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丽;王钧镖;叶方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黏度,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减少复发.
作者:岑烈;戴晓勇;俞斌;颜伶;陈永珍;杨晓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用自拟方清热养血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基本方清热养血汤加减辨证治疗,根据西医诊断结果加减方药.结果 临床治愈50例,好转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利用自拟方药根据诊断结果加减方药和剂量,治疗乙型肝炎,比较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国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以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将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无微量白蛋白尿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做为对照组,采用次极量的踏车运动试验,记录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运动时间,大运动量,高峰心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64%V8 43%,P<0.05),平均运动时间较短[(6.7±2.2)vs(8.1±2.1)min,P<0.01),大运动心率亦较低(113±18次/min vs 125±16次/min,P<0.01),运动量较低[640±215kg/(m·min)vs 758±213kg/(m·min),p<0.01].结论 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较常见,通常在较低的运动负荷下就可发生心肌缺血,应对他们采取积极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作者:姜春艳;于艳梅;孙秀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帮助患者了解药品,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现今社会,人们生大病去医院,生小病去药店.许多家庭都会自备一些常用药品,诸如感冒、消炎、解热镇痛的药品.但是往往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药品知识,认为大量用药、同时服用多种药品或尽量使用贵重药品就会有效.所以就出现了许多重复用药、错误用药的现象.结果 就导致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常用药如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药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及患者的重视.
作者:周相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前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它是运用不断获得的新的可靠信息加以预测,并将期望的社会管理目标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护理危机是指由于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所产生的影响及危害,它对护理质量管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通过预警而发现危机,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制定应对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去应对.因此,实施前馈控制,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65例,给予盐酸安非他酮片75~300mg/d,疗程均为42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和心电图.结果 临床有效率78.5%(51/65),不良反应率为1 2.3%(8/6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安非他酮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梁健雄;李学武;高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探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作用及安全性.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组(联合治疗组)及舒血宁组(常规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治疗组1例发生卒中再进展,对照组有10例(P<0.01)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再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牛翠萍;范晓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 无晶体眼玻切术后不足3个月的2例保持俯卧位联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超过3个月的3例经巩膜隧道前房取硅油;有晶体眼2例均为术后2年,先取出后房硅油再经角膜穿刺取出前房硅油;人工晶体眼下方悬韧带部分断裂,黏弹剂干洗法取出硅油.结果 8例患者前房硅油清除,眼压恢复正常.结论 多种方法可以清除前房硅油,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得胜;闫媛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直肠癌人工肛门患者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55例的护理过程.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康复.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钟正明;陈善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急性乙醇中毒,临床上会依次出现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即急性重症乙醇中毒),对人体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大;急性重症乙醇中毒临床表现相当凶险,不仅要用纳络酮等常规治疗,更要从异常(开始貌似只是乙醇中毒)治疗病例中,发现其他严重病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从而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建民;代瑞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危重患儿血糖水平变化及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的关系.方法 将236例PCIS≤90分的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1月为A组,~3岁为B组,>3岁为C组,每组再依PCIS分成<70分的极危重组、~80分的危重组和~90分的一般危重组,统计分析血糖水平变化及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与PCIS无相关性(γ=0.20,P>0.05),病情重者发生低血糖的比率高;②B和C组患儿随着病情加重,血糖明显升高,PCIS与血糖值呈明显负相关(γ=-0.47,γ=-0.62,P<0.01),尤以C组为著;③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应激反应逐渐增强,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结论 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并非都表现为高血糖,血糖水平除与病情轻重有关,也受患儿年龄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在评估病情、治疗等方面需多方考虑、全面处理.
作者:余杨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喘憋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2岁之前,尤其是6个月内的婴儿,且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咳嗽伴不同程度喘憋或发绀,本文对38例毛细支气管炎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硫酸特布他林治疗观察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疾病控制体制改革后,疾病控制机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推进业务创新,增强疾病控制能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学习先进的疾控技术,增进单位和谐,形成全员学习氛围,建设现代疾控文化,加快人才培养,建立整体联动机制,实现疾病控制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谢龙利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评定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射洪县城地区及其中心镇所在中学的初一至三年级中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对抽取的1274名学生进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青年价值观自测问卷>测试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按照该量表价值观分类标准,被调查初中学生中踏实型占62.4%、功利型占18.9%、从众型9.8%、冷漠型8.9%.踏实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负相关,从众型与功利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正相关,冷漠型与年级的变化无关.价值观类型的数量存在性别差异,踏实型的男生低于女生,功利型与冷漠型的男生高于女生.价值观类型的数量存在城乡差异,属功利型和冷漠型的城镇高于农村,属从众型的城镇低于农村学生.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的分布均呈高度相关,母亲文化程度与从众型的数量分布呈高度负相关;价值观类型的数量分布没有父母婚姻状况差异.结论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以踏实型为主,功利型次之,从众型与冷漠型少;年级的变化、性别、城乡、父母的文化状况都影响着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价值观的影响较小.
作者:蒲昭谦;蒲昭益;杨成虎;胡中华;蒋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我院同华源合作以来,护理人员面临竞争上岗、双向聘任、绩效考核、分等取酬等竞争机制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及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是目前护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作者:杨素玉;蔡小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早期应用红霉素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验组早期应用红霉素,对照组早期应用阿奇霉素,比较各自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血症的肺炎患儿,早期给予红霉素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弓育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置管引流联合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防治胸膜粘连、肥厚的疗效.方法 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予以微创置管引流,同时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安全、实用,能够有效防治胸膜粘连、肥厚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国;刘育明;王融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例1女,52岁,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10余年,伴嗳气,时有上腹隐痛,加重1周,于1996年5月份来院就诊,病程中无明显烧心,反酸及其他不适.门诊医师拟诊胃炎,申请行胃镜检查,内镜检查时,当镜体先端经过贲门后,发现胃体呈螺旋状向下,反复进镜受阻,只好退镜暂停检查,重新对患者查体,发现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间第五肋偏内0.5cm,初步考虑进镜受阻可能与内脏异位有关.
作者:杨曙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护士生职业道德素质、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实习培训等诸多素质差的现状,对外科护理学进行全面的改革:①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手段,增加临床礼仪培训和技能操作见习指导;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学一讲授一班主任辅导为主要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重、难点的掌控能力;③将职业道德素质、操作能力、校内临床实习培训融入教学中,加快学生进入临床后的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秦立国;毕英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以及形成的病因.方法 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以实时超声观察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大小及栓塞程度.结果 右下肢血栓42例,左下肢血栓17例,完全性栓塞95部位,不完全性栓塞23部位.结论 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严军;沈继红;倪炯;吴建平;李莲青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