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吉
目的:研究肾炎固本丸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112例用肾炎固本丸治疗,对照组112例来取药用炭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3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40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58.93%.总有效率两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肾炎固本丸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吴社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
作者:樊子东;袁景湍;瞿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查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从分类标本中分类的大肠埃希菌共200株,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酶确证试验,其中105株产生ESBLs.观察105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情况.结果:20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酶菌株的检出率为5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对药的低抑菌浓度检测结果,89.5%对环丙沙星低抑菌浓度值> 4μg/mL;87.6%对左氧氟沙星低抑菌浓度值>8μg/mL,89.5%时莫西沙星低抑菌浓度值>2μg/mL.尿标本产超广谱β-内 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均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达82.9% ;痰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92.3%.结论: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所占检出大肠埃希菌中的比例较大,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用中要调整喹诺酮类使用频率,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施保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辰溪县人民医院透析中心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在透析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就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及生活、运动方法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看重了.对于儿童,人们更是注重,而注射疫苗足对儿童进行的基本的防护.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有计划的疫苗接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熟悉儿童接种的疫苗及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好处是医务工作者非常基本的任务.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很多因素可引起药品不合理使用,如不细读说明书用药就陷入误区;不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毒性反应;对老人、儿童、过敏体质等特殊群体的疏忽致超剂量用药等现象常有发生;另有用药失误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后果严重、可怕.现将临床上氨茶碱常见的三类缺陷与其医疗不良事件案例简略分析,以警示临床安全用药,责任重大.
作者:牛李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预防对策,提高临床护理水平,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宁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9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探讨相关预防时策.结果 本组甲状腺术后出血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79例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后全部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73例患者施行再次手术,6例患者经清除血肿后好转.住院时间为6~18d,平均9.2d,均康复出院.结论 手术操作为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术后出血和出血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付良燕;叶明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37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疗.结果 肝切除12例,占全组32.4%,其中左肝外叶切除4例,左肝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肝右叶不规则切除5例;弥漫性肝癌行部分破裂肿块切除及缝合止血11例,14例行肝动脉结扎加大网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填塞及缝扎止血.全组均达到止血效果,其中肝切除组生存时间为14~102个月,姑息性治疗组2例分别术后5d、17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余生存时间为3~18个月.结论 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理想的治疗方法.肝动脉结扎、填塞压迫及缝扎对不能手术根治切除者,也可达到止血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延学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64层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126例急腹症的64层CT资料.来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Nap),容积再现(VRT)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26例急腹症病例中,病因诊断正确率90.8%,包括肠梗阻38例,胃肠穿孔21例,急性胆囊炎26例,胰腺炎21例,泌鸟系结石23例.阑尾炎9例,宫外孕3例,卵巢扭转1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结论:64层CT能够较全面的反映急腹症的病情,并对病变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辉;杨艳萍;张鑫晟;王明明;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与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局山市人民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2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药尿激酶.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燕;周德钧;白庆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病案号(135625),因腹痛前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确诊肠结核,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09年10月16日再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并肠吻合术,术后第6天,再次出现腹痛、高热39.8C,查血常规示:WBC 22*109/L,中性粒细胞14 x 109/L,查体示腹壁紧张,板状腹,全腹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行腹部X线检查(检查号:2009101615)示膈下游离气体影,考虑吻合口漏,立即行伤口敞开引流术并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期间,每日丢失肠液1500到2000mL.
作者:王家欢;徐亮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对云南白药治疗体表化脓性伤口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78例体表化脓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盐酸庆大霉素(针剂)外敷患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经统计学处理,χ2=7.3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疗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云南白药治疗体表化脓性伤口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托拉塞米具多晶型,Ⅱ型结晶不稳定,而Ⅰ型结晶稳定,为此需将合成所得Ⅱ型结晶转化为Ⅰ型结晶.本丈通过实验和工艺优化,找到佳工艺条件.当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时,可用丙酮为溶媒(1:5),加3%晶种,在50~55℃进行转晶;当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时,可用纯化水为溶嫌(1:8),加3%晶种,在室温下转晶,其收率较高.
作者:吕志东;庄建芬;林秀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后根据患者情况行NP、GP、TP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后3个月复查,CR 3例,PR 19例,SD 26例,CR+PR 22例,有效率37.5%(22/62),CR+PR+SD 48例,临床获益率77.4%(48/62),1年生存率50%.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具有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不仅从影像学上观察到治疗效果,还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法为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彩霞;崔洪霞;王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本文从钢丝及肽缆环扎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镍钛-聚髌器内固定、五角网缝合术、Cable-pin系统内固定及微创手术等方面对近年来髌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研究文献做一概述.
作者:黄春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性胸腔积液多种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3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经常规内科治疗、胸腔穿刺抽液术及自体血胸腔内注入胸腔粘连术治疗后54例胸腔积液明显减少.结论 肝性胸腔积液是发生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胸腔积液,发病率较低,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缓解症状.
作者:张伟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口服降纤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入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试验组在此基本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口服,3次/d,随访观察时间为1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Fg),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记录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体积,观察治疗后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Fg,左右颈动脉斑块体积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口服蚓激酶降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瞿万庆;宋丽艳;何晓燕;周亦;唐甲凡;盛海滨;李瑞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护理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154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均实施在检查前评估、检查中密切监护、检查后健康教育的麻醉护理.结果 3154例患者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在检查完毕后0~8min即可唤醒,均未发生麻醉意外及内镜检查并发症.仅31例出现短暂血氧饱和度下降,3例出现心动过缓,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麻醉护理在无痛内镜检查中非常重要,该护理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徐海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多酚类是一类重要也是丰富的植物化学物,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因为多酚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除了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多酚类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本综述通过抗氧化机制和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机制两方面综合阐述了多酚类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陶冶;杨晓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张家界市慈利县中医院收治的10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病初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黄芪注封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胡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