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仙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并辅以康复指导,观察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56例,生活基本自理10例,失语10例,构音障碍46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结果治疗护理4周后,治愈18例,好转43例,其中显著好转39例,无效9例,有效率87.1%。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起到巨大的作用。
作者:邢仲达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其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护理效果并分析。方法取我院一定时期内行剖宫产术产妇300例,分为2组,各150例,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系统性护理法和传统护理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系统性护理法组术后排尿时间<2h率46.7%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法组20%,尿潴留发生率6.7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法组59.3%;中西医结合系统性护理法组治疗后患者非常满意率66.7%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法组26.7%,总满意率98%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法组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系统性护理法术后排尿时间相对较短,发生尿潴留率较低,护理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黄静仪;黄瑞莹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采用护理干预对减轻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9),对照组予以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d,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度28例(75.7%)、中度6例(16.2%)、重度3例(8.1%);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度38例(97.4%)、中度1例(2.7%)、重度0例(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也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刘兴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护理不良事件,可以使我们从中开阔视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减少纠纷。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产科病房开始每月对上报到护理部的各护理单元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不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自己的整改措施,通过此项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C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CN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中医疗法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N,可明显改善疗效,值得深究推广。
作者:刘学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对开展优质服务的实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体会。方法对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活动,制定实践方案,提高护理技巧,加强护理服务态度,建立改善患者的健康护理模式,以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结果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患者对于护理都比较满意,取得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护理实践得到患者的肯定。结论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护理基础知识的加强,质量的提高,能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贺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总结护士在乙肝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自我防护及器械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乙肝患者手术室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我院制定严格的操作要求,全面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结论加强防护意识,严格按各项规定执行,能够有效的防治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及医护的健康。
作者:石建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评价并探讨小儿外科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小儿外科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状况,进行总结其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调查的患者中治愈27例,出现并发症3例,其治愈率达到了90%。结论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后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与护理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方法,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耐心与细心,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王敏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于涛;宋志斌;甄锡云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后的护理效果并进行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临床护理途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2%,明显高于护理组的26.1%;对照组血液透析知识掌握合格率仅为25%,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3%,明显低于护理组的87%、98%。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护理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春华;朱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30例),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疗效、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的65.38%相比,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达到96.66%(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敬;王跃生;张迎辉;刘翠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评价银杏叶片中大孔树脂的残留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EG-20M石英毛细管柱(50m×0.25mm ×0.4μm),柱温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氮气,测定银杏叶片中正已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7种大孔树脂残留物,并对全国流通领域的银杏叶片中大孔树脂有机残留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顶空气相色谱法,7种物质平均回收率96.44%、94.7%、98.2%、101.5%、102.6%、95.3%、97.1%,RSD分别为1.9%、2.9%、1.7%、2.5%、2.2%、2.6%、2.8%,全国流通领域的银杏叶片所含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的安全情况较好,但个别样品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质量评价,同时应加强银杏叶片原料的监管。
作者:张志勇;王海宁;王克英;苌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医院制剂是市场药品的重要补充,为保证临床医疗和科研的需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找出制剂室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医院制剂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医院制剂的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田伟;田开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对比我院在卫生部颁发《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考察专项活动的效果,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6月份整治活动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4857),2012年7~12月专项整治活动后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作为干预后组(14995),从抗菌药物疗程、费用、使用强度、合理用药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茵药物的费用和使用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P<0.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我院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石文慧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综述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干预现状,发现我国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采用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件检索,检索2007年至今国内外关于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归纳整理、分析提炼重要信息写成论文。结果西方国家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使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降低,我国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服药依从性差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老年冠心病的康复,而基于“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结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对策是健全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体制,加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形式。
作者:杨阳;季梅丽;常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临床分析在神经外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对2009至2013年在我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去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患者35例,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对于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都要优于开颅手术。且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
作者:古增辉;魏延峰;于朋;严金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细胞所产生的能够在机体组织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在肿瘤及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研究的关注。大量临床研究与实践表明,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诊疗及预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胃癌进展中上述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作一分析。
作者:朱磊;乔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通过阐述我国药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回顾临床工作经历,总结临床药师转型必要性及转型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探讨临床药师培训的方法以及对药师提出的要求。药师职责转型是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加强药学人才培养与实践应用,完善药学信息化建设、开展药学科研,才能更好地推进现阶段医师职能的转型。
作者:曾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良好率、糖尿病知识水平优秀率、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优秀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路径教育具有必要性,全方面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荣;田莉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对应用胃炎胶囊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胃炎胶囊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检查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胃炎症状控制时间和临床实际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胃炎胶囊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