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在诊断腱鞘囊肿中的应用

刘兴斌;周冬梅;陈奇辉;梁玉玲

关键词:高频超声, 腱鞘囊肿,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门诊患者中,因腕部、手部、足部发现体表肿块前来我科行超声检查,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119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标本都进行了病理检查,对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腱鞘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119例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病例中,术后病理确诊腱鞘囊肿116例,误诊3例,误诊率2.52%。结论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长职业素质的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由此带来了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更新,由原来只注重疾病到将患者看成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特别是体制的改革。这些变化是医疗护理队伍必须面对的挑战。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对象不是疾病而是人[1]。为此,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内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由此而来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中基层的管理者,她们的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对医院护理队伍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何进行提升护士长的素质是许多护理专家们一直在探究的问题。现将有关护士长素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桂珍;华亚芳;金学勤;王岚;王钰萍;严春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增强以及某些新闻媒体误导社会公众,护理纠纷逐渐增多。如何防范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已经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

    本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效果分析。通过了解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

    作者:于晓娜;宋桂春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突发性耳聋药物联合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药物联合应用有效治疗方案对其预后疗效的评估。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对近3年来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病例进行整理并回顾性研究。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仅在本科室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24例,不包含门诊治疗病例,治疗方案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前列地尔(凯时)+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根据药物用量和用药时间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耳部伴随症状总有效率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方案二中的耳部伴随症状痊愈的优于治疗方案一。结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还是应以激素并联合用药为主要选择,在积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糖皮质激素用量、用药时间。

    作者:王文利;何青;罗亚黎;杨立军;万姣;安成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2012~2013年96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临床对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6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分组,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对照组,48例)和综合护理(观察组,48例),比较患者化疗期间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并且护理后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能力、认知程度、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质量的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痛苦,得到肿瘤患者及家属较高评价。

    作者:赵晓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指数以及生活能力指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熊慧琴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青天葵提取液脱色工艺的研究

    青天葵提取液中通常含有较多有色物质,使得溶液颜色较深,为后续纯化操作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对青天葵提取液进行脱色。通常用于中药提取液脱色的是粉末状活性炭,可以将溶液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本文采用活性炭对青天葵提取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考察其佳脱色条件。确立了佳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1.0g/100mL,脱色温度40℃,提取液pH值为3.0,脱色时间为30min。

    作者:付天灵;杨炳烈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140例

    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近来乳腺增生门诊就诊量明显增高,乳腺增生是女性患者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疾病,但是疗效还不能让患者满意,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与相关度。方法从2010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300位,其中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90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10位,然后对他们进行询问,询问的方式是:试卷问答。之后,通过他们所做的试卷,总结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结果由于社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支持,他们的生活质量都随之提升,并且病症也加快了康复的速度。结论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以及相关度都很高,社会支持能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情变好,心境开阔,生活安定,进而增强他们的心脏的恢复度以及诊疗心肌梗死的有效度。

    作者:吕晓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且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外科疾病,严重者可致肾和输尿管积水、肾功能严重损伤等。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手术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康复。为此,笔者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马艳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神经外科植物状态患者较多,一般会出现意识和呼吸功能的障碍,基础状态与免疫力下降,感染概率无形中就会增大,这些就会给护理增加很大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从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就能够体现。本文主要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意识,以患者安全为重,注重对患者细节的护理,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作者:王晓芹;郭婷婷;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低温等离子刀剥离法切除扁桃体,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的病例扁桃体均完整切除,无残留,治愈率为100%。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具有安全性能好、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作者:李媛媛;严共刚;韩正理;李郧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某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开封地区结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该地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封地区三级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468例,对确诊为结肠息肉患者1246例患者采用固定问卷模式,调查受试者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均获得完整资料,并对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结肠息肉总检出率27.88%,男多于女,年龄集中在50~69岁,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肥胖、吸烟、饮酒者结肠息肉多发,饮食成分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种类也明显影响当地结肠息肉的发生。结论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饮酒关系密切,与当地饮食成分变化及农作物种类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杨文义;韩大正;闫春晓;朱彦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30例),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疗效、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的65.38%相比,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达到96.66%(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敬;王跃生;张迎辉;刘翠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对胫腓骨内外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胫腓骨内外踝骨折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在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丁加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

    目的:探讨开展院前心肺复苏(CPR)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组织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了解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并进行院前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及实践训练,理论知识的掌握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考核。实践操作训练中急救小组人员进行团队合作,模拟现场急救,根据操作规范来进行评分统计,同时进行急救措施的总结。结果通过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后,急救的效率较之前未培训有所提升,在操作评分上平均达到(93.5±2.32),未进行急救培训时模拟评分为(70.26±1.22),对比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参与急救的人员进行调查问询,其中有95%的急救人员认为科学全面的院前急救培训对自我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结论对急救人员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院前培训可以提高个人的技能,同时更好的和团队其他急救人员协作完成急救任务,提高急救的效率,从而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作者:宗毅;刘风;洪波;张翠荣;张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妇产科住院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患者96例,一组实验组,一组为普通组,每组48例。其中,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新式护理模式,普通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卧床天数、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并发症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式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是临床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一种新形护理模式。

    作者:李杰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92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分成两组:采用腹壁纵切口40例为A组,腹壁横切口52例为B组,比较两组进腹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竖切口组在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短于横切口,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横切口,横切口组粘连发生率较竖切口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术后时间短,缝合简单,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纤细美观。但对于再次手术的产妇而言,腹壁粘连较竖切口重,进腹困难,手术时间长,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案,对有再次妊娠需要的产妇宜选择腹壁纵切口。

    作者:詹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认知干预疗法在骨科病房中的开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骨科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骨科住院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观察两组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焦虑及抑郁评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措施能够改善骨科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减轻患者的慢性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生辉;王瑞华;徐虹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145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下颌骨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方法将1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下钢板固定法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75例,治疗期间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口腔恢复情况和内固定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治疗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延迟愈合的病例人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型的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促进口腔功能的恢复,固定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坚庆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