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张红巧

关键词:紫杉醇,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人
摘要:目的 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紫杉醇60mg/m2静脉点滴,每周1次,连用6周,休息2周;第2,5周联合应用顺铂60mg/m2,分2~3天静脉滴注.8周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46例,总有效率39.1%.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较常见,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少见.结论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对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X线和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表现.结果 胃穿孔22 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6.7%.结论 超声可明确诊断腹腔游离气体及腹腔积液,对诊断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穿孔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逯彦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恶性肿瘤晚期行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由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绝大部分因存在营养不良导致器官组织的损伤,对恶性肿瘤晚期给予胃肠外营养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对总共80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PICC及颈内静脉置管等三种方式进行胃肠外营养护理,对这三种方式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恶性肿瘤晚期进行胃肠外营养的护理工作注意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作者:尹红梅;边志衡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低场MRCP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0.5T场强MR设备,重T2W1MR水成像技术做MRCP 120例.采用HAST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屏气后薄层扫描,影象经计算机叠加重建处理.结果 120例中10例正常,110例患有胰胆疾患,其中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阳性患者MRCP均能显示各类疾病的异常改变,阴性者能展示胆总管、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的形态.结论 低场强MRCP能够反映胰胆管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和胰胆管梗阻的部位与程度,与MRI结合能够提高诊断胰胆管疾病病因的水平.

    作者:范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食管癌病人的术前宣教和指导

    食管癌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又为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宣教指导,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作者: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窦炎50例

    胃窦炎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螺旋杆菌(HP)感染后有一定关系.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笔者近几年来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加用西药消除HP的方法,治疗50例胃窦炎,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淑琴;李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褥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好发于卧床患者的骨突出部位,如臀部、髋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及肩胛部和足跟等处,其中以髋部和骶尾部多见.现将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玲;黄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32例肺栓塞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3年2月~2008年2月我院确诊为肺栓塞病例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病例均经增强螺旋CT确诊,均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气分析检查,其中25例查双下肢静脉彩超.

    作者:牟丽君;窦圆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核心员工流失的对策研究

    1 关于核心员工流失的调查分析核心员工流失的过程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企业虽然不能改变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难以控制的个人因素,但可以在顺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原则下,根据核心员工流失过程的特点设计控制核心员工流失的管理对策.当然,这里所控制的流失是企业不希望发生的流失,企业需要保留的核心员工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尤其是那些为企业创造了80%价值的20%的核心员工.同时应当认识到,完全阻止核心员工的流失是不现实的,对于未能挽留的流失,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地继续开发利用这些流失人员的价值.

    作者:邱致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利用口服产气粉法与传统造影法对隐匿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进行对照研究

    目的 对一些症状不典型或临床呈现慢性或亚急性过程的隐匿性胃肠穿孔的患者采用口服产气粉(胃肠钡餐透视用的产气粉)的方法来判断其膈下游离气体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隐匿性胃十二肠穿孔.同时与传统的插胃管注气法或注碘油法进行对照研究.显示其优缺点.方法 30例疑有隐匿性胃十二肠穿孔的病例随机分组,每10例一组,行口服产气粉法、插胃管注气法或注碘油法检查.结果 10例用口服产气粉法与10例插胃管注气法,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显示率均100%;10例注碘油法检查,有9例显示腹腔内造影剂弥散,显示率90%;一例未显示,可能与穿孔口被食物渣或血凝块堵塞及穿孔早期经保守治疗后已闭孔等原因有关.结论 用口服产气粉法与插胃管注气或注碘油法来诊断急性隐匿性胃十二肠穿孔,诊断率同样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给患者带来痛苦少,可行.

    作者:李永海;王艳华;于艳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痛经30例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 针刺主穴关元、三阴交、地机,配合推拿的摩、抹、揉、按、擦等手法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7例,占23.3%;显效20例,占66.7%;有效3例,占10%.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痛经,疗效满意.

    作者:胡玲;李关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先天性巨结肠立位腹平片及钡灌肠影像学表现.结果 立位腹平片97例表现低位不全梗阻;钡灌肠表现为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结论 钡灌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庆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计算机辅助整复外固定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02年~2007年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骨折整复外固定技术治疗12例胫骨骨折,经过1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仁;吕龙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汉族.2007年1月18日因急性支气管炎,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2.0g、利巴韦林(病毒唑)0.5g分别加到0.9%生理盐水250mL中进行输液治疗,在下午3时左右结束.

    作者:叶寿元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胃癌姑息切除术后吻合口梗阻再次手术治疗分析

    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复发问题.癌肿复发后,引起消化道梗阻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这影响了患者的带瘤生活质量,造成营养不良,恶液质等情况.作者近来遇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在外院行姑息性切除后,吻合口梗阻,予以再次姑息性切除减瘤、减状手术,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关爱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膀胱镜检查中的作用

    膀胱镜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膀胱镜检查,能全面了解膀胱病变情况,并对病变部位给予相应对症处置,同时,通过输尿管逆行插管对肾脏疾病及输尿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治疗.但是,此项检查对许多病人来说都有不适的感觉即尿道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损伤,有的可伴有血尿的发生.因此,接受检查的病人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怀疑、绝望等心理反应.所以在做此项检查之前,我们护理人员应全面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从精神上给予安慰,掌握膀胱镜检查的适应症,做好镜检前的一切储备工作,让病人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检查和治疗.

    作者:李凤春;韩蕾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浅谈毕业新生的岗前培训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了适应医院的发展建设,每年都要接受毕业新生,大部分毕业新生的特点是临床经验不足、沟通能力弱、服务观念不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法律意识淡漠等.针对新生的这些特点.我们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岗前培训考核,使其能够短时间快速适应新的岗位,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作者:孙艳萍;于宝霞;董铁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腹壁不同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不同的腹壁切口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的剖宫产两种切口术后出现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横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概率明显低于纵切口.结论 产科肥胖患者横切口术后愈合优于纵切口,建议肥胖患者手术多采用横切口.

    作者:李佳蓓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化学实验中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中干净的玻璃仪器有利于实验者观察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归纳、推理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选择合适的洗涤剂,正确及时洗涤玻璃仪器,对于化学实验尤为重要.

    作者:杨振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分级与PCNA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分级关系.方法 将78例肝细胞癌用真彩色显微医学图像分析仪测量肝细胞癌各级免疫组化PCNA表达的平均数值(N).结果 肝细胞癌各级PCNA表达的平均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根据肝细胞癌与 PCNA表达数值的不同,进行肝细胞癌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作者:徐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分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探讨了如何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抓好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有助于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潘育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