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英杰;刘扬;任萌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江南医院自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31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231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6.8d,均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多,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燕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共30例均为颅脑外科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有22例腹泻、4例呕吐,1例误吸,2例脱管,1例堵管.结论 腹泻是肠内营养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0%,需进行有效护理.
作者:柴丽萍;吴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伊班磷酸钠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定量CT(QCT)诊断为炎症性肠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49例患者,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另外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1mg,每3个月1次,在治疗前、后6个月和1年进行QCT扫描.结果 治疗6个月、1年后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联合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引起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是一项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作者:张瑜;金建军;赵双琴;张世同;张英剑;白艳丽;郑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3例采用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小剂量利尿,强心,扩血管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B组63例在A组基础上给于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 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有效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巴合提加马力·朱力斯;纳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研究文献,系统阐述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和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麦尔旦江·木合塔尔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探讨重症哮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将7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呼吸(RR)、心率(HR)、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在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木尼拉·亚尔买买提;买迪娜·阿布都瓦衣提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鼻型NK/r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起源于NK细胞发于鼻以外其他器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可表现为皮肤结节、清疡,肠梗阻或穿孔等.该病几乎可以侵及所有结外器官,恶性度高,预后差,生存期较短,因而近年来对此型淋巴瘤临床治疗的探索备受关注,目前尚无佳的治疗模式可循.本文对近年来单行放疗、以化疗为主的治疗和相关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模式进行综述,同时比较各疗法的优缺点并对该病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作者:齐英杰;刘扬;任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患者褥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糖尿病合并褥疮患者进行全身护理与局部创面相结合,避免受压,同时严格控制血糖,避免代谢紊乱.结果 糖尿病合并褥疮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褥疮恢复良好,取得较好临床结果.结论 全身护理增强患者体质,局部褥疮护理用药利于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从而促进褥疮的愈合,二者结合对此类患者褥疮愈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时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改革势在必行[1].我国很多医院仍然存在着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后勤建设不健全、支持系统力度不够等问题,护士工作仍是按功能制护理流水作业的方法.但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缺乏对每位患者进行细微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全程看护,对患者没有很强的责任感.
作者:黄秀凤;蔡兰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居民社区护理需求;并探讨和研究社区护士的培养方向.方法 以健康引导模式为理论框架,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冯正仪教授编写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中的居民需求调查表,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 居民对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生病时,护士上门护理等三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居住地与方便的社区医院之间的距离、居民目前身体状况、居民家庭常住人口是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近、患病,家庭常住人口数多、自觉健康差者的社区护理需高.在校生的护理教育应增设社区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在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短期内培养社区护士的有效途径.结论 居民对疾病护理、疾病防治和健康引导三方面对社区护理都有较高的需求,护理全科是新型社区护士的培养方向.
作者:田凤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为了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的进行调查分析,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抚顺市中心医院住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3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表明,静脉输液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在输液中存在的担心心理,降低身心不适感,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韩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本文采用中医疏之、导之的方法,以疏肝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痛,取得一定疗效.方法 对本科门诊200例因胆汁反流性的胃痛患者进行疏肝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86%.其治疗费用比较实惠.结论 对胆汁反流性胃痛的认识和治疗比较客观,能在中临床运用.
作者:杨加军;杨治丹;廖庆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此项课程操作性强,专业性强,因此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但由于中专职业教育的有限使得护理实验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徐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治愈停药后复发率甚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的诱因和病因,浅谈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变化对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1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及骨密度,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OP)较非骨质疏松(NOP)升高更显著(P<0.05),OP组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升高导致骨吸收增强,参与了肝性骨病的发生,降低体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对HBD防治有一定作用.
作者:白艳丽;金建军;张瑜;郑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作为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师,只有在知识上把握儿科护理学特点,心理上认可中职护理学生的现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做好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完成中职护理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燕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为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本文阐述了现代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了目前医院电子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防范,完善设施标准等方面的对策.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我们知道,脑炎患者的治疗,应要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选用敏感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解热、止痛等,除此之外,无其他特殊治疗方法.但我们配合应用简断腰穿释放感染性脑脊液的方法治疗6例患者,效果明显,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积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消化门诊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接受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期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腹泻症状缓解的情况.主要观察大便性状和每天大便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慢性腹泻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治愈率达68.34%,总有效率95.31%,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治愈率为25.73%,总有效率为74.26%,二者显著差异.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田富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近20年来肺结核病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改进肺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9年肺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年来的文献系统分析表明初始耐药率为30.1%,获得性耐药率为65.6%,总耐药率为43.8%;初始耐多药率为8.5%,获得性耐多药率为31.7%,总耐多药率为19.3%.2000-2009年间的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和总耐药率以及初始耐多药率相对于1990至1999年问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始耐药以耐SM和INH多,耐药率为40.9%和40.8%;获得性耐药和总耐药均以耐INH多,耐药率分别为47.0%和30.4%.在初始耐药中,耐一药和耐多药的比例分别为47.7%和26.6%,差异有显著性.在获得性耐药中,耐一药和耐多药的比例分别为26.3%和4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我国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以及总耐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获得性耐药以耐多药为主,耐药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陈永浩;陈志成;徐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