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导引技术在肺外周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阮庆大;蔡胜;夏文;余伟

关键词:CT引导, 肺周围实质性肿块, 经皮肺穿刺活检细胞学
摘要:目的 探讨CT 导引技术在肺外周肿块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09 年1 月至2011 年8 月我科室就诊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患者患者68 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 68 例患者均穿刺成功,且穿刺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CT 导引技术结合穿刺活检细胞学技术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对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年龄大鼠心血管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心肌及主动脉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探讨:①大鼠心脏和主动脉组织中CaN 活性有无差异.②不同月龄大鼠心脏和主动脉CaN 活性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1 月龄组大鼠12 只作为幼年组、6 月龄组大鼠12 只为青年组和24 月龄组大鼠12 只为老年组.用CAN 测试盒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心脏及主动脉组织中CaN 活性.结果 ①三组大鼠心肌组织CaN 活性显著高于同月龄组主动脉平滑肌CaN 活性(P < 0.05);②大鼠心肌组织CaN 活性随月龄增加而依次降低,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③主动脉平滑肌CaN 活性也是随月龄增加而依次降低,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①大鼠心肌CaN 活性比主动脉组织中高,显示CaN 分布有组织学差异,这与其生理分工不同有关.②大鼠心肌和主动脉组织中的CaN 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CaN 可以作为心血管老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周立远;吴天清;张旭东;王家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NICU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NICU 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NICU 病房中听诊有心脏杂音或(及)青紫、呼吸困难患儿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内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出卵圆孔未闭31 例,动脉导管未闭18 例,二者并存8 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9 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5 例,肺动脉高压15 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心力衰竭2 例.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对临床判断病情轻重、观察疗效及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温瑜鹏;建彩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方法在高龄透析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高龄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收治的51 例共3787 次高龄血液透析随机分为两组.I 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II 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I 组26 例1348 次透析共发生护理风险27 例,II 组发生3 例,II 组明显少于I 组,P < 0.05;II 组患者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I 组患者,P < 0.05.结论 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高龄患者透析中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降低护患风险发生率,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护理管理方法.

    作者:邓长虹;陈思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以access,excel 结合VB 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310 个中药复方共用84 味药,总共用药3630 次;使用次数多的4 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计3052 次,占总用药次数的84.08%.结论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脏腑的调养补益.

    作者:陈建新;薛春香;何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护理防范措施.结果 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服务态度较差,沟通技巧缺乏,专业技术操作掌握不熟练,空气环境污染,输液用药复杂等.防范对策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 科学系统的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吕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前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37例围术期护理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经前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37例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男29例,女8例,年龄28~54岁,均为单纯性胸椎骨折,除7例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外,其余30例均采用不同方式内固定.

    作者:朱艳艳;张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徐州市医院感染监控网的要求,采用横断面于2011 年10 月5 日0:00~24:00 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640 例,实查633 例,实查率98.91%;发生感染25 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9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2.00%,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65.09%;重症监护(ICU、CCU)感染率较高;病原菌送检率较低.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管理,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ICU患者鼻饲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中愈发受到重视,肠内营养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在ICU 住院患者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及昏迷患者,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临床上常给予鼻饲来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病体康复.鼻饲的常见并发症有食物反流、咳嗽、胃潴留和吸入性肺炎等,为了减少、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在鼻饲过程中,我院ICU 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付少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是指在应用局部治疗前对非转移性乳腺癌进行的系统性内分泌治疗.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够使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乳腺癌达到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降期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留乳房手术率.

