皮肤阳性率为7.50%,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2.50%,周围皮肤阳性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配合严格的置管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周围皮肤阳性率,且敷料更换次数少,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 )是近年来普遍开展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其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的问题。本文对TUVP术后膀胱痉挛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TUVP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张金华;左书强(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按自我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和健康问卷(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SDS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翟爱玲;李遵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ESRD患者夜间低氧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效果观察

    目的:夜间低氧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临床稳定≥2个月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记录仪测验评价睡眠参数及氧饱和度,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夜间低氧、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和死亡率。结果所有病人存活中位时间48个月,随访期间23例死亡。动脉氧饱和度<90%( T<90)占睡眠时间百分率、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记分与显著增加死亡率危险相关。经年龄调整后,T<90%和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记分死亡危险比(95%CI )每标准差分别为2.10(1.06~4.15)和2.48(1.11~5.52)。结论夜间低氧和周期性肢体运动与ESRD病人死亡率增加相关。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结合产时会阴按摩法在减少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正常分娩中对减少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6月在我院产检、分娩,孕周≥28周,无剖宫产指征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运用拉玛泽呼吸法与会阴按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接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会阴部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Ⅱ°裂伤的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与产时会阴按摩法相结合,在分娩中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会阴完整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肖日华;叶凤英;罗倩云;黄炎珍;高艳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责任小组包干制在妇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在妇科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制护理,病例为回顾性资料;观察组采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对其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两组通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焦虑抑郁程度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优势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得分、康复程度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增强老年围术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轻松地配合接受医疗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波;李霞;许晓君;龚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