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幸;王琰;张伟忠;刘文强
目的本文通过对宜川医院门诊200例病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了解目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利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并加以预报,同时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对来本院内科门诊看病的200例内科病人随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病人血压偏高者比例大于女性,而女性血压很高者大于男性.2.调查中以二级高血压病人为多.3.50岁以上者血脂偏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超重肥胖、糖尿病有关,而且还与生活方式、吸烟、饮食、体力活动以及家族史、神经类型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倡导以社区为范围,建立全科医疗网络,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对社区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低点.
作者:管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CH)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防治措施;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本病.方法系统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8例CH并发MOF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既往病史、MOF发生时间、发生率、病死率.结果高龄、有慢性病史、脑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与MOF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当病变影响丘脑下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明显障碍时,MOF在所难免;脏器衰竭数日与MOF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为降低MOF的发生率,对CH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F,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治疗中应早期常进行有关器宫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本病预后极差,预防CH后MOF的发生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F死亡的重要环节.
作者:盖全武;李莉;田扬;段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的病因.方法对6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血清胆红素、G6PD、地中海贫血、血型、Coombs等测定.结果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第一位因素为G6PD缺乏症,占44.4%,去除可疑病例仍占31.5%,其次:不明原因占25%,感染因素占16.7%,围产因素占15.2%,溶血因素占12.3%,有75例患儿(75/612,12.3%)为综合性因素.结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G6PD缺乏症,综合性因素亦占相当比例,不容忽视.
作者:赵应斌;刘纲毅;李丽敏;丁燕玲;黎华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药物治疗需严格控制出入液体量及剂量.护士必须掌握用药知识、观察重点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刘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而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肺循环瘀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为肺循环瘀血.表现有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右心衰竭为体循环瘀血及门脉瘀血,表现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和下腔浮肿等;全心衷竭时,同时有肺循环瘀血及体循环瘀血表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心衰病人多数起病急、痛情变化快,且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加强对病人的紧急处理及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可以有效预防伴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急救中心自1999年6月成立至今,共接诊转送心衷病人38例,其中在转送途中死亡1例,现将心衰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现场抢救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间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6例,其中对9例I、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了肋间臂神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有卓;齐秀琴;赵建国;曹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外科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前后两组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用三级平衡评定平衡功能.结果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运动功能缺损有所下降,但观察组FMA、B1和平衡功能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瞿雨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脊椎结核与化脓性脊椎炎是发生在脊椎的常见病,其中以脊椎结核好发.在普遍X线平片上鉴别诊断有时比较困难,由于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辩率,而且能够进行薄弱扫描,故CT在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方面较普通x线平片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邓建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左下腹、右中腹进行腹腔穿刺,并将穿刺针与导管连接固定,腹水从左下腹引入动脉导管,通过滤过器在负压泵作用下形成超滤,水及中、小分子等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右下腹回输入腹腔.结果超滤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中肌酐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回输有效、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作者:粱立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特点、发病诱因及其与淋球菌、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1~2004.12因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的147例患者的发病特点、发病诱因,并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了淋球菌、支原体培养.结果支原体感染43例,检出率34.13%,淋球菌感染15例,检出率11.90%;患者存在阴道炎58例(39.46%),慢性宫颈炎67例(45.58%),慢性盆腔炎21例(14.29%);月经期或月经干净3天内发病76例(51.70%),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操作后发病8例(5.44%).结论急性盆腔炎发病与月经期卫生、生殖道炎症、性传播疾病密切相关,而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操作后发病明显减少.
作者:朱凌;曹树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一般概况抑郁症是精神科极为常见的疾病有生物学基础,也有心理行为异常.全球每年有5.8%女性,9.5%男性,即1.21亿的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若将轻症抑郁症包括在内则抑郁症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0%,抑郁症患者共达3.4亿,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一般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1].
作者:张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窒息是产儿科临床中常见的急危症,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窒息发生率,是产儿科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院1998~2001年出生的323例窒息患儿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效果.方法84例老年冠心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1次/d,两组疗程皆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较自身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短期效果看高压氧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效果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显著.
作者:刘爱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涂春莲;陈伟;周明成;许其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肝硬变导致门静脉高压而引起脾充血性肿大进而导致脾脏红髓增生,其正常滤过及储存功能呈病理性亢进而引起的一组病症,其临床表现除脾脏增大外,主要是外周血象的变化,白细胞记数及血小板记数降低明显,并渐出现贫血.由于外科脾脏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功能性脾切除的方法以治疗脾功能亢进.
作者:李小华;雷连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缝合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对产科300例剖宫产腹壁横切口采用三种缝合术式.即:A组:皮内间断缝合法112例(占37.33%);B组;皮内缝合法92例(占30.66%);C组:常规缝合法96例(占32%).观察其愈合、并发症及可观性.结论皮内间断缝合法优于皮内缝合法,皮内缝合法优于常规缝合法.
作者:吴求贵;朱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一种累及全身并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患病人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诊断技术进步而迅速增加.全球目前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002-2004年,我科对61例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亚玲;金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指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法复位并不困难,但外固定不易找到特制的夹板.我们采用雪条棒外固定,取材简便,经济实用,根据手指的长短易于造形.经过用雪条棒外厨定治疗指骨骨折38例临床观察,既对手指骨骨折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又对手指骨关节有保护作用,避免了手指骨骨折恢复后,如手指指间关节屈曲、僵直,硬化等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效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黑转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股骨粗隆部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和小粗隆骨折,其中粗隆间骨折为常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股骨颈骨折相同.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则稍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由于粗隆部的血运丰富,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均极少不愈合.即使不处理亦可愈合,虽然骨折愈合后很少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其他合并症,但有可能出现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1997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用可折断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赵明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1].手术治疗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良好的解剖位置,恢复病人的行走功能,其良好的效果已得到共识,临床广泛开展.由于手术创伤及固定制动可出现患肢踩部或足背肿胀,虽然大部分病人通过功能锻炼、药物等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但仍有部分病人的症状难以消除,影响功能恢复.对于这类病人,运用逐痰通络法予以石氏牛蒡子汤内服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桂璟;李浩钢;邱德华;石仰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