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芳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对策。方法对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后呼吸功能训练、呼吸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的管理。结果本组食管癌患者84例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显效7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8%。结论加强对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呼吸道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实践证明,护理措施有效并且康复指导对策可行,从而患者恢复了自信并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刘素梅;孙红梅;何海航;徐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予以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蔡学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UCAC)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重要死亡原因,其癌变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晰,是涉及多基因、多信号复杂过程,其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β-catenin磷酸化与核内转位在UCAC发生中占据关键地位。本文就近年来EGF、EGFR及β-cateni核内转位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囡囡;陈远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8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醒脑静注射30mL,每日1次;络酮注射液,0.5mg/(kg?d),使用微量泵24h联系泵入;醒脑静联合络酮注射液。以上3组患者均连续使用15d,之后继续给予常规治疗至出院。记录3组患者治疗30d内的清醒率、清醒时间,3个月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醒脑静组和洛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与洛酮组总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均明显高于醒脑静组及洛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与洛酮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对比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远期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初诊时的血压值分为两组,妊高征组(PIH组)720例和非妊高征组(NPIH)90例。由专业人员收集基础资料,均随访5年以上,对比两组远期高血压发病率。结果PIH组中有221例血压≥140/90mmHg,远期高血压发病率30.7%(221/720);NPIH组中有19例血压≥140/90mmHg,远期高血压发病率21.1%(19/90)。PIH组远期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NPI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远期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远期血压水平相关。
作者:万又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7例喉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具体实施步骤为一般护理、营养支持护理、营养评估、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7例喉癌术后患者,经过本院合理有效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后,患者体力恢复良好,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明显改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的时间,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效果良好。结论对喉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体力恢复,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实践结果证明,我们的护理对策有效可行。
作者:李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产褥期腰腿疼痛的原因与整脊调曲手法干预产褥期腰腿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褥期腰腿疼痛妇女40例,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整脊调曲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干预20d时、随访3个月时的疼痛评分为(3.23±0.39)分、(1.09±0.45)分,对照组干预20d时、随访3个月时的疼痛评分为(5.43±0.73)分、(2.19±0.36)分,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20d时、随访3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1.87±4.32)分、(22.00±3.97)分,对照组干预20d时、随访3个月时的疼痛评分为(5.43±0.73)分、(2.19±0.36)分,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腰腿疼痛度多由于分娩前后的机体形态变化所造成,整脊调曲手法的应用能更加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刘彦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对应用传统钢板与锁定钢板两种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传统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手术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怡飞;王丹;于连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实施职业病防治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体检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干预期间出现职业病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预防性健康体检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职业病相关知识了解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实施职业病防治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邢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的手术配合。方法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间通过加强对58例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各项细节护理及监控。结果58例患者均无发生手术后感染。结论由于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熟练的配合技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胡开萍;陈惠仪;张惠仪;钟晓琼;胡结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减少了护理不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志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外敷大黄粉玄明粉配伍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开拓中医药在妇产科临床使用范围。方法阅读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敷用大黄粉玄明粉治疗的手术切口初期感染及脂肪液化,前庭大腺炎,乳腺炎,会阴部产伤或外伤后皮肤黏膜水肿疗效显著。减少了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结论大黄粉玄明粉外敷治疗手术切口初期及脂肪液化、会阴部产伤或外伤后皮肤黏膜水肿、乳腺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脓肿术后消肿化瘀止痛,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经济。
作者:宋之金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分辨率CT在脊柱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0例脊柱淋巴瘤患者,其中继发性病变45例,原发性病变5例,全部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椎体前后径增大,而原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椎体呈前低后高楔形改变;继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而原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周围器官受压向前移位;继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而原发性组患者CT多表现为溶骨性或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缘清晰。结论高分辨率CT在脊柱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费广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渐提高,伴随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社会以及民众越来越关注患者临终前得到的照顾和心理慰藉。基于此,现代医学领域中产生了一门特殊的、带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它开辟了现代医学一个新的领域,也同时表现出了人们研究生命价值已经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中。而与此同时,如何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引起了更多人的思考,它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为基础,同时还要深入临终患者的内心,对其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申艳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结果本组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27例经过的护理,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结论加强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病死率。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恢复了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孙红梅;刘素梅;黄宇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的原因、留置针的选择和封管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及时的处理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既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同时也保证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操作程序,并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
作者:张爱军;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开展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急救护理后,痊愈38例(63.3%),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16.7%),重度伤残8例(13.3%),死亡4例(6.7%)。结论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关键在于对保证抢救的时间与效率,需要急诊科护士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与全面的抢救知识,及时准确的开展急救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韩淑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不可预见性和病情的复杂性以及医学领域的局限性,导致护理风险无处不在,通过发现并采取措施规避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风险,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以及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为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吕军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关键点就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程度。赵建军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脑髓理论”为指导,认为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以髓海空虚为发病之本,毒邪为诱发本病之因。将多发性硬化分为湿热浸淫,髓虚毒损;脾胃虚弱,髓虚毒损;肝肾亏虚,髓虚毒损三型,并提出了益髓填精,通络解毒法治疗多发性硬化大法。
作者:于兰;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胸腔巨大肿物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胸腔巨大肿物患者术后做好常规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中心静脉压及四肢水肿变化,警惕心力衰竭和复张性肺气肿的发生。结果手术成功摘除瘤体,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滕英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