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军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效果.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选取我科8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临床护理方案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IL-4、IL-18和IgE水平变化在哮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IL-4、IL-18和IgE水平.结果 IL-4、IL-18和IgE水平在哮喘患者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哮喘患者中,急性发作组三者的水平较缓解组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IL-4、IL-18和IgE水平增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高小燕;卢慧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妊娠与分娩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对高龄产妇是一种心理负担.因为高龄妊娠不仅会增加胎儿的危险,同时对孕妇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种种不利因素让高龄孕产妇产生不少担忧,加之非常重视此次妊娠,致使孕妇心理负担过重,影响了孕育情绪.因此,关注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有必要对高龄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可以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使之顺利渡过分娩过程,保证母婴安全与健康.做好高龄产妇的心理护理,有着与药物治疗齐同的效能和作用.
作者:刘雪枫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阑尾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老年组),按照1∶1比例选择59岁以下作为对照病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合并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结果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实施阑尾手术880例,其中老年患者40例(4.54%);老年组转移性右下腹痛52.50%、典型麦氏点压痛62.50%、白细胞增高57.50%、单纯性阑尾炎47.50%低于非老年组的80.00%、85.00%、90.00%、70.00%;合并症75.00%、发热、呕吐、腹泻等77.50%、误诊35.00%、化脓坏疽穿孔阑尾炎52.50%、死亡10.00%高与于非老年组的25.00%、45.00%、12.50%、30.00%(P<0.05);老年组确诊时间(16.48±6.24)h、住院时间(12.34±5.23)d长于非老年组的(8.34±4.56)h、(9.12±2.34)d(P<0.05).结论 老年急性临床及病理学其特点,预后较差,应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陈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心理护理是护士根据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动作、语言、表情等或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众所周知,现今初产妇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大部分依赖性强,应付应激的能力较差,在分娩过程中,绝大部分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如积极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对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顺利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现将心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宋丽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微观血液流变学以及研究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的宏观血液流动学.血液流变学目前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很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类疾病在未明显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已经出现异常,因此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有着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汉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压疮通过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和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受压达一定时间,组织已有不可逆的损伤;部分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营养极度不良,组织修复能力差,也难以避免压疮的发生.无论患者有压疮风险或已发生压疮,选择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非常关键.它可大大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或缩短压疮创面的愈合过程,促进组织愈合.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达到了护理工作的目标:即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作者:张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本文通过分析文献报道的近几年来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对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有一个综合的了解,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 例慢性持续期哮喘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治疗组予孟鲁司特钠(10mg 每晚口服1 次)联合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舒利迭粉吸入剂50μg/250μg)早晚各一吸.对照组仅予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治疗6 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FEV1%、FEV1/FVC%、PEF%)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完全控制率及肺功能有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窦钰;张昌红;刘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了解Ⅲ、Ⅳ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低蛋白饮食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进行患者饮食行为意向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采取低蛋白饮食的行为意向与患者的直接态度和直接控制显著有关,临床护士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有效改变患者的健康认知,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作者:顾叶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胰激肽原酶与山莨菪碱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自2007 年12 月至2010 年11 月期间联合使用山莨菪碱与胰激肽原酶的70 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 和4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和山莨菪碱联合使用对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洪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为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外科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室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我科于2009年初实施了新护士、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三个层次的培训,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良,年度问卷调查中护士的自我评价、同事间评价、医师评价、患者满意度均大幅度上升,2010年45%的护士通过了重庆市专科护士资格考试,数名理论、操作能手脱颖而出,多次在县级和市级的竞赛中获奖.
作者:刘明秀;王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支架外固定+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 对64例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清创腓骨钢构内固定,胫骨超踝关节支架外固定.结果 64例均获随访,平均12~16个月,根据Helfer制定标准,优21例,良31例,可10例,差2例.结论 支架外固定+有限内固定不失为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家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①分析灯盏花素对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②分析使用灯盏花素与使用丹参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差异.方法将四肢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以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以两周为一疗程,均连续使用三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摄X 线片.结果 在肿痛消失时间、骨痂生成两方面: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本临床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更能促进骨痂的形成,加快骨折的愈合.
作者:李遐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总结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免疫染色特点.结果 微偏腺癌患者临床上多见白带增多,宫颈肥大.镜下见宫颈腺体均大小不等、形状怪异,扭曲如爪状或尖角突出,呈浸润性生长.结论 宫颈微偏腺癌罕见,早期确诊率低,易漏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楚卿;吴艳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患者用药咨询情况,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1080例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登记进行分析.结果 咨询用药对象集中在老年及儿童患者;咨询的内容主要是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咨询的药物种类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及抗菌药物.结论 通过开展用药咨询,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作者:黄叶宁;詹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在医院管理中,因医改而产生的举证倒置制度,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中负有举证的责任.而病案作为系统地、完整地、真实地记载了医师对疾病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情况,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医技部门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疾病的终转归等情况,作为病人就医过程中的各种医疗记录[1],是各种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始的证明文书,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医院要使自己在诉讼中免于败诉,证明患者的损害结果与自己的医疗行为无关,因此规范病案管理,强化病案管理过程和内容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美羡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分型加味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CAG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西药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如果HP阳性,可采取正规HP根除疗法,胆汁反流者服用达喜、莫沙比利等,中药组采用中药辨证分型加味用药加水500mL,煎取300mL,每日1剂,早晚2次服下,1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1个月进行观察,西药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中药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中药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西药组的75.00% (P<0.05).结论 对于CAG把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本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思想,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是临床治疗CAG的有效方法,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徐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24h内的血压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以下简称EH组)患者,和同时期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DM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患者24h内血压变化.结果 白天两组患者的血压负荷值没有明显性差异,晚上两组患者的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性显著.结论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晚上血压昼夜节律有变化,且负荷值和血压升高.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茜草双酯固体分散体中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4nm.结果在该条件下,茜草双酯主峰和杂质峰得到很好的分离,低检测限(S/N=3)为0.22ng;茜草双酯溶液在20℃避光条件下放置4h保持稳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茜草双酯固体分散体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陈莉;肖若蕾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