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图亚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症的合并症,机体在应激态下,可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代偿性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缺氧缺血致胃黏膜损伤;同时胃酸分泌增多,氢离子反向弥散,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细胞,造成应激性胃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及便血.本文从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及保护胃黏膜的角度,分别综述了多种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但很贵临床所见出血几乎都发生在Treitz韧带的近端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很少来自空肠上段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
作者:赵全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跟腱是人体长,强大的肌腱,由腓肠肌腱和比目鱼肌腱混合而成,是踝关节主要的跖屈肌腱,能承受很大的张力.跟腱开放性断裂主要发生在工农业劳动者,大多数是在跟腱有张力的情况下由锐器造成的切割伤,比如工业的机器或者锐利的金属碎片致伤,或者在农村因为铁锹或者镰刀所致的切割伤.
作者:蔡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维生素D3肌肉注射组的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组、伊可新与鱼肝油丸组及英康利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19%、81.82和8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1).结论 不同的药物对小儿佝偻病的治疗作用不同,以维生素D3肌肉注射组的治疗作用好.
作者:裴敏昕;唐巧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血小板粘附率(PADT)测定试验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之一,国内常采用的犯法有血小板直接计数法(玻珠柱法)和沉降法,由于直接计数法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目前实用的实验室越来越多.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博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49例,分别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糖在术前、术中、术后较使用前明显的降低(P<0.01).两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用量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SII与MSII相比,明显缩短待手术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作者:高明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从发明的橡皮管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由胶膜带到手动空气止血带直至现在电脑气压、止血带等各种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止血带越来越发挥了其显著的功能.
作者:刘芳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6例儿童情绪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情绪障碍以学龄儿童发病多见,尤以青春期占优势,85%以上的患儿有明显的性格、人格基础,学习压力过重,青春期的困惑等为常见诱因,家庭环境不良也是原因之一.95%以上的患儿均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效果好.结论 从小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情感习惯,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和扶育,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
作者:易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AI)中应用疗效及服药前、后小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RAI病例78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6个月后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观察1年后所有儿童RAI发病情况.结论 RAI小儿服用玉屏风颗粒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RAI发病率显著下降.
作者:孙海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钾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当血钾低于3.5 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1],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赵艳红;张海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带锁髓内钉属于中心性弹性内固定,能够防止短缩、旋转,固定牢固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已广泛用于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的复杂骨折,疗效已得到公认.但由于工具及操作的复杂性,在临床上仍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失败病例.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各类型骨折208例,随访164例,出现并发症6例.现总结其失败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作者:谢振生;王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院2002年-2006年收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GTN)误诊为异位妊娠2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2次开腹手术),病灶位于输卵管1例,侧腹膜1例,术后均经病理复核证实,联合化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均无瘤存治.2例患者血β-hcG >10,000 mIu/ml,异常增高的血β-hcG水平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奇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郑贯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肱骨髁间骨折中,应用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观察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结果 术后对所有经治病例进行随访6-18个月,根据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 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文会龙;夏荣华;黄小斐;胡辉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科47例重症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滴莫西沙星0.4qd及舒巴坦-头孢哌酮2gbid进行治疗,10-14d为1个疗程.结果 47例患者痊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重症肺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烁;王奕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常用的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存在切口大,损伤大,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缺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创技术越来越重视,妇科手术发展的趋势也同样围绕着这个主流,2002~2006年我院开展腹式小切口筋膜内电刀旋切子宫切除术,从微创、个体化、人性化和科学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跃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平均(47.5±11.6)min,术中出血82.5±21.8)mL,切口 (4.5±0.6)cm.术后3.5个月愈合,优28例,良2例,差1例.住院期间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并发内头钉穿出1例,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无加重,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结论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围手术期处理、应用硬膜外麻醉、在C臂X线机监视下复位、预防并发症.
作者:花雷;刘仪;周锦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病人治疗的特殊场所,其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医疗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的培训管理力度尤其重要.我院自2004--2008年之间有10名新护士经培训后固定在手术室工作,他们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本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掌握,本文着重阐述了手术室新护士的存在问题与培训措施,希望对手术室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作者:鄢敏英;赖雪英;潘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处理已进入法制轨道,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常识,保证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护理人员应了解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努力学习知识,遵守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护理文书,保证书写质量,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加强病人宣教制度,履行告知业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杜绝护理差错的产生.
作者:李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没有痛苦,始终保持其尊容,并能够充分享受分娩得子的欢乐,这是人类一直追求的高品质生活的一个目标,当然,分娩镇痛是麻醉科医师进入产房完成的一项工作,离不开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对临产的产妇宣传分娩镇痛及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的配合,助产士的作用更加优势凸显.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唐晓斌;李孝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