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民;金英爱
目的观察六味汤对妇产科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48例分2组,治疗组98例以六味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单纯西医疗法,观察术后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纳呆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汤能较好、较快地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疗效佳.
作者:吴珍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中社区居民对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旨在制订一套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对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成员随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71.70%的居民由俱乐部人员那里知道高血压活动信息,96.94%的高血压患者欢迎俱乐部这种服务方式,93.87%感觉俱乐部测量血压符合医院测量的标准,47.88%参加过广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健康讲座,满意人数占99.01%.结论高血压患者对自己血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希望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并且通过社区得到基础的医疗服务,以及对高血压防治的信息.
作者:韩承兴;施征宇;吴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开展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参加各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是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能力的有效举措,因此,各实验室应每年定期进行室间、室内质控等检测的质量控制.现将混合肠道菌盲样在室间质控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珍;沙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发热[1]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持继高热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同时损害心、肝、肾器官和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机体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损害.在感染科发热是伤寒、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的常见症状.我科以前多采用物理降温,从2002年2月开始采用吲哚美辛栓[2]药物降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工流产及中期引产术是计划生育的措施,孕妇在实施该手术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轻者导致精神异常,重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宋伟;杨静;管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医院药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我院药剂科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关注病人满意,持续改进,提供优质、规范药剂服务.结论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药剂管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又实现医院药剂质量管理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
作者:郁佶;吴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3,5-双咖啡酰氧基奎宁酸含量测定的HPIC法.方法采用C18柱(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5:55:0.0125),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结果在7.0μg-24.5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9%(RSD=1.05%).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以测定3,5-双咖啡酰氧基奎宁酸的含量.
作者:杨理会;张卫东;李廷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长寿人口的增加,病人有增多的趋势.老年人常合并退行性病变和其他慢性病,使其在治疗和护理上于青壮年不同,更具有复杂性.由于我们在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认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封志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2004年行胃大部切除术2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06例,发病11例(发生率5.34%),胃镜检查及胃肠道造影对吻合口排空障碍有诊断价值.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在36天内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是吻合口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茅红珍;葛成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表现与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冠脉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MI,UAP以单支病变为主,SAP则以双支病变为主且SAP平均冠脉病变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完全闭塞数均多于UAP及AMI组,吸烟人数在AMI组中多于SAP及UAP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无关,冠脉造影不能预测斑块破裂,吸烟是AMI重要的触发因素.
作者:郑鹏翔;华尔铨;张书富;陈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北流市位于桂东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总面积2452平方米,人口118万人,属桂东南丘陵区,山区、丘陵占总面积0.9%,平原占总面积ll%,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年降雨量为1773毫米,广大农村以水稻为主,山上种大量果树,市郊部分地方是蔬菜基地.为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全市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现状和流行态势,评估10年来防治效果,我们于2002年9~10月进行了全市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的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宁杰生;余传斌;梁宏柱;陈俊宇;陈献英;农世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对血清白介素-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48例,经随机分组,23例列为治疗组,2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治疗组男17例,女6例.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240mg静脉注射Bid.计14天.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IL-8、SOD和MDA,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经治后IL-8、MD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SOD增高(P<0.01),对照组MDA增高,SOD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于COPD患者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周瑛;秦兴国;肖平;何银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我会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全力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截止目前,我会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82例,已做鉴定70例,构成医疗事故28例.在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我们边于边学,克服困难,摸索经验,不断进步,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例鉴定工作,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笔者结合两年多医鉴工作实践,就做好医鉴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作者:付武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结核病好发于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慢性肾衰患者特别是血透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多见,免疫力下降,故结核病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多见,且多数是肺外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常误诊或延误断及治疗.现将我院五例结核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徐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2)和对照组(n=65),治疗组用5%GNS250ml+血栓通15ml静滴,1次/d;对照组用706代血浆500ml+维脑路通0.4静滴,1次/d;连用15d.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提前3~6d,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92.6%),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柴凤良;郭爱华;李晓光;高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躁动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症状,可发生于病程的不同阶段,以受伤后早期(24小时内)和治疗后的恢复期常见.我科从2001年5月-2003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出现躁动56例.现将其躁动原因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梁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额颞顶颅脑损伤(GOS评分≤8分)治疗应用.方法对我科1999年以来收治50例GOS评分≤8分的重型额颞顶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50例病人进行预后分析.结论尽早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额颞顶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较好,不失为治疗广泛性脑挫伤伴硬膜外下、脑内血肿的较好手术方式.
作者:韦向亮;庞赤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2004年收治再发性脑出血病人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6.8岁.首次发生脑出血距本次发病时间为1-5年.1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再次出血部位和前次部位相同12例,初次出血时出血量平均为35m1,再次出血平均为65m1.再次出血的病情分级明显高于初次.18例再次脑出血的病人其中10例均在6小时之内手术.
作者:于国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和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心脏病患者中,单纯心房纤颤组年龄较轻,女性比例较其它组大;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低,且只在单纯心房纤颤者中;在总的心力衰竭658例中,合并心房纤颤263例,占39.97%;在总的心房纤颤361例中,合并心力衰竭263例,占72.85%.房颤者左房内径大,心衰者左室内径大.两者共存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且脑卒中发生率高.结论心力衰竭与心房纤颤互相影响,互相加重,治疗要两者兼顾.
作者:李秦予;刘海英;张俊芳;贾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屡有发生,已成为急诊常见病之一,至今尚无特效解毒药物,过去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应用阿片受体拮抗体--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发现在催醒效果、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为了探讨佳给药方法,本文对三种给药方法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催醒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李凯文;王玉成;郭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