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辉妮;戴丹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的现状情况。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6所医学高校97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的调查。结果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总分数为(303.59±26.03)分,其中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6项特质的分数均>40分。结论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并培养护理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黄卫东;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接收的PICC置管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置管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置管流程;干预组由具有相关丰富临床经验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成立认知干预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后,结合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均有影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应用PICC的依从性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胡定兰;朱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模式下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和常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胸外科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行经股动脉行肝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介入治疗的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自入院就开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出院前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介入治疗前焦虑状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发热、出血、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脏介入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避免全麻后苏醒延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315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358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预约、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目标为降低或避免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苏醒延迟8例,观察组未发生患者苏醒延迟。观察组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 SpO2和MV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圴P<0.05);R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开始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圴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护士对其充分评估,给予指导,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确保老年患者检查安全。
作者:王琇;范颖;黄萍萍;周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等待期间根据其自身疾病状况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人性化护理。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得出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41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25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11例;观察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15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12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2例。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使在手术室等候期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义捷;盘中翠;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促进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苏醒和预防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ICU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出ICU时,观察组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解决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问题,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牛辉妮;戴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LC )是我国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技术,是将现代微创技术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手术瘢痕小以及术后疼痛轻微、粘连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与恢复快等优点〔1〕。目前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LC已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2〕。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担心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3〕。为了防治此类情况的发生,降低因此而导致的负面效应,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静;吉小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出院后不进行干预;观察组出院后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肢体运动能力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跟进式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可规范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郭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前后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之间的176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88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后,患者对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认识、心理状态、康复状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高脾动脉栓塞术( PSE)患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芹;初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临产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20例正常分娩的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10例。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后24 h内的出血量。结果干预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7.1±4.2)h,明显少于对照组[(9.2±3.1)h](P<0.05);产妇出血量为(189.53±92.58)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1.62±174.32)ml](P<0.05)。结论对临产妇进行适当的心里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分娩时间,同时也能相对的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
作者:莫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42.2±4.6)分、(46.3±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如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功能等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廷明;曾德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作者:朱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化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角色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田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本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肝脏肿瘤及简单的术中常规健康教育,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患者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患者对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操作过程、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肝功受损、肝区疼痛、发热及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燕达;冯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住院式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DVT,出院3个月发生1例DVT;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例DVT并肺栓塞致死,出院3个月内发生6例DVT(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在预防DVT的发生率上有明显效果,尤其能够降低出院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实施肝癌手术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未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值、心率的变化和术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评分、心率,对照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焦虑评分、心率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探讨,得出肝癌患者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维持正常心率,提高术后满意度。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住院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焦虑标分、生活标分、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满足哮喘患儿住院期间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潘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遵医嘱行为、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嘱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FBG、P2hBG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更科学、规范和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和遵医嘱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殷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