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胬肉的分析

陈才英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单纯切除胬肉, 翼状胬肉
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胬肉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翼状胬肉521眼患者临床资料,521眼翼状胬肉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00眼和单纯切除胬肉组221眼。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血管充盈和水肿消退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单纯切除胬肉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切除胬肉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2012年某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分析

    目的:分析龙岩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2年某综合医院共报告22种法定传染病10844例,其中报告乙类5629例、丙类521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梅毒、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42.34%、41.87%。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15.78%。结论手足口病、梅毒为某综合医院主要上报传染病,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童常见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黄明燕;钟庭彬;黄雄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与耐受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开展静脉输液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8例。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依从性与耐受性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避免不良事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慧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感染的比较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后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别行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结果血液透析(HD)组患者总感染221例,感染率78.93%,腹膜透析(PD)组患者总感染22例,感染率3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感染部位有显著性差异。HD组:肺部感染(36.20%)>上呼吸道感染(26.70%)>深静脉导管感染(20.36%)>胃肠道感染(15.84%);PD组:腹腔感染(36.36%)>胃肠道感染(22.72%)>肺部感染(18.18%)>上呼吸道感染(13.64%)。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有感染情况发生,但是腹膜透析发生感染的概率要远远低于血液透析,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曾华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呼吸机的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以及用药护理等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1例患者经临床规范的治疗和全方位综合护理后,治愈者23例(32.39%),好转者43例(60.56%),病情恶化者4例(5.63%),死亡者1例(1.41%),总体有效率为92.96%。结论根据患者呼吸、循环、肝肾功能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加强全方位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苏丽贤;陈影;才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分析和探讨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62例需要院前心肺复苏的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口插管后实施简易球形气囊进行辅助呼吸,而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经口插管后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柯道;苏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黄疸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性本院4362例LC后发生黄疸的36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内科性黄疸16例,梗阻性黄疸20例(包括胆道损伤7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道蛔虫2例,原因不明2例)。开腹手术中1例患者继发腹腔脓肿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治愈。结论LC后黄疸与许多因素有关,十分复杂,我们必须详细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区分梗阻性黄疸与内科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以胆管损伤和胆道结石为主要原因,内科性黄疸与术前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中气腹压力大小、手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当诊断不明确时,处理应更为谨慎,强调对发生黄疸病例的处理采用个体化原则。

    作者:杨兴建;康欣;赵良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呼吸咳痰护理、合理用药指导、物理降温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75例经过系统的护理,显效5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进行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患儿的家长也应该全面地认识社区获得性肺炎,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对症状及其基本预防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患者儿童在院外的预防,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龚亚楠;隋永佳;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氨溴特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特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周期均为7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及DD、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及DD、FIB等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特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PaCO2、PaO2、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及DD、FIB等凝血指标。

    作者:陈绮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组)各50例,在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人性化服务组)在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证明,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收效良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

    目的:讨论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实验室检验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成功率,为临床检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1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辅佐痰培养、血尿常规、冷凝集试验检查。结果酶联免疫检验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40例(35.09%),阳性率不高。痰培养结果阳性者21例(18.42%),同时伴有其他菌检出,说明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多为复合型。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大多正常或有所升高,血小板、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指标临床特异性低。尿常规结果83.33%正常,不适用于辅助诊断。冷凝集试验77例呈阳性(67.55%),可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辅助检验。结论临床上应用痰培养、血尿常规、冷凝集试验等可以辅助酶联免疫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

    作者:黄显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凝血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管路凝血严重影响治疗的连续性。本文回顾分析了58例CRRT的临床资料,概括了滤器及管路凝血相关危险因素,并对CRRT过程中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及康复护理,出院后基本能够达到生活自理,3个月内随访生存率100%。结论良好的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改善预后,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刘爱群;徐蕾;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则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新生儿情况。结果2组产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静脉血气的pH值、PO2、PCO2、Hct以及SaO2分析结果均处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方面,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分娩中,对新生儿影响不大,同时具有麻醉诱导较快、镇痛效果较好的特点,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柏安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番荔枝总提取物防治肝癌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肿瘤的研究正引起了临床医学学者们共同关注。第一部分是番荔枝科植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研究了番荔枝总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番荔枝内酯(AA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游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应用芎芍胶囊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阻证患者应用芎芍胶囊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保元;毕瑞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评价

    目的: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0例患者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值依次为(14.9±1.0)s、(34.6±4.8)s、(2.0±0.7)g/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62.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

    作者:高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国家法规,制定管理标准、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和加强人员素质教育等方法。结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可复用器械灭菌合格率达到100%。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通过不断持续改进方法,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梅芳;黄金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急性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汀,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汪广阔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依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定间歇导尿的时间和频次,观察组通过简易膀胱测压技术确定患者膀胱安全容量,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定间歇导尿时间和频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初次排尿时间、结束间歇导尿时间、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都早于对照组(P<0.01);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可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提前、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韦汶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心源性胸痛疾病患者院前急救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对院前急救的正确认知已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之一。院前急救是指针对急危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实施的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很常见,在引起胸痛的病因中常见为心源性疾病。

    作者:梁淑银;刘桂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