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X线机故障及其维修方法

刘哲

关键词:X线机, 故障, 维修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医学设备与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X 线机作为重要的现代医学诊治工具,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X 线机的使用过程,应加强对于各种常见故障的总结与分析,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医疗设备管理经验,简要分析了X 线机的故障与维修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芳香化酶P450、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的妇科疾病,多项研究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根本差异是基因差异,正是在位子宫内膜的异常使其得以在异位粘附、浸润和生长.研究在位子宫内膜在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将是探索发病机制的新靶点,也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现就近年来关于在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P450 和雌激素受体亚型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石秀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我院从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7 月收治的肝癌病患96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观察组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 ;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副作用低,后遗症低,对病患的症状减轻速度快,病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聪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胰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胰瘘(PF)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防治胰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患者100 例,并对RF 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6.0% ;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上腹部手术史、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胰管内引流等与PF 发生相关(P < 0.05),性别、年龄、白蛋白、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方式等与RF 发生无关(P > 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胰腺质地(较软)、胰管直径(≤ 3mm)、术中出血量(>1L )是RF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PF 的发生与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

    作者:杜映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癌相关因素调查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 对胃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增加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提高临床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选取自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6 例,对以上患者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胃癌相关因素,调查的内容由专业的人员进行问卷制定,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讲解,监督其独立完成选取自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6 例,对以上患者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胃癌相关因素问卷,及时回收问卷,再将问卷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 遗传因素有患胃癌亲属的47 例,占30.1%,环境因素中高发区的人数有98 例,占62.8%,饮食因素中少吃新鲜蔬菜的有99 例,占63.5%,胃部疾患因素中有胃部疾患的患者113 例,占72.4%.结论 早期诊断需要胃镜直视下活检后做病理检查并结合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胃部疾患等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提高诊断率.

    作者:赖永坚;蒙宏学;李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如何上好中专卫校《消化系统》大体实验课

    消化系统也是从简单的形态学习进入到复杂空间理解学习.这部分实验内容较多,记忆和理解的内容也多.为了在规定学时内达到好教学效果,笔者在原有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对该实验做了改进.其目的 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动手及观察能力培养.

    作者:王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脂康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0 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血脂康组、对照组.二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脂康治疗,疗程3 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心率变异性(HRV )时域指标(SDNN 、SDANN 、rMSSD 、pNN50).结果 二组治疗后HRV 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5),但血脂康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 > 0.05).结论 血脂康明显调节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出血性中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全部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l 指数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肿量分别为(34.48 ±18.67)mL 及(34.27±19.36)mL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肿量分别为(14.37±16.54)mL 及(22.36±17.63)mL ;两组患者的吸收量分别为(22.48±8.74)mL 和(14.66±10.89)m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量都有明显的减少(P < 0.05),但治疗组患者的吸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相比,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大大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二十岁以后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均逐渐降低.如有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外伤或受寒等原因,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椎间盘内压增加,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和压迫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组临床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 .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成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100 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能减少或避免化疗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聂成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方法 对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间32 例小儿肾病综合征住院治疗的患儿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通过进行积极的临床护理与观察、指导患儿休息、合理饮食、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感染,坚持规范激素治疗.结果 经规范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护理观察完全缓解25 倒,部分缓解5 例,复发1 例,无变化1 例.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是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是减少病情复发、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雪梅;苏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科医疗风险预防及应对策略

    目的 分析产科医疗风险,研究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产科医疗风险进行阐述,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产科医疗风险主要来自患者的特殊性,多专业性、医患双方对疾病认识不对称性及诊疗失误及职业暴露.结论 产科医疗风险防范,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方式,强化医患沟通、提高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建立风险评估和职业医疗保险,可降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蓉;刘文武;涂小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规范化、规模化分娩镇痛的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规范化、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00 余例施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的护理管理资料.结果 在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我院能开展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水中分娩镇痛、水针分娩镇痛、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等多种分娩镇痛方法,分娩镇痛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达30%.结论 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可靠.从产前宣教、产程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规范化、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邱雪娟;龚祖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02例儿童临床用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102 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的情况,为临床儿童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8 年1 月~2011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02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高71.57%,药物种类以抗菌类药物所占比例高47.0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占39.22%.结论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主要是静脉滴注、抗菌类药物引起,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需要监管部门、医药机构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医生和家长的配合.

    作者:张茂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关于无偿献血中质量管理的体会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在卫生部由指令性计划献血指标向完全自愿献血转变的精神指导下,各地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也在不断地增长.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已的社会系统工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能大限度的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和安全,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持之以恒开展好工作,才能够从源头把好血液质量关,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回顾我站多年来工作历程,无偿献血工作实现了100 %自愿无偿献血,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针对下步工作的思考,体会如下.

    作者:张希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

    多种因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非常复杂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作者:杨明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隐患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 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2 月到2011 年2 月这一年来我院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后的隐患情况和相关控制措施,和未实施前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合有关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复用性器械、器具和物品在进行由污到洁的过程中,存在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通过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以后,医院内的感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受感染的医用物品大大减少,与实施前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意识,能够保证临床获得合格的无菌用品,有效地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莫敬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20例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方法,注入MTX40~50mg,术后配合中药治疗20 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结果 17 例成功,3 例转手术.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配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尚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类ΨGULO基因沉默是冠心病的根源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目前世界各国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高脂类饮食、血胆固醇过高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然而笔者长期以来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除了高级的灵长类、豚鼠类和食果性种类的蝙蝠等少数物种会得冠心病外,99 %以上的动物几乎不会得冠心病.多年来通过把人类基因组与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ΨGULO 突变逐渐假基因化,转变成沉默的基因并完全丧失其功能才是冠心病的根源.现对基因ΨGULO 突变而沉默,使人类新陈代谢过程中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无法合成引起体内L-抗坏血酸的缺乏,促使P-450 细胞色素的活性降低,从而对胶原蛋白、胆固醇及酯类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如何提高P-450 细胞色素的活性及多种羟化酶的生物活性,使人类羟基化代谢途径正常化,从根源上预防人类的冠心病.

    作者:楼秀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比较两种不同黏弹剂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双重黏弹剂DisCoVisc 和单纯Healon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 例(60 眼)单纯性硬核(≥Ⅳ级核)白内障分两组,每组30 例(30 眼).第一组操作中应用双重DisCoVisc 作为观察组;第二组操作中应用单纯Healon 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 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1 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前、术后1 个月角膜内皮丢失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双重黏弹剂DisCoVisc 较单纯Healon 可以更有效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术后角膜水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杨晓英;郑一卓;陈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及体会

    中国护理从开始的疾病护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很多新课题都慢慢呈现出来.如何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是护士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护士运用巧妙得体的语言与行为,和患者多多沟通,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护理内涵能越来越丰富的必然.所以新的工作方法对护士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临床观察和实践,现将沟通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