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芝
通过分析导致静脉注射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影响的因素,发病的特点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处理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面提供参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静脉注射损伤的危险性,早发现,早处理,大限度的杜绝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费元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在0℃、25℃、35℃下,24h 内,头孢三嗪与三种输液配伍稳定性及PVC 软包装塑料袋对头孢三嗪稳定性影响.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40nm±1)处测定其吸收度.结果 头孢三嗪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中(Ph6.70 ),在不同温度下,24h 内含量都在99%以上,在葡萄糖溶液中( Ph3.72,35℃)6h 含量为89.36%;其在盛有生理氯化钠的软包装塑料袋中24h 含量为98.92%.结论 温度、时间及Ph 值对头孢三嗪在输液中稳定性有影响,头孢三嗪在氯化钠注射液中比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头孢三嗪在PVC 输液袋中,在24h 内是稳定的.
作者:张爱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临床观察奥扎格雷钠与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8 例进展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 例,治疗组为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对照组为奥扎格雷钠,两组均辅以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79.6%)(P < 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奥扎格雷钠与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毛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中文医药期刊报道的头孢曲松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与分析.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多见,严重者可致死,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高度注意.结论 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该药物,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包英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行儿童医院门诊药房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药学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加大力度提高药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相应考核激励机制,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是提高门诊药房质量管理重要手段.本文就提高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确保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 例射频消融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同时做好术中和术后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结果 22 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重视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监护和配合、术后并发症护理,均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徐建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7 例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组127 例患者,治愈98 例(77.17%),好转29(22.83%),总有效率100%,患者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视野清楚、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创伤小,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3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经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有了明显降低.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桂花;崔高亮;朱瑞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是食品安全,所以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是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特有的,是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卫生标准技术性的规范,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也是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证人类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促进效果.
作者:任雪迎;刘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作者:朱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方法 用变频超声技术对13 例CHPS 患儿进行检查,测量幽门管直径、长度及幽门肌厚度,并动态观察胃腔、胃蠕动及幽门管的开放.结果 13 例CHPS 患儿的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约14.5 ~ 18.2mm,幽门管长度约17.2 ~ 22.3mm,幽门肌厚度约3.9 ~ 5.1mm.结论变频超声对CHPS 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且安全、简便,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汇娟;徐宝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急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前急救效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对急救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甚至医疗态度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医疗实践中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纠纷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现将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存在的医疗纠纷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供同行们探讨.
作者:杨灿菊;李自芳;杨素斌;石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 例,并平均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止痛药西比灵胶囊加乙酰氨基酚合用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疗效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治疗偏头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炳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进一步验证肝复康片的临床疗效,为本品临床应用提供部分药效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药药理学常规实验方法,观察本品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对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的影响、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和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肝复康片高、中剂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减慢小肠推进墨汁的速率和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小鼠具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复康片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等作用,为本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部分药效学依据.
作者:唐莹翠;朱跃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HD 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90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7 例,对照组43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多稀磷脂酰胆碱胶囊、辅以运动及饮食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HD 肝病治疗仪穴位电刺激配合药物离子导入,选用肝俞、期门、梁门3 个穴位,每日1 次,30 次为一疗程.结果 经过2 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基转肽酶、三酰甘油及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36% vs 55.81%,P < 0.05).结论 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作者:闫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 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 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 组).A 组于微波消融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 50mg;B 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 0、1、4、8 和12h 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 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术后 VAS 各时点B 组均高于A 组;术后24 h 总体VAS B 组高于A(P <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霞;叶欣;郑爱民;黄广慧;舒晓莉;韩明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 例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 例,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起始剂量为6 mg/d,并根据病情2 周内调整药量;对照组给予奥氮平,起始剂量为5~10 mg/d,并根据病情2 周内调整剂量,均为口服治疗,1 次/d,给药8 周,观察和记录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痊愈4 例,显效37 例,好转14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组痊愈2 例,显效36 例,好转15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84.1%;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南京大澳生物技术公司的生物芯片识别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检测临床已确诊的531 例各种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在检测的531 例标本中,全阴性占50.85%,3 种抗体均为阳性的占6.59%,LAM 抗体和38KDa 抗体同时阳性的占26.55%,LAM 抗体和16KDa 抗体同时阳性的占1.32%,16KDa 抗体和38KDa 抗体同时阳性的占0.19%,LAM 抗体单项阳性的占8.29%,16KDa 抗体单项阳性的占4.71%,38KDa 抗体单项阳性的占1.50%.结论蛋白芯片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影;张东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分析了本科住院患者外出的各种原因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问卷调查,对本科2009 年4 月至2010年4 月有外出史的240 位患者住院患者外出的原因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外出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同时维护了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韩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致①颅内血量增加脑疝形成致死;②阻塞性脑积水智力低下及致死;③化学性脑膜炎;④下丘脑功能系统紊乱引起高血糖、发热等;⑤交通性脑积水;⑥正压脑积水.等诸多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设置不足( 如CT 及MRI) 及经验不足,极易导致误诊,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患者残废或终身残疾,本院就2001 年至2006 年对20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的经验作一综述并进行推广.
作者:杨淑娟;阮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