    作者:张季;邹天宁;陈德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现行的多种治疗方法均未尽人意,为了寻求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VVLE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主干支经皮结扎并小腿部团块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术后口服中成药对症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在大腿内侧用龙胆紫标记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和小腿曲张静脉,常规消毒患肢,铺无茵巾,在大隐静脉主干支作常规局部麻醉后沿标记点切开0.5cm 皮肤,缝扎大隐静脉主干支后,缝合皮肤切口,小腿部位沿标记点根据曲张静脉走形,根据曲张静脉可选择4~8 个穿刺点,每点注射5% 鱼肝油酸钠0.5~1mL 后,拔除穿刺针,应用棉球,纱布,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嘱患者立即下地活动约20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6 周.结果 经一次治疗完全治愈784 例,其中310 例伴有小腿溃疡的患者,经一次治疗后溃疡在1~3 个月内愈合294 例,总有效率98%;部分治愈6 例,均为合并溃疡较重,皮肤缺损严重的患者,占0.75%,复发:经2~5 年观察复发21 例,复发率3.2%.结论 经临床观察该疗法是一个简便易行,便于临床应用的可行方法.

    作者:李红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临床常见六类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通过抽检处方,掌握不合理处方状况,促进临床合理化用药.方法 随机收集医院2011 年1 月至2 月门诊住院处方,进行审查分析.结论 针对不合理处方,要多措并举,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王孔鑫;郝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无胸痛症状疑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回顾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9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均无胸痛症状,根据心电图及其相关检查诊断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年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非胸痛症状就诊人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作者:李运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睡眠障碍与用药状况研究分析

    睡眠(sleep)是人类的本能.表现为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类睡眠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保持健康的积极生理过程.也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精神和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使疲劳的各种细胞恢复正常机能,是机体正常代谢、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现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强,睡眠障碍日益增加.

    作者:樊希承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患者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对患者行周密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72 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顺利,经过精心的综合护理,术后所有患者动脉血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术后患者恢复快,卧床明显时间缩短,且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给予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有效、完善的护理,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凝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血凝实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PT、APTT、TT、FIB.APPT 与PT 反应的分别是人体的外源性与内源性凝血的功能.TT 测定反应的主要是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由纤维蛋白原转化的过程;Fib 是一种糖蛋白,它通过凝血酶的水解,以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止血,同时参与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非常重要.血栓与止血试验的错误可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严重可危及生命.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作者:宋红宝;徐建华;孔繁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多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应用多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梅毒患者血标本100 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SYP)、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血清梅毒.结果 先进行TP-ELISA初筛检测为梅毒阳性者的100 例患者血清中,其他几种方法都是阳性者94 例,其中TRUST阳性94 例,TPPA 阳性98 例,SYP 阳性96 例.但在120 例非梅毒对照组中,经TP-ELISA 检测阴性人数为114 例,特异性为95%.结论 多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对于TP-ELISA 阳性标本,为了提高梅毒检出率,要做TRUST 和TPPA 复检.

    作者:李凤玉;黄建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 年10 月至2010 年8 月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4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患儿32 例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32 例为观察组,治疗6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远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柏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 研制亲水凝胶骨架型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材料,制备了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以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佳处方,并考察了原料药粒径、HPMC 和碳酸氢钙的用量、颗粒水分和制片压力对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体外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 原料药粒径、HPMC 用量、颗粒水分和制片压力对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体外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影响;碳酸钙用量对释放速率基本无影响.结论 按优化处方制备的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缓释效果明显,符合相关规定,可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谢瑞丽;赵晓红;张晓明;毛白杨;杨绪跃;陈再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低浓度美蓝染色在乳头溢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管内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的方法在乳头溢液患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43 例乳头溢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25 例,传统手术组(乳管内高浓度美蓝染色)18 例,分析两组术中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以及微小病变的识别情况.结果 43 例乳头溢液的病变导管均染色成功,改良组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4 例(16%),传统组8 例(44.4%);改良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识别乳管微小病变.结论 改良法对乳头溢液患者有应用价值.

    作者:马小鹏;邓福生;刘岩岩;郑伟红;韦后清;王锡宏;孔源;任云;高健;吴德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CT维修经验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CT 等影像诊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保障医院正常医疗需要,CT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加强对CT 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尽量避免设备的损坏和故障出现.本文根据笔者十多年维修CT 的经验,在介绍CT 机的基本结构、故障分类基础上,总结了CT 故障基本依据和常用方法,并就一些常见故障维修做了举例,以供CT维修问题的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平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