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仪;杨江莉;杨玲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层次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名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掌握的知识细化成多个小目标,分解到每周完成,分阶段完成实习任务。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在学习积极性方面、专业兴趣、专业技能和自律意识、工作主动性分别提高了97.95%、96.93%、94.89%、89.79%和95.91%;住院患者、临床带教老师对实验组护生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健康教育、解决问题、沟通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带教老师和护生把握实习目标,避免临床带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余可斐;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雾化吸入对控制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以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给药,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3.89%)(P<0.05);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爱;杜凤莲;陈逢俭;陈晓君;徐力;陈瑞珍;黄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直肠指力刺激法在防治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同节段的胸腰椎骨折术后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早期采用直肠指力刺激直肠,配合常规肠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护理。结果两组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占65%,实验组便秘发生率占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不同节段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定时采用指力刺激法,能刺激腰骶部排便反射,促进排便,降低便秘的发生。
作者:谢燕崧;宁军;张民勤;曹素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内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贯彻在检验科采血室的工作流程中。结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了交叉感染、降低了职业暴露、针刺伤及血标本的污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检验科采血室实施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及血标本污染。
作者:刘长明;徐云丽;贾娜尔·马哈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0例“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原因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空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王美蓉;晏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等体温生理盐水冲洗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恒温箱中37℃的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对照组术中采用与室温相同,即22~24℃的生理盐水腹腔冲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创口及肩膀疼痛评分、寒战、胃肠功能紊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体温、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等体温腹腔冲洗液有利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
作者:高静;翁留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加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研究。方法对5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并从放化疗第一天开始至治疗结束1个月左右,完全经胃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评价同步放化疗前、同步放化疗14 d、同步放化疗结束、治疗结束1个月的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结果患者经胃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步放化疗14 d、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营养风险(NRS-2002)、营养不良的发生率(SGA)、各项营养指标与同步放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予以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及时有效地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营养风险,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陈木花;骆惠玉;陈川;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片仔癀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观察组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的基础上加用片仔癀外涂溃疡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片仔癀外涂与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配合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俞嘉;张诗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点,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的置管护理,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CVC-RI)发生率及周围皮肤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CVC-RI,穿刺点周围皮肤阳性率为7.50%,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2.50%,周围皮肤阳性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配合严格的置管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周围皮肤阳性率,且敷料更换次数少,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影响护士和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的认知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分析影响护士和患者对当前护患关系的认知因素。结果学历和工龄的不同影响护士的认知;付费方式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影响患者的认知。结论依据影响认知的因素,给予相应的对策采取分层培训,关注护士心理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修订患者宣教内容,强化护患沟通等,倡导良性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作者:常玉兰;杨巧芳;宋葆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本研究以行为活动评定量表( Behavioural Activity rating Scale,BARS)为依据,探讨精神科实施行为管理方式的临床标准。方法将219例新入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其新入院1个月内总共453次行为障碍进行BARS量表评定,以BARS量表评分为依据,建议医生开具行为管理医嘱,选择行为管理方式。统计分析不同行为管理方式的使用情况,以及之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在行为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实验组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肌注镇静剂以及总的保护性约束率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心理疏导、口服镇静剂、肌注镇静剂、总的肌注镇静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每次实施行为管理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以BARS量表评分为依据指导临床行为管理,不仅可以改善保护性约束滥用的情况,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实施行为管理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方春霞;费静霞;蔡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思他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将7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思他宁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思他宁等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柴芍承气汤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3.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消失天数,血糖恢复正常天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恢复饮食天数,总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思他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明显缩短症状体征的消失天数,血糖恢复正常天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恢复饮食天数,减少总住院天数,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秋丽;刘付群;彭永芳;叶伟智;周思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一贯责任制在化解医患纠纷及构建和谐医疗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医患纠纷情况,依据是否实施一贯责任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观察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医患关系可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夏渝媚;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与理性情绪整合疗法对癫痫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名癫痫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希望理论引入理性情绪疗法中给予6周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指数( Herth Hope Index,HHI)量表(简缩版)、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HHI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HI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希望理论与理性情绪疗法整合,既能改变癫痫病人的认知,又能增强其自信、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希望水平。
作者:杨玉平;周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智能中药熏蒸法在混合痔术后创面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混合痔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9例,采用智能中药熏蒸法,每天1次,每次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有患者39例,采用中药煎剂坐浴法,疗程同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缓解情况、创面出血、肛缘水肿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肛门疼痛缓解、肛缘水肿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术后出血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中药熏蒸法对痔病术后创面护理疗效显著优于中药坐浴疗法,值得在肛肠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芹;杨旭;王元钊;叶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骨科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16名新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名,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健康知识学习和讨论,制定健康教育路径,逐渐培养和提高新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结果两组新护士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健康教育能力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临床带教,既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又改善护患沟通,实现从新护士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陆梅;巫慧敏;邓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重保险固定措施在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将门诊输液患儿按就诊时间先后分组,1~6月12102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固定法;7~12月18843例为实验组,采用改良固定法。结果实验组显效及有效比率均大幅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用改良方法固定头皮静脉输液效果优于传统输液固定法。
作者:梁洪霞;侯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夜间低氧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临床稳定≥2个月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记录仪测验评价睡眠参数及氧饱和度,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夜间低氧、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和死亡率。结果所有病人存活中位时间48个月,随访期间23例死亡。动脉氧饱和度<90%( T<90)占睡眠时间百分率、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记分与显著增加死亡率危险相关。经年龄调整后,T<90%和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记分死亡危险比(95%CI )每标准差分别为2.10(1.06~4.15)和2.48(1.11~5.52)。结论夜间低氧和周期性肢体运动与ESRD病人死亡率增加相关。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缓解正常分娩产妇产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71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正常分娩产妇对缓解产程疼痛有着确切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王凤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病情标识化管理对中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病情标识化管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并记录本次住院的天数。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情标识化管理有利于中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温清秀;李丽蓉;陈静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