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发;陈精予
目的 选用透明性好流动性与生物胶相近的物质液体石蜡代替生物树脂胶,从而减少或避免生物树脂胶苯对人体的损害.方法 将待封的染色的细胞图片滴加适量的液体石蜡,缓慢加盖玻片,待液体石蜡扩散均匀后即可镜检.结果 该方法的透明度与光学性均良好,与树脂胶相似,从而避免树脂胶中苯对检验人员的损害,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邢德军;刁永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方法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配合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并运用无创正压呼吸囊辅助呼吸的方法.预防闭孔神经反射,患者48例,年龄40~85岁.结果 48例电切术中,无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 硬膜外麻醉配合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在无创正压呼吸囊辅助呼吸的情况下预防闭孔神经反射,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蕾;任来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问题奶粉)的小儿泌尿系统B超的异常改变.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仪对4568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扮的小儿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根据年龄分4个年龄组.结果 筛查阳性率1.38%(63/4568).但各年龄段组泌尿系统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住院患儿的血清尿术氮,肌酐、尿酸及尿红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筛查泌尿系统异常表现及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者与食用问题奶粉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儿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平越高.
作者:韩鹏飞;韩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胆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用的西药胃肠动力药、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总有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宝贤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及浸润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发现胃占位的患者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R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诊断并终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病例检出率均为阳性,与手术结果一致.胃癌病变处胃壁增厚,依癌组织浸润组织结构不同,表现为对胃周脂肪层改变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界线的影响.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远处转移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结论 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及浸润转移的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祥臣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中药的不良反应并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的不良反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作者:周书成;阎恩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丁咯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弥可保500μg肌内注射,1次/d.对照组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应用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显著性改变.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作者:尹魁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骨髓检查在血细胞病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骨髓细胞检查病变可导致骨髓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骨髓象检查对有些血液病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诊断某些类脂质沉积病.这类疾病都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象检查也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能够捕捉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如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等.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好发部位,如肺癌、乳腺癌等.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这类疾病多数有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但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才能作出诊断,如缺铗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协助鉴别诊断某些血液及其相关疾病.临床上遇有发热、淋巴结、肝、脾大或骨痛时,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血细胞形态检查通常由检验科来完成,一张良好的骨髓报告应当是骨髓细胞特征的全部再现.因此要求骨髓报告单写的内容即全面又简明扼要.现略谈骨髓报告写法及有关问题,以供参考.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昌宁县人民医院近2年来经B超检查,手术病理证实48例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 B超诊断异位妊娠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充分掌握异位妊娠的各种超声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和临床诊断依据,以提高B超诊断率.
作者:杨朝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调节膳食结构,我们对在校大学男生进行血红蛋白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通过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以及一系列安全和防范对策,对于减少狼疮脑病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华静;倪静玉;张燕;欧阳涛;张洁;周文珺;周文杰;包文礼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新式宫剖产术中缝合腹壁腹膜引起腹壁、盆腔粘连的情况,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问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再次宫剖产术2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壁、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腹壁,盆腔均有不同程度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不缝合腹壁腹膜的新式宫剖产导致的粘连比缝合腹壁腹膜的改良新式宫剖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
作者:詹士华;周景俭;刘宵妮;罗永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江阴市肝胆外治专科医院对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偏瘫进行早期基本的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 收集江阴市肝胆外治专科医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为早期康复治疗组,100例为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康复选择时间:患病后(8.6±6)d(平均8d)开始,应用规范化康复医疗程序,进行床边治疗.结果 治疗时间:(35.8±14.4)d(平均29d);疗效明显:①治疗后上肢、手和下肢运动功能达Brunnstrom(Br)Ⅳ级和Ⅵ级以上者,康复组分别为53%、44%,和73%.步行恢复率达66%;②康复组述Ⅱ级和Ⅲ级平衡能力者,坐位占85%,站住占52%.③日常生活活动ADL(改良Barthel)康复组ADL积分平均在66.8分,恢复良好.④预防及减少了继发性残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以基本的康复医疗程序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闫慧敏;杨向华;高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总结了8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经验,认为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输液护理、透析前后的护理,及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等有效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日渡过少尿期的主要措施.
作者:谢雪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所谓重复出诊是指因为同一种疾病或同种原因要求出诊两次或两次以上者.由于广大市民医学知识贫乏,急救意识淡漠,重复出诊成为院外出诊工作的普遍现象,减少或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是急救中心一项重要的日常医疗工作,也是防止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作者:代瑞兰;陈慧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做好急诊科的风险管理,从急诊科突发情况多,护理工作难度大,易存在问题,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努力扬长避短,加强风险管理,将安全护理纳入急诊科的目标管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科室氛围,量才用人,激发个人潜能.
作者:张冬梅;郑文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中医早期教学中更应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剂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改革<方剂学>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合格的中医高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力强;易自刚;蒋慧华;苏毅强;李卫民;罗眈;周倍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0例发生医院感染55例,发生率10.78%.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年龄大、女性、血糖控制差、侵袭性操作、存在并发症、肾功能表竭期、住院时间长;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医院感染.结论 糖尿病发生院内感染难以完全避免,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
作者:彭婷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stomac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sPGS一旦发生持续常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治疗处理比较棘手.通过对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12年来6例该病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康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超声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6岁,拟行尿道、膀胱镜或下肢手术的小儿45例.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超声组(n=30)和对照组(n=15).用氯氨酮静脉注射使意识消失后侧卧.超声组用超声确定骶麻穿刺点和进针的方向.用22G的针头穿刺,注入0.25%罗哌卡因0.5~1mL/kg.超声探头置于穿刺点头侧中线观察骶腔液体湍流.对照组根据解剖位置确定穿刺点,用针头注入同样剂量的罗哌卡因.每5min测试感觉阻滞的效果.记录每个患儿穿刺的次数、镇痛效果.结果 对照组70%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次数是1.6次.骶管阻滞麻醉成功率为93%.超声组通过超声,93%患者可看见骶部硬膜外腔以及注射局麻药时硬膜外腔扩张,内有湍流.平均穿刺次数是1.2次.骶管阻滞麻醉成功率为93%.超声对骶管麻醉钎的位置正确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超声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超声辅助进行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是一种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
作者:房洁渝;江楠;肖亮灿;郭隽英;荣健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