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测验量表在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杨大会;许启相;郑康霞

关键词:心理测验量表, 围术期,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测验量表在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患者入院时的焦虑程度,再对其实施针对性地心理干预。监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30 min血压及心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30 min,干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手术患者进行焦虑状况评估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而且术中生命体征更加稳定。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瞻性护理对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ICU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沟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预见性避免影响ICU清醒生命质量的因素,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李雪梅;侯颖;王丽;聂成惠;林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接收的初产妇80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产妇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加用仿生全自动助产仪助产。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彩虹;李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共49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并通过护理观察量表( NOSIE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病情评定。结果患者进行了(58±20.2)d的住院治疗,49例患者中,32人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17人经过治疗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心情逐渐变得开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开始融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去。通过护理干预量表,发现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和总积极因素都见到了显著的提高(P<0.001),而症状表现、抑郁、总消极因素等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P<0.001),而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可以得出患者的情感、身体、精神、心理障碍都有显著的提高( P<0.001)。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发现患者的自杀意念显著降低( P<0.001)。而这些都与临床观察一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通过对49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对疾病,终战胜疾病,获得新生,故对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作者:张静;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秋燕;黄哲梅;黄呈辉;李剑妮;黄顺坤;洪婉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例血透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保护的健康知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影;陈林;刁永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建册、定期产检、自愿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实验组(1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流程;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助产服务流程,包括产前系统性健康教育,产时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随访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选择分娩方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和实际选择顺产、服务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海清;吴雅丽;侯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全程护理促进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于促进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其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2±0.81)d、术后下床时间(2.76±1.07)d、总住院时间(5.13±1.26)d,明显少于对照组;躯体功能(76.07±6.13)分、心理功能(59.31±5.36)分、社会功能(57.16±4.58)分、总体生活质量(80.14±6.42)分、护理满意度93.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卫平;刘华霞;刘克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IVF-ET伴睡眠障碍女性患者100例,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按护理常规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均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认知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训练,纠正患者对于睡眠不足的错误认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负面心理和孕酮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指标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水平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睡眠改善作用,且可减轻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压力、提高孕酮水平,进而对IVF-ET的成功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杨广清;徐丽平;吴方贵;漆惠;温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陪伴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站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按产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很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陪伴分娩可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为产妇提供心理和分娩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应用对质量全程控制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器械材质呈现多元化,其中不耐高温类(橡胶等)、不耐湿类(内镜等)比例明显上升〔1〕,如何对特殊材质进行有效灭菌已成为研究热点。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是一类具有低温、快速、干燥、无毒等优点的新型灭菌技术〔2〕,摈弃了传统技术的灭菌时间长、对仪器损害大、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小凌;陈少琴;刘翠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5例神经介入检查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检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神经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检查治疗过程中介入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钟玉群;陈智超;宋汉聪;陆新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对 Miles 术后患者康复的心理护理方法

    目的:通过研究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和解决患者在术后所面对的各种并发症、生活困难、心理障碍等实际问题,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降低患者术后由于并发症、生理困难、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出院后保持电话追踪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痛苦程度,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对于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来讲,术后的身体护理及心理护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的终目标不仅仅是让患者安全出院,更是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依从性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7例(92.5%)和28例(70%)患者坚持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直到好转出院,观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分别有2例(5%)和10例(25%)无法耐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发生面部皮肤压伤、口干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问卷评分和满意度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比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徐碧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院外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幸福程度以及疗效的保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自我监测、遵医嘱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及健康行为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正性幸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幸福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出院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健康指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保持治疗效果。

    作者:岳春江;闫娟;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体位及手术时间对术中压疮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对术中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5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压疮80例,对可能影响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计算。结果该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6%。手术时间>3 h,麻醉方式为气管内全麻、侧卧位、术中低血氧饱和度( SaQ2)、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年龄>50岁、麻醉时间>3 h、术中体温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侧卧位和手术时间过长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钟奕;卜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节护理在老年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老年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炎住院治疗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细节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细节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老年肺炎患者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艾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