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附58例报道

乔能斌;熊春;韩卫;乔红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术后的处理, 并发症
摘要:笔者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58例中非手术治疗38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5.2%,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应激性溃疡1例。手术治疗20例,2例死于MODS,病死率10%,1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切口感染2例,胰瘘1例,腹腔脓肿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须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对于非梗阻性SAP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针,一旦手术指针明确,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干预。对于有明显梗阻的SAP和(或)伴有重症性胆管炎、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者、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1~3d仍无好转,则应早期手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经验。结果经过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6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例,均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8d。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章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选取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由(164±17)次/分降至(81±12)次/分(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心胸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2年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通过控制心动过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相关参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坚持长期治疗和随访。

    作者:赵永福;许丹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临床药师的培养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方法从医院和临床药师的培养对象两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师的培养。结果医院需从五个方面培养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培养对象需具备良好的药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交流能力和甘愿奉献的精神。结论培养临床药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医院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婷;李文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对45例2000~2012年我科收治的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的有30例,占66.67%,因感染、钛钉松动、钛板移位、断裂、外露及局部疼痛或麻木等“有症状”钛板取出的有15例,占33.33%。结论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是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主要原因,我们应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钛板取出的适应证和佳时机。

    作者:王磊;吕改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并影响其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疾病。合理的术前、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对策,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冉龙梅;荣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老年人的疗养与保健

    随着社会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健康观念的认识。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深,并且现代医学水平的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疗养和保健有着更高要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年轻子女,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要全面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的要求,提高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水平。因此全文主要分析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中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目的:通过社区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探讨提高社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社区临床护理实习中,将20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两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调查,收集资料,评估并找出社区服务对象中存在的主要健康教育问题,制定健康教育的合理计划,组织护生分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前的讨论;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反复演练;护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后,200名护生社区的健康教育理论考试成绩、模拟讲课评分、模拟情景对话的评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实习护士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护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其健康教育能力的良好途径。对社区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学生树立了以预防为主的护理观念,培养并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提升了社区及实习护生的形象和价值,同时,为建立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蒲豪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糖筛查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孕24~28周、50g糖筛查异常而75g口服糖耐量试验正常的100例孕妇分为1、2两组各50例,1组除孕期常规营养宣教外,制定个体化营养膳食计划实施管理干预;2组只进行孕期常规营养宣教。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实施管理干预后,1组平均出生体质量、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平均体质量增加量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筛查异常而糖耐量正常的孕妇管理干预过程中,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改善其妊娠结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伟容;翟锦娣;罗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AID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名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收治的109名AIDS患者中合并神经系统病变21例,3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21名患者中隐球菌性脑膜炎8例,结核性脑膜炎7例,AIDS痴呆综合征4例,脑梗死及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各1例,放弃治疗5例,病情好转5例,死亡11例,病死率68.75%。结论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中应加强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二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策略

    目的: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相对的措施,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拒绝职业暴露。方法通过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的管理;加强职工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档案的管理;各项工作均与绩效考核挂钩。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报告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只有不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瑞红;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肝疾病的超声诊断与表现

    目的:探讨肝疾病超声诊断与表现。方法从肝疾病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囊虫病、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肝脏超声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结论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莉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miR-145对HepG2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miR-145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诊治探索一条新方法。方法分别以siRNA-NC-FAM和shRNA-GFP为转染物,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效率,进行转染效率评价。结果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较好;各实验对照组相比,miR-145-5p模拟物转染组的miR-145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145抑制HepG2细胞生长;转染后48h模拟物转染组过表达的miR-145可明显降低OCT4蛋白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90mRNA的表达。结论以Lipofectamin2000为转染试剂,使用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优于低、高剂量,同时明显优于转染shRNA者;过表达miR-145可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miR-145可能通过下调OCT4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肝癌“保护性”miRNA。

    作者:何涛;李国庆;谢娟;陈宏辉;陈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动员与培训、进行护理评估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建立整体护理责任制、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护理服务、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结果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8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98.8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90.48%高于实施前的89.29%、64.29%;住院时间(14.32±2.98)d、护理纠纷0.00%低于实施前的(17.38±3.45)d、5.95%(P<0.05)。结论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石明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与CVC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40例)和对照组(CVC4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置管后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患者满意度高,能够满足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及化疗的需要。

    作者:费良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探讨

    目的:探讨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双原发肺癌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治疗,120例患者在手术后40d内无病死,手术后病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双原发肺癌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赵献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干泳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和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泮托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组)120例,对照组(泮托拉唑组)120例,比较这二组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并且安全性高。

    作者:罗顺欢;关小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每天口服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另服氯吡格雷。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结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再闭塞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例数多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较高,经检验,除再闭塞发生例数外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方案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安全可靠,可推广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作者:金小彪;秦建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护理体会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事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级预防工作。本文就护理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胡海军;万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例)和对照组(n=40例)。2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9d,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体征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