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管路凝血严重影响治疗的连续性。本文回顾分析了58例CRRT的临床资料,概括了滤器及管路凝血相关危险因素,并对CRRT过程中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为临床甲亢患者的护理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甲亢术后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护理方式和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20例甲亢术后患者治愈率94.17%(113/120),术后5.83%(7/120)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2.50%(3/120)、呼吸困难1.67%(2/120)、手足抽搐0.83%(1/120)、以及喉神经损伤0.83%(1/120),无甲状腺危象、局部组织感染、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等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对甲亢术后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患者康复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龙淼;田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0例嵌顿性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围手术期间给予系统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治疗组的术后切口出血、切口感染、高淀粉酶血症、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内镜下治疗嵌顿性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孝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浆Lp-PLA2的浓度,并且测定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浆的Lp-PLA2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患者的IMT为(1.42±0.51)mm,与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315,P<0.01)。结论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廖忠;梁叶表;麦丽萍;尹晓云;陈振南;叶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则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新生儿情况。结果2组产妇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静脉血气的pH值、PO2、PCO2、Hct以及SaO2分析结果均处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方面,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分娩中,对新生儿影响不大,同时具有麻醉诱导较快、镇痛效果较好的特点,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柏安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该文针对《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的要求,对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田光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7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与参考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各为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Johner-wruhs分级及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hner-wruhs分级优良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小,可对骨折端血运产生保护作用,术后患者康复良好,并发症少,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杨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与耐受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开展静脉输液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8例。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依从性与耐受性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避免不良事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慧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治疗)43例和观察组(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44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5%,略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和IL-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hs-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柳氮磺砒啶治疗,且更有效的降低了炎性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填报工作。从申报的过程和数据的汇总分析等方面对现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意见。现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如能进行优化升级,改进不足,将更好地保证我国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燕;陈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陈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50例予恩替卡韦口服,观察治疗第12周、24周、48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等指标。结果HBeAg阳性患者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周、24周、48周分别为50%、56.7%、96.7%;HBeAg阴性患者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周、24周、48周分别为35%、45%、90%,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第12周、24周、48周分别为70%、80%、96.7%;HBeAg阴性患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第12周、24周、48周分别为60%、70%、8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在治疗第12周、24周、48周分别为26.6%、33.3%、53.3%,其中12周与48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应用替卡韦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能力培养是中医学教育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造就合格中医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针对临床能力的培养、测评成为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改革和探索的热点。毕业生质量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尺度[1],毕业实习是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督促、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技能,以尽快适应毕业后的临床工作,就必须完善考核措施,加强考核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把关、督促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目的[2]。
作者:张宁苏;刘鑫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术后多功能康复车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国产全氟丙烷或者硅油注入玻璃体腔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实验组用视网膜术后多功能康复车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或低头坐位,辅以音乐疗法。对照组则用马蹄垫或软枕协助俯卧位或低头坐位,比较两组术后患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每天低头坐位时间,眼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感觉,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车帮助患者采取被迫体位,患者配合良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敏;胡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方面的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七氟烷进行麻醉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异氟烷进行麻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卓越。结论应用七氟烷进行小儿临床麻醉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尚荻;王大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气管切开联合短时间轻~中度过度通气(HV)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sTBI的患者(GCS评分3~8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早期(24h内)气管切开联合呼吸机短时间HV,而对照组入院后先予中流量供氧,待出现呼吸衰竭时再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未行HV),观察两组患者伤后第1~7天颅内压(ICP)的变化、机械通气的时间、伤后6个月后疗效判断(按GOS评估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P迅速下降(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伤后6个月时疗效评估中良好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经皮气管切开联合短时间轻~中度HV在sTBI患者中有利于降低ICP,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莫祖聪;肖泉;曾令华;黎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肝癌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7例行肝占位病变切除患者的肝脏CT(2D)扫描数据,利用3D图像处理软件Myrian行肝肿瘤、肝脏、肝内脉管三维重建,术前模拟肝切除,以此指导精准肝切除。结果成功进行了肝脏、肿瘤和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虚拟肝切除、残肝体积测定,术前规划。并据此进行了临床治疗。17例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均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进行术前评估和指导临床手术,符合肝脏解剖与生理特点,对精准肝切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江友;彭和平;梁玉宏;王继文;包福德;王耀兵;胡翔;夏志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依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定间歇导尿的时间和频次,观察组通过简易膀胱测压技术确定患者膀胱安全容量,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定间歇导尿时间和频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初次排尿时间、结束间歇导尿时间、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都早于对照组(P<0.01);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可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提前、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韦汶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及经验。方法从本县的中心社区和城南社区随机抽取各50例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慢性病管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血糖的控制力、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血糖控制力好,并发症少,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都很高。结论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自我控制血糖,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病,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同时降低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时辅助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46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于我院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达97.82%(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电切术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梁羽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