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CT评分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

卢春容(综述);邱晨(审校)

关键词:ACT评分, 哮喘, 控制水平
摘要: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评分作为评估哮喘控制水平调查问卷中的一种,可评估哮喘患者评分时前4周的控制情况,以其简便、快捷、实用等优点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对ACT评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不仅在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预测哮喘未来风险等功能。本文就ACT评分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的应用类别、用药种类、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分析其变化及走势。结果3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新品种的药物不断引进,瑞舒伐他汀、国产非诺贝特先后进入我院,且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速度迅猛,大有取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他汀类占据了调脂药物应用的主要部分。血脂康等调脂中成药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销量也有所上升,而阿昔莫司则略有下降。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发展趋势。

    作者:廖巍;郭玉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道管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与指导,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护理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大尿流率得到显著改善,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虞腊青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以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奥美拉唑胶囊联合阿莫西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痊愈20例(66.67%),显效6例(20.00%),有效3例(1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17例(53.33%),显效5例(16.67%),有效5例(1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8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月1日至8月1日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28例,对这28例患者采用口腔种植方式修复患者的牙列缺损,分析这2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28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并对其进行1年的随访,进而28例患者有18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满意率占总人数的64.3%,有9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满意率占总人数的32.1%,有1例患者对于手术不满意,不满意率占总人数的3.6%,临床治疗的总满意率为96.4%。结论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强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9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实施全程护理(即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对比二组患者在健康知识知晓度、护理后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对照组为(99±6)分,观察组为(133±9)分,二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护理用于肝胆外科护理过程之中,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应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细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左氧氟沙星过敏情况的统计与护理

    目的:分析本社康中心左氧氟沙星药物过敏情况,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统计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本社康中心1020例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的患者的过敏情况,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在1020例注射左氧氟沙星患者中,仅2例出现药物过敏现象,发生率为0.2%。其中一例为皮肤过敏,一例为过敏性休克。结论本社康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的药物过敏发生率低,为安全的静脉注射药物,但必须做好预防护理措施,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作者:张凤珠;唐红玫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农村高血压患者108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健康管理;对照组常规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及血压。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血压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管理能有效的促进血压的控制效果,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伍先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和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社区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血糖控制和遵医依从性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和遵医依从性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结论综合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起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和提高依从性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赞红;黄平英;黄梅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保守治疗

    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具有遗传易感人群在自身肠道和(或)非病原微生物因素作用下,肠道免疫反应亢进,造成黏膜损伤终治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的方法,尚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此,笔者总结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保守治疗措施如下,以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并早日康复。

    作者:田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鬼针草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纯化鬼针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鬼针草总黄酮的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比较不同种大孔树脂对鬼针草总黄酮的吸附能力,筛选出合适的大孔树脂型号;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鬼针草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HPD400型大孔树脂纯化效果好,其佳工艺参数为药液中质量浓度0.5 mg/mL,pH=4.0,吸附速率2 BV/h,用9 BV 60%乙醇洗脱,洗脱速率3 BV/h,经大孔树脂纯化后鬼针草提取液中总黄酮纯度由原来的24.47%提高至58.41%。结论 HPD400型大孔树脂适用于鬼针草总黄酮的纯化,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瞿慧;曹园;方祝元;刘志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应用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3年06月我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其中男52例,女58例,对照组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药物及刺激排便治疗。结果两组在有效率、腹胀消失时间、喂养耐受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取得满意效果,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和贤;麦秋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血培养阴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诊疗体会

    室间隔缺损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一般在。0.15%~0.30%[1]。目前我科发现室间隔缺损合并有血培养阴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海燕;王流亭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浅谈急诊科护生带教的方法与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使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再就是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成为护理队伍的合格人才。方法利用多媒体对护生进行入科教育,合理安排导师及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救护场景对护生进行技能培训,集中出科考核。结果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带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护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结论要把护生当作一种资本,去开发其潜能。使其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有素养的护理人员。

    作者:张森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长期血透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后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40例,随机进入尿激酶10万组、25万组,使用微量泵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结果尿激酶25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1.45次成功,尿激酶10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2.05次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尿激酶泵入剂量为25万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屏障避孕法的研究进展

    屏障避孕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避孕方法,近二十年来,由于HIV/AIDS病等性传播疾病猖獗,屏障避孕法重新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发展概况和优缺点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永梅;耿燕;迟强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神经外科的基础护理及强化实践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基础护理的方法和提升方式。方法对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提升,于不同阶段都进行改进,以问卷的方式,定期向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完善工作程序,以奖惩来鼓励护理人员积极的投入工作。结果开展神经外科基础护理,效果比较好,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的肯定也比较多。结论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是为了让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能够发挥出作用,病情基础护理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感受,促进他们的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韩丽娜;阚荣;孙桂娟;刘红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口服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对照组(89例)使用基础抗生素治疗,比较二者痊愈率及复发率。结果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治疗组痊愈率为(80.9%)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率(38.2%)(P<0.05),治疗组复发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12.3%)(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开敏;张开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恩度胸腔灌注治疗,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42%,治疗期间均未发心功能及肝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治疗后患者VEGF与IL-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恩度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PDCA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法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在感染管理上应用PDCA前后,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管理的各种监测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观察组。结果对照期间共收治4535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81例,医院感染率为3.9%,观察期间共收治新生儿4617例,发生医院感染119例,医院感染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PDCA后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恒温箱水、使用中消毒液、层流病房的通风口合格率均高于实施PD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尹丽娟;倪凤霞;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原发痛经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痛经分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后者是由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而罹患原发性痛经(PD)者占多数,近年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原发痛经的发病机制牵涉神经,精神,内分泌,饮食,营养等多方面改变,特别是原发痛经子宫肌层血流的特征性改变,同时PG、OT、E2等多种物质亦参与了痛经的发作。本文拟就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小琴;李成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