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医患纠纷的防范与体会

杨梅;孔巧红;张磊

关键词:急诊, 医患纠纷
摘要:医院是社会的窗口,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24小时对外开放,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病种多的科室,是抢救病人的主要场所[1].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而复杂,未知因素多,突发事件多,人员复杂,涉及面广,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诊疗要求高,就医心切,因而,急诊易发生纠纷.如何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妥善处理医患关系,消除医患纠纷,十分必要.结合本人从事急诊急救近十年来的工作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抗栓疗法结合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三联抗栓结合依达拉奉四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四联组),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三联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四联组治疗后临床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但四联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三联组和常规组.结论 三联抗栓疗法与脑保护剂四药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有积极作用.

    作者:梁新春;张金荣;朱建国;梁玲玲;苏国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合舒血宁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之内、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总分<80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d,舒血宁注射液10mL/d,治疗14d,2w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9.54%,对照组有效率36.9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E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而治疗组ESS及ADL评分显著高与对照组. 结论依达拉奉合舒血宁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随着人们对CHF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40年代至今,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先后提出了三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或学说,这就是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和神经体液机制.三种学说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年代人们对CHF的认识,为当时CHF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三种机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或是对已有学说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前面学说基础上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以三个机制为主,对CHF的药物治疗进展情况作以综合性简述.

    作者:黄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与川芎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与川芎嗪对短暂性脑缺血病的疗效,对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分为奥扎格雷组和川芎嗪组,对半年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奥扎格雷组再发率为13.3%,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显著.

    作者:王晋巧;王瑞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议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药物过量或中毒,有时甚至正常用药也能引起呼吸衰竭,称为药源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衰竭发作起来非常凶险,因此对于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应用起来就必须慎之又慎,可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通过过敏反应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阻塞、非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或肺水肿.现总结可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作者:刘海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在心理、运动、饮食、药物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疾患者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使病患者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杨月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产儿的环境护理支持

    了解对早产儿实施环境护理支持的意义和方法.环境护理支持可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存活率.

    作者:林妙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观察

    目的 观察敏使朗 (又称甲磺酸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以眩晕为始发症状及主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敏使朗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敏使朗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敏使朗组为92.1%,对照组为76.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敏使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敏使朗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吉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治愈一例烧伤感染期持续低温的报道

    大面积烧伤于感染期出现持续低温,常意味着伴发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其死亡率甚高.我院曾应用静脉注射654-2等综合疗法,治愈一例烧伤面积达80%,感染期持续低温八天的火焰烧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启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

    我院自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完成胆囊切除术500余例,造成胆道损伤4例,其中,肝总管电灼伤并穿孔1例,副肝管损伤1例,胆囊管漏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前三例均在术后出现腹膜炎而再次开腹手术,第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伤而中转开腹行胆肠吻合手术.虽病人痊愈出院,但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经济上也造成很大损失,教训深刻.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姜军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神经后支阻滞配合中药治疗下腰痛142例

    腰椎周围韧带和肌肉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腰肌创伤性瘢痕和粘连,积累性组织损伤,形成慢性腰痛,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腰腿痛累及脊神经后支.据统计70%~80%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着一次以上的腰背痛,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从病因学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作者:郭志军;韩浩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病人随机地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两组均作颈椎被动功能活动和主动的功能活动作为共同治疗因子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给予TDP理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后主症的缓解程度、TCD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表明中药热奄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辛本忠;曹亚飞;李全;栾杰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脐带绕颈298例进行分析:1、分析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关系.2、分析脐带绕颈与新生儿窒息关系.3、分析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结果 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绕颈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泽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出现1例水痘病例报告

    某男,13个月,接种过多种疫苗,未出现过严重接种反应,有家族过敏史.2005年8月20上午9:40 于右侧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2.28,有效期至2006.09.22),2005年8月21日晚17:50患儿出现发烧,T38.5C、皮疹.

    作者:李丽;马长虹;黄运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和加用中药方剂治疗组(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死亡率、治愈率、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快,排便、排气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生化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死亡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有了显著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庆芝;晁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进食时间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剧毒杀虫剂,因管理或使用不当,常有中毒事件发生.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有机磷中毒者经积极抢救治疗,中毒症状缓解或恢复期,因出现反跳使病情再度恶化面死亡.反跳,一般认为是由于有机磷农药在机体内积聚所致,故防止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除彻底、正确、反复的洗胃和早期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外,还与过早进食有密切关系.

    作者:石文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鱼杏贝止咳汤治疗顽咳34例观察

    目的 自拟鱼杏贝止咳汤治疗顽固性咳喘.方法 根据不同症状将自拟加减.结果 共治疗34例,治疗观察一个疗程,27例痊愈,5例好转,有效率达94.1%.结论 此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良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研究现状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般指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的脓肿.本病发病多数急骤,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延误治疗往往使病情加重,病变复杂,故临床将它看作是一种急症,应重视尽早治疗,以免病情继续发展,后遗为肛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方法较多,本文结合文献对其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浩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探讨

    本文阐述纳络酮药动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潘勇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范围诊断的对比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心肌梗死,为临床提供可能的治疗依据.方法:对90例患者心电图(ECG)定位与超声心动图的定位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可以相互验证.ECG所示梗死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出现运动前的室壁节段大致相同,符合率78.9%,其中后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高于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且可以弥补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不足.

    作者:刘丽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