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预防医学社区见习的必要性

段光容;刘峰

关键词:社区见习, 预防医学, 必要性
摘要:预防医学是一门具有指导性方向性意义的学科,为了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深深认识到预防医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预防医学社区见习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快速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就诊电白县沙琅中心卫生院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2~72h的患者12例,均静脉注射胺碘酮250mg,然后用微泵静注入胺碘酮10mg/h维持48h,并观察心平、心律、血压72h.结果 12例入组的患者中,4例于服药后6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于24h内转复成功,3例于48h内转复成功,1例于72h内转复成功,2例未成功转复,总有效率为83%.其中1例出现过敏及胃肠道反应,另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转复房颤或抵制运动及静息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仅用药过程中要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陆焕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22例

    目的 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22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X线片示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22例均随访,未出现主钉及锁钉折断或折弯.患者膝关节、踩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坚强、牢固,创伤较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后早期可进行膝关节、踝关节活动,有利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代仕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1例诊治体会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某些严重的并发症.本组8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疗法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启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推拿配合中药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运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50例.结果 50例患儿显效4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此病显示了一定的潜力和优越性,在治疗小儿脑瘫病中有优势.

    作者:江冬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加强预防医学社区见习的必要性

    预防医学是一门具有指导性方向性意义的学科,为了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深深认识到预防医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预防医学社区见习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段光容;刘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在实践中提升,全面训练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但随着各种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以及医疗体制改革,使临床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本文旨在分析新时期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型医患关系,社会不良风气、教学管理体制、考研就业等主要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投入、强化医德医风与法制观念教育、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实施系统、合理解决实习与考研矛盾等对策,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陈梅兰;林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质量的方法探讨

    为了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认为应强化临床实习的管理、进行入科指导,实行责任导师制、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完善儿科临床实习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

    作者:何雯;张瑛;鲁萍;梁琨;徐静;黄永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创伤性截瘫患者97例护理体会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并给生活和劳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解决截瘫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成了医务人员艰巨的任务.自2006年以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共收治各类截瘫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23例.年龄大者70岁,小者20岁.并对如何做好截瘫患者的护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腔镜下肝包囊虫内囊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70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腔镜下包囊虫内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 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腔镜下包囊虫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唐代玲;哈姆;马吉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半月线疝误诊腹壁平滑肌瘤1例

    目的 报道少见的半月线疝1例.方法 术前诊断为腹壁平滑肌瘤,术中证实为左侧半月线疝.结果 行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半月线疝比较少见,易误诊,术中需要仔细探查,该病行修补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李恩河;许洁;李宗升;姜立新;郑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斜疝和鞘膜积液

    目的 探讨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微创治疗.方法 收集180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8个月~7岁儿童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斜疝1440例,复发21例,治愈率98.5%.复发率1.5%;鞘膜积液全部治愈.发生阴囊血肿2例,刀口感染2例.手术时间平均10min.随访1~3年,原切口处基本看不到手术瘢痕.结论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斜疝和鞘膜积液适宜8个月~7岁小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刀口不留瘢痕.

    作者:娄渊宏;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麻黄配伍妙用治小儿哮喘3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寒型、热型、虚型3种典型哮喘案例的临床治疗,研究麻黄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及其疗效.方法 寒型,方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味;热型,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苏苈丸加减;虚型,方用金水六君子丸,三拗汤合法进治.结果 寒型,3剂后咳喘已止;热型,3剂后咳喘平息而愈;虚型,调治月余,哮喘停发.结论 麻黄配伍不同,疗效随之而异.临床治疗哮喘根据辨证施治,运用麻黄的不同配伍,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万恒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长期以来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基础研究和局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提出了缺血半影区及缺血时间窗等概念[1].缺血24h内的溶栓、去纤、抗凝等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应用尿激酶一次性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现就其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刘文林;杨晓凤;胡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唐博祥老中医治疗肾囊肿经验

    唐博祥为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消化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与唐老学习的时候深有体会.肾囊肿方为唐老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经验方,今将其临床运用介绍如下.

    作者:唐博祥;汪红兵;则兴宇;姚叙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会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45例婴幼儿领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患儿.7d注射1次,3~5次为1个疗程.结果 45例患儿平均疗程21d,治疗完成后经12个月随访,治愈和有效率为97.78%.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作者:汤洪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阿托莫兰)应用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京市公安医院2006至2008年收治的71例符合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临床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董剑;李刚;孙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化瘀通脉汤加减在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应用

    在脑卒中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中,偏瘫的发生率高,其中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是常见的后遗症,而且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因此,使偏瘫肢体增高的肌张力降低、甚至恢复正常,在卒中后遗症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进行治疗研究,并研制出化瘀通脉汤应用于临床,初步观察表明,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彦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胃康灵采用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李志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6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瑞格列奈1mg餐前15m.m口服,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搪(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井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FBG、21a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

    作者:郭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周口市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周口市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周口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区居民、校内青少年、流动人口3种人群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855人,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的746人,知晓率为87.3%.城市居民(90.20%)和校内青少年(94.33%)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流动人口(77.67%)(x2=40.29,P<0.01);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途径主要为电视、广播和报刊,分别占77.08%、48.30%和44.56%.结论 周口市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本达到中期评估所要求达到的指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宣传艾滋病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扎实有效.

    作者:张林;冷冰;张海燕;訾